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倩

作品数:27 被引量:8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胃癌
  • 7篇细胞
  • 5篇基因
  • 5篇病理
  • 4篇蛋白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黏膜
  • 4篇敏感性
  • 4篇化疗
  • 3篇蛋白酶
  • 3篇血清
  • 3篇幽门螺
  • 3篇幽门螺杆菌
  • 3篇扫描仪
  • 3篇切片
  • 3篇萎缩性
  • 3篇胃蛋白酶
  • 3篇胃蛋白酶原
  • 3篇胃炎

机构

  • 27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辽宁省肿瘤医...
  • 1篇辽宁省人民医...
  • 1篇庄河市中心医...

作者

  • 27篇徐倩
  • 19篇袁媛
  • 4篇孙丽萍
  • 3篇宫月华
  • 3篇董楠楠
  • 3篇孙明军
  • 3篇张晔
  • 3篇洪成雨
  • 2篇岳峥
  • 2篇徐莹
  • 1篇周宝森
  • 1篇王燕庆
  • 1篇翟雅娜
  • 1篇陈莫耶
  • 1篇于秀文
  • 1篇孙丽华
  • 1篇杨茂伟
  • 1篇刘文静
  • 1篇张琳琳
  • 1篇杨莉

传媒

  • 3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国肿瘤
  • 1篇遗传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癌症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MALAT1基因SNP位点及其作为胃癌预后标志物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ALAT1基因SNP位点及其作为胃癌预后标志物的应用,具体涉及分子生物学、基因检测技术领域。一种预测胃癌预后的试剂盒,包括检测SNP位点rs591291、rs11227209、rs619586多态性的试...
王本刚刘傲然燕丽容刘英男闫紫薇杨大同徐倩
2008—2020年辽宁省庄河市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趋势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辽宁省庄河市2008—2020年胃癌发病、死亡情况以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庄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登记报告和死因监测系统”收集的2008—2020年胃癌发病与死亡数据,分别统计胃癌发病和死亡例数,计算粗发病/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准化率(中标率)和世界人口标准化率(世标率)。采用Joinpoint软件进行回归分析,计算2008—2020年胃癌发病与死亡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结果]2008—2020年庄河市胃癌新发病例共计5650例,男女发病比为2.70∶1;因胃癌死亡病例共计3465例,男女死亡比为2.73∶1。2008—2020年间,庄河市胃癌发病率、死亡率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其中,世标发病率和中标发病率分别从2008年的34.97/10万和31.15/10万降至2020年的18.69/10万和16.40/10万(世标率AAPC=-3.9%,95%CI:-5.0%~-2.7%,P<0.001;中标率AAPC=-3.9%,95%CI:-5.2%~-2.6%,P<0.001),而世标死亡率和中标死亡率分别从2008年的19.64/10万和17.07/10万降至2020年的14.05/10万和11.84/10万(世标率AAPC=-3.7%,95%CI:-5.0%~-2.4%,P<0.001;中标率AAPC=-4.0%,95%CI:-5.4%~-2.5%,P<0.001)。2008—2020年,庄河胃癌发病率、死亡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40岁以上各组男性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65岁及以上组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时间呈显著下降趋势(P均<0.001)。[结论]2008—2020年庄河市胃癌发病、死亡呈明显下降趋势,但死亡率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王丽娜徐倩潘保成李坤孙丽萍
关键词:胃癌发病率死亡率
具有癌变潜能胃炎的炎性细胞表型特征及其差异表达基因富集通路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背景:胃癌,特别是肠型胃癌是由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癌变的过程发展而来。目的:探讨易于癌变的胃炎(萎缩性胃炎)和不易于癌变的胃炎(非萎缩性胃炎)的炎性细胞表型特征及其差异表达基因富集的通路。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GSE2669、GSE83389、GSE106656和GSE27411数据集,采用R语言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采用GSE116312数据集进行验证。三个“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数据集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与炎性细胞表型特征基因取交集,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行REACTOME和KEGG分析。结果:在“正常胃黏膜-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的疾病动态链中,筛选出多种差异表达基因,以GSE116312数据验证后得到5个共同差异表达基因。3个数据集共筛选出85个炎性细胞表型特征基因,在“正常胃黏膜-非萎缩性胃炎”疾病链中中性粒细胞比例较高,在“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疾病链中为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REACTOME和KEGG分析发现,“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疾病链中,差异表达基因富集于IL-10、IL-4和IL-13信号通路以及抗原处理与呈递信号通路。结论:具有癌变潜能胃炎的炎性细胞表型特征多为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多富集于IL信号通路以及抗原处理与呈递信号通路。
李一芷燕丽容袁媛徐倩
血清胃泌素17水平与胃癌及癌前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6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17(G17)水平与胃癌及癌前疾病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1年-2012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就诊患者1 336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G17水平及幽门螺杆菌Ig G(H.pylori-Ig G)抗体滴度。结果在60岁以上、H.pylori-Ig G阴性、萎缩性胃炎(AG)组及胃癌(GC)组中,女性患者血清G17水平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5)。在非AG组及异型增生(GD)组中,H.pylori阳性患者血清G17水平显著高于H.pylori阴性患者(P<0.05)。在所有患者中,与SG组相比,GC、胃黏膜糜烂(GE)和胃溃疡(GU)组血清G17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浅表性胃炎伴糜烂(SG-IM)组相比,GD、GC、GE和GU组G17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AG组相比,GC、GE和GU组G17水平显著升高(P<0.05)。在H.pylori阴性患者中,与SG组相比,GC组和GU组血清G17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SG-IM组相比,AG、GC、GE和GU组G17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GD组相比,GU组血清G17水平显著升高(P=0.007)。结论血清G17水平受患者性别及H.pylori感染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在从SG、SG-IM、AG、GD到GC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且GC患者较其他疾病明显升高。血清G17可能作为胃癌的生物标志物,有望成为胃癌筛查及早期诊断的一个重要观测指标。
陈莫耶徐倩孙丽萍孙明军
关键词:胃泌素萎缩性胃炎胃癌幽门螺杆菌
一种便于均匀培养的分格式细胞培养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均匀培养的分格式细胞培养瓶,包括培养瓶本体、分隔板、独立分格、注液瓶口以及排液瓶口;所述培养瓶本体设置有横纵交错的多个所述分隔板,多个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培养瓶本体的内部腔室分隔为多个独立的所述独立分...
仵晓阳袁媛徐倩
非小细胞肺癌NP方案化疗敏感性与DNA修复基因XRCC1多态性的关系被引量:11
2009年
背景与目的:基因多态预测肿瘤化疗药物敏感性对肿瘤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DNA修复基因XRCC1 codon194及39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长春瑞滨加顺铂(vinorelbine and cisplatin,NVB and DDP,NP)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6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DNAXRCC1194和399位点的多态性。选择NP方案化疗,化疗两周期后评价疗效,并分析化疗敏感性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结果:携带XRCC1基因Codon194C/T+T/T基因型者化疗有效率(41.8%)是C/C基因型者(26.0%)的2.038倍(P=0.036,95%CI=1.044-3.976)。携带XRCC1基因Codon399G/G、A/G、A/A型的患者化疗有效率(37.1%,34.6%,14.3%)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洪成雨徐倩岳峥张晔袁媛
关键词:DNA修复基因XRCC1多态性非小细胞NP方案化疗敏感性
血清胃蛋白酶原、促胃液素-17在慢性胃窦部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2
2014年
近年来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和促胃液素-17对胃癌及慢性萎缩性胃炎初筛已获广大研究者的认可.检测血清促胃液素-17及PGⅠ与PGⅡ的比值(pepsinogen ratio,PGR)有助于判断有无胃黏膜萎缩和萎缩部位[1].
杨莉孙明军徐倩袁媛王燕庆李艳
关键词:血清胃蛋白酶原促胃液素胃窦部胃黏膜萎缩
基于人群的胃癌优化筛查方案的建立与应用
袁媛孙丽萍宫月华周宝森温准孙明军张忠孙丽华徐倩
特异性强,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群众易于接受的筛查方法是实现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关键。虽然已有关于胃癌筛查的多种方法报道,其中不乏良方,但这些方法在胃癌人群筛查中的作用尚无定论。受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及中央财政转...
关键词:
关键词:胃癌筛查方法
一种用于内镜黏膜切除术的病理取材刀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内镜黏膜切除术的病理取材刀,包括刀鞘、活动刀片、滑块和滑槽,刀鞘为多个,多个刀鞘依次并排设置,每个刀鞘均具有前端敞口的刀具腔,每个刀鞘的内部刀具腔均滑动连接有活动刀片,刀鞘的上表面正对活动刀片的位...
闫紫薇袁媛徐倩
文献传递
粘蛋白MUC1 568A/G SNP与辽宁地区人群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4
2008年
为了探讨粘蛋白(MUC1)基因568位点A/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 PCR,PCR-SSPs)检测来自辽宁地区人群138例胃癌患者及与其配比的131例对照个体MUC1568位点A/G多态性,以ELISA法检测血清H.pyloriIgG抗体。结果显示:(1)对照人群MUC1基因568位点AA、AG、GG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73.3%、22.1%、4.6%;(2)胃癌组MUC1AA基因型携带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3),携带MUC1AA基因型个体胃癌的发病风险增高到1.92倍;(3)以MUC1AG+GG基因型并血清幽门螺杆菌(H.pylori)IgG抗体阴性的个体为对照,AG+GG基因型并H.pyloriIgG抗体阳性个体、AA基因型并H.pyloriIgG抗体阴性个体、AA基因型并H.pyloriIgG抗体阳性个体胃癌患病风险增高,但3组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MUC1基因568位点A/G多态与胃癌的遗传易感性相关;MUC1A/G基因多态性和H.pylori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未见交互作用。
徐倩孙丽萍宫月华徐莹董楠楠袁媛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粘蛋白MUC1胃癌幽门螺杆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