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剑宏

作品数:166 被引量:790H指数:17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期刊文章
  • 67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2篇农业科学
  • 2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4篇生物学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医药卫生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学

主题

  • 54篇小麦
  • 53篇毒素
  • 39篇镰刀
  • 38篇赤霉
  • 37篇镰刀菌
  • 37篇霉病
  • 37篇赤霉病
  • 23篇基因
  • 22篇降解
  • 18篇禾谷
  • 17篇小麦赤霉病
  • 17篇禾谷镰刀菌
  • 14篇玉米赤霉烯酮
  • 14篇病菌
  • 13篇脱氧雪腐镰刀...
  • 13篇谷物
  • 12篇色谱
  • 12篇克隆
  • 11篇毒素污染
  • 10篇真菌

机构

  • 142篇江苏省农业科...
  • 44篇南京农业大学
  • 9篇江苏大学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 4篇新乡医学院
  • 3篇上海市农业科...
  • 3篇河南科技学院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扬州大学
  • 2篇浙江省农业科...
  • 2篇安徽省农业科...
  • 2篇江苏海洋大学
  • 2篇南京百特生物...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西藏农牧学院
  • 1篇淮阴工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江西省林业科...

作者

  • 166篇徐剑宏
  • 127篇史建荣
  • 50篇祭芳
  • 31篇董飞
  • 28篇刘馨
  • 25篇吴季荣
  • 18篇林凡云
  • 16篇殷宪超
  • 16篇洪青
  • 15篇李顺鹏
  • 15篇仇剑波
  • 14篇陆琼娴
  • 14篇俞明正
  • 12篇邢宇俊
  • 11篇胡晓丹
  • 11篇王淑芳
  • 10篇梁琨
  • 9篇赫丹
  • 8篇杨慧勇
  • 6篇张晓舟

传媒

  • 16篇江苏农业学报
  • 9篇江苏农业科学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麦类作物学报
  • 4篇应用与环境生...
  • 3篇食品科学
  • 3篇微生物学报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微生物学通报
  • 3篇中国粮油学报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菌物学报
  • 2篇食品安全质量...
  • 2篇生物技术进展
  • 2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大豆科学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年份

  • 9篇2024
  • 9篇2023
  • 9篇2022
  • 9篇2021
  • 18篇2020
  • 12篇2019
  • 8篇2018
  • 5篇2017
  • 8篇2016
  • 11篇2015
  • 7篇2014
  • 11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9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1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转基因抗病小麦的环境生物安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转基因小麦研究已被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对我国小麦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小麦转基因安全评价体系,对转基因小麦的安全风险进行系统研究,有助于厘清转基因小麦的安全忧虑,促进转基因小麦的产业化。本文对转基因抗病小麦生物安全相关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阐述了目前国际上小麦转基因研究的主要目标基因、安全性及其评价方法,有助于建立我国转基因小麦的安全评价技术体系,保障转基因小麦的健康发展。
史建荣吴季荣徐剑宏林凡云祭芳
关键词:转基因小麦抗病
基于高光谱图像的小麦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含量等级鉴别被引量:3
2016年
以6种不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等级的小麦样本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光谱图像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实现DON毒素含量的鉴别。采集180份小麦样本高光谱图像,利用改进格拉姆斯密特算法(MGS)与遗传无信息变量消除算法(GAUVE)对400—1021nm波段光谱信息提取特征波长,分别利用线性判别分析(LDA)、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最邻近结点(KNN)算法建立模型预测小麦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含量等级。结果表明,利用MGS算法和GAUVE算法能有效地提取特征波长,降低波长变量数,提高运算速率,4种算法建模时准确率均高于85%,其中MGS—SVM模型鉴别效果最优。研究表明,高光谱图像结合化学计量方法与现有检测方法相比,可以快速无损地鉴别6种不同小麦DON毒素含量,为小麦DON毒素快速、无损、智能检测提供研究方法。
杜莹莹陈小河梁琨徐剑宏沈明霞卢伟
关键词:小麦高光谱图像
一株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橄榄形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橄榄形菌及其应用;该橄榄形菌(Olivi‑bacter sp.)16SrDNA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申请首次发现该橄榄形菌KP9在有氧或微需氧条件下可降解玉米赤霉烯酮...
徐剑宏武煜卓胡俊强王刚周秋钰刘馨史建荣
四川省主要粮食作物中镰刀菌毒素污染规律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了解四川粮食作物中镰刀菌毒素污染情况以及种植制度对该地区粮食作物中镰刀菌毒素污染影响。【方法】以四川省玉米、小麦和水稻等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四川省主要粮食作物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etyldeoxynivalenol,3ADON)、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cetyldeoxynivalenol,15ADON)、雪腐镰刀菌烯醇(nivalenol,NIV)和镰刀菌烯醇(fusarenone X,4ANIV)等5种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为主的镰刀菌毒素污染情况,以及玉米-小麦套作、水稻-小麦轮作及水稻-再生稻等种植制度对粮食作物中镰刀菌毒素污染影响。【结果】(1)取样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中的镰刀菌毒素污染种类以NIV为主,NIV含量显著高于3ADON、15ADON及4ANIV(P<0.05),但与DON没有显著差异(P>0.05);(2)小麦样品中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DON+3ADON+15ADON+NIV+4ANIV,trichothecenes)含量显著高于水稻和玉米样品(P<0.05);(3)绵阳、德阳和资阳小麦中tirchothecenes含量不仅显著高于当地玉米及水稻样品(P<0.05),而且显著高于其他主产区的小麦、玉米及水稻样品(P<0.05);(4)种植制度对2019年粮食作物中镰刀菌毒素污染水平影响显著,水稻-小麦轮作方式下的小麦样品中trichothecenes含量显著高于玉米-小麦套作方式下小麦样品(P<0.05),水稻-再生稻种植方式会显著增加再生稻中trichothecenes含量(P<0.05)。【结论】四川省小麦、玉米和水稻主要毒素污染种类为NIV毒素;通过适当调整取样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制度,如减少水稻-小麦轮作或再生稻种植面积,将有助于四川省主要粮食作物中镰刀菌毒素的污染控制。
陈新元董飞仲伶俐武德亮王淑芳徐剑宏马桂珍史建荣
关键词:镰刀菌毒素
一种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气微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气微菌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气微菌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气微菌HA‑1,拉丁文为Aeromicrobium tamlense,该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
徐剑宏史建荣侯铭萱王刚胡俊强
文献传递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小麦感染赤霉病等级在线检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小麦感染赤霉病等级在线检测系统,所述的系统包括样品台(13),样品台(13)的正上方设有Y型光纤(11)且Y型光纤(11)的探头正对样品台(13)设置,探头通过Y型光纤(11)的照...
梁琨丁静钱筱琳刘泽宇徐剑宏罗慧
文献传递
大麦品种赤霉病抗性鉴定被引量:9
2008年
陆琼娴杨慧勇徐剑宏史建荣魏亚凤
关键词:大麦赤霉病抗病性
中度嗜盐菌Halomonas sp.BYS-1耐盐相关DNA片段的克隆被引量:6
2006年
通过固体亚硝基胍诱变获得了Halom onassp.BYS-1的盐敏感突变株BYS-1M.以pBBR1MCS-2为载体在E.coliDH5α中构建了BYS-1的基因文库.以文库菌E.coliDH5α(pBBR-X)为供体菌、E.coliWD803(pRK2013)为辅助菌、BYS-1M为受体菌进行三亲接合,筛选到了恢复耐盐性能的接合子HR-23,提取接合子HR-23的重组质粒pHR23,酶切确定其插入的耐盐相关DNA片段大小分为5.4 kb.该片段为Halom onassp.BYS-1耐盐相关基因的克隆奠定了基础.
洪青徐剑宏王云端武俊张晓舟李顺鹏
关键词:中度嗜盐菌克隆
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被引量:28
2020年
小麦赤霉病是造成小麦减产的重要病害之一,病原菌产生的镰刀菌毒素严重威胁食品安全。近年来赤霉病的频繁发生和镰刀菌毒素污染超标问题日趋严重,而赤霉病抗性品种缺乏和多菌灵等化学药剂的耐药性致使现今对赤霉病控制乏力。因此,采取包括生物防治在内的赤霉病综合防控策略成为近年来赤霉病防控的研究热点。市场上可应用的生防制剂较少,防治效果不稳定。本文从拮抗菌的筛选、效果评价、拮抗机制与应用策略等方面对当前小麦赤霉病的生物防治策略进行了综述,并针对现有赤霉病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改进策略。
陈文华殷宪超武德亮徐剑宏赵凤春杨正友史建荣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
小麦赤霉病原菌拮抗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7M1产抗菌素的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从小麦根际土壤分离鉴定一株赤霉病拮抗菌,对该菌产的抗菌素进行生物学性质研究、种类鉴定和抑菌实验。【方法】利用牛津杯法和光照培养箱实验对其抑菌活性进行测定,通过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对目标菌株的种属进行初步鉴定,根据抗菌素相关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利用在线软件Pro Param tool和TMHMM对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7M1菌体和抗菌素对禾谷镰刀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6.33±0.13 mm和15.43±0.21 mm,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为芽孢杆菌,并与解淀粉芽孢杆菌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菌株7M1抗菌素对小麦赤霉病的温室防治效果为76.41%,而且热稳定性好,可被蛋白酶K、胰蛋白酶、胃蛋白酶降解,在p H 5.0-10.0有较好的抑菌活性,但是紫外线辐射会降低其抑菌活性。菌株7M1含有bac AB、itu C、bam D 3种基因,通过与Gen Bank中相关的抗菌素基因进行比对,发现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Gen Bank库中的芽孢杆菌溶素、伊枯草菌素和杆菌抗霉素D等抗菌素的相似性达到99%。bac AB编码蛋白和itu C编码蛋白是稳定蛋白,bam D编码蛋白是不稳定蛋白,此外,3种基因的编码产物不具有明显的跨膜结构。【结论】从该菌发酵液提取的抗菌素有很好的抗禾谷镰刀菌活性而且性质稳定,因而在小麦赤霉病的生物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冉军舰徐剑宏赫丹胡晓丹史建荣
关键词:杆菌抗菌素基因抑菌活性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