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国良

作品数:52 被引量:889H指数:18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20篇生物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5篇土壤
  • 14篇土壤动物
  • 10篇群落
  • 9篇亚热带
  • 8篇氮沉降
  • 8篇南亚热带
  • 7篇生态系统
  • 6篇动物群落
  • 6篇N沉降
  • 5篇土壤动物群落
  • 4篇植被
  • 4篇生境
  • 4篇锥栗
  • 3篇养分
  • 3篇森林生态
  • 3篇森林生态系统
  • 3篇跳虫
  • 3篇同位素
  • 3篇土壤养分
  • 3篇跗线螨

机构

  • 21篇中国科学院华...
  • 18篇广州大学
  • 15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广东金融学院
  • 1篇惠州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1篇徐国良
  • 13篇黄忠良
  • 13篇莫江明
  • 11篇周国逸
  • 9篇欧阳学军
  • 8篇彭闪江
  • 5篇方运霆
  • 5篇李德军
  • 5篇蔡少燕
  • 4篇吴洪基
  • 4篇杨木壮
  • 4篇彭彬
  • 3篇方碧真
  • 3篇彭少麟
  • 3篇薛璟花
  • 3篇周小勇
  • 3篇李炯
  • 2篇温达志
  • 2篇吴志峰
  • 2篇杜彦君

传媒

  • 8篇生态学报
  • 4篇生态环境
  • 3篇Zoolog...
  • 2篇广西植物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广州大学学报...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昆虫天敌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动态
  • 1篇云南地理环境...
  • 1篇四川动物
  • 1篇广州化工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7
  • 5篇2006
  • 9篇2005
  • 6篇2004
  • 4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0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鼎湖山针阔混交林锥栗种子距离制约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Janzen-Connell距离制约假说认为:扩散到远离母树地点的种子,更容易逃避种子捕食者和病原体侵染。验证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种子是否支持该假说,可以预测锥栗种群分布格局,解释锥栗种群更新不良的原因。在鼎湖山针阔混交林内,选择离成年母树3、10和15m处,进行种子放置实验,以及种子消毒和未消毒埋土实验。在无覆盖实验中,10m处大种子的消失数始终最大,种子离母树距离和种子大小两个因素对种子消失数均没有显著性影响。在排除哺乳动物实验中,种子放置第一周,种子消失数均很少。整个试验期,种子离母树距离和种子大小两个因素对种子消失数也没有显著性影响。在病原体实验中,埋土前两个月,经过消毒的种子袋中种子均保存完好,没有病原体侵染。埋土的种子从第三个月到第六个月,不同距离处的种子,以及消毒和未消毒处理的种子,被侵染数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被侵染的种子数到第六个月趋于稳定。因此,锥栗种子被脊椎动物取食,不呈现距离制约(Distance-dependent)格局;而被病原体侵染的种子命运则支持距离制约假说。
杜彦君彭闪江徐国良黄忠良黄玉佳
关键词:锥栗种子扩散种子大小
土壤动物与N素循环及对N沉降的响应被引量:53
2003年
以主要的生态过程之一—— N循环为对象 ,论述了土壤动物不仅对凋落物的分解有重要影响 ,而且在 N素矿化和植物对 N的吸收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 ,日益严重的全球变化问题之一—— N沉降对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另还对土壤动物与 N循环研究的方法、土壤动物在 N循环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热带地区的需求及 N沉降下土壤动物的响应作了探讨 ,并提出 ,开展大尺度的专类研究及长期定位研究成为下一步研究的需要。
徐国良莫江明周国逸彭少麟
关键词:土壤动物N循环N沉降
鼎湖山苗圃和主要森林土壤CO_2排放和CH_4吸收对模拟N沉降的短期响应被引量:72
2005年
研究了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苗圃(幼苗)、马尾松、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季风林)土壤CO2 排放和CH4 吸收的一些特征及其对模拟N沉降增加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CO2 日(白天)平均排放量的大小顺序为(平均值±标准误) :苗圃(2 5 8±6 2mg·m- 2 ·h- 1 ) >季风林(177±4 2 mg·m- 2 ·h- 1 ) >马尾松林(16 2±39mg·m- 2 ·h- 1 ) >混交林(12 6±30 mg·m- 2 ·h- 1 )。土壤CH4 日(白天)平均吸收量的大小顺序为:马尾松林(- 0 .15±0 .0 2 mg·m- 2 ·h- 1 ) >季风林(- 0 .0 8±0 .0 1mg·m- 2 ·h- 1 ) >混交林(- 0 .0 7±0 .0 1mg·m- 2·h- 1 ) >苗圃(- 0 .0 5±0 .0 1m g·m- 2·h- 1 )。低N(5 0 kg N·hm- 2·a- 1 )和中N(10 0kg N·hm- 2·a- 1 )处理对苗圃、马尾松林和混交林样地土壤CO2 日平均排放量的影响均不明显,高N(15 0 kg N·hm- 2·a- 1 )处理对苗圃土壤CO2 的日平均排放量也无显著影响,但倍高N(30 0 kg N·hm- 2 ·a- 1 )处理显著促进苗圃样地土壤CO2 的排放。然而,所有N(低N、中N和高N)处理均显著促进季风林土壤CO2 日平均排放量,且这种促进作用随N处理水平的升高而增加。N处理显著促进季风林和马尾松林土壤对CH4 吸收速率,但对混交林土壤CH4 吸收则无明显的影响。在苗圃样地,除倍高N外,N?
莫江明方运霆徐国良李德军薛璟花
关键词:N沉降CO2排放全球变化南亚热带
中国植绥螨的研究应用被引量:32
2002年
植绥螨是农业生产中极具价值的生防作用物。本文综述了四十年来我国在植绥螨种类调查、饲养繁殖、保护及释放利用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植绥螨研究应用的发展前景。
徐国良黄忠良欧阳学军吴洪基
关键词:植绥螨
广东罗浮山土壤动物多样性垂直变化特征被引量:3
2016年
垂直地带性是重要的地理学空间格局问题,不同的垂直带具有不同的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过程.本研究在罗浮山300 m、730 m、990 m和1 246 m海拔高度,分别对土壤动物群落及土壤性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随海拔升高,土壤酸度愈来愈强,有机质及全氮含量越来越高.罗浮山不同海拔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类群与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除300 m海拔外,随海拔增加土壤动物各项指标逐步减少;土壤环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pH值对土壤动物总数量、类群、多样性指数影响最大.通过本研究,阐明罗浮山土壤动物群落具有垂直分布性,而土壤酸度是影响土壤动物生物多样性、个体数量及类群丰富度的关键因子;同时,揭示了罗浮山低海拔处强烈的人为干扰对该区域生物多样性已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徐国良莫凌梓王嘉珊蔡少燕杨木壮方碧真
关键词:土壤动物土壤性质
基于协同联动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广东罗浮山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基地为例被引量:4
2020年
实践教学基地是教学、科研、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技能以及示范推广的重要基地,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场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不仅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还要满足教学、科研、应用和示范推广的需要。因此,基于协同联动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尤其必要。文章以广东省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广东罗浮山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基地为例,探索“多方协同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发展”的基地建设模式。围绕“协同联动、合作发展”这一主线,开展多层次的协同联动与产学研合作,共同推动野外实践基地建设步伐,并为省内地方高校的地学类、环境科学类和生命科学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和改革,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杨木壮方碧真许玩宏邓华格蔡砥戴学军徐国良
关键词:实践教学
鼎湖山锥栗种子扩散过程中死亡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研究了锥栗(Castanopsischinensis)种子扩散过程中死亡的主要因素。实验分为无处理组、鸟类取食组、排除鸟类取食组、排除哺乳动物组和种子袋法。结果表明,扩散前种子主要受栗实象甲(Curculiodavidi)取食和病原体感染,其取食率在鼎湖山3种林型之间显示了较大差异。排除实验的研究表明,锥栗种子在扩散后承受啮齿类、鸟类等动物取食和病原体感染致死的巨大压力,其中无覆盖处理实验组的种子取食平均比例高达93.3%,鸟类对种子取食率约为80%,排除鸟类实验组中的种子平均取食率为92.4%,非哺乳动物对种子的取食在3个林型有差异,但不是显著性的。因此,巨大的种子死亡或丧失是锥栗自然更新率非常低的主要原因。
杜彦君彭闪江徐国良黄忠良
关键词:锥栗病原体
南亚热带鼎湖山土壤动物群落对模拟大气氮沉降的响应
大气氮沉降是全球变化重大问题之一。至今温带地区的欧洲和北美已在大气氮沉降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结论。不过,目前已有的研究大部分是关于N沉降下土壤和水酸化、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和养分循环,温室气体...
徐国良
关键词:大气氮沉降南亚热带土壤动物群落生态系统
土壤动物对模拟N沉降的响应被引量:22
2004年
通过人工喷施 NH4 NO3而建立一个模拟 N沉降梯度系列的方法 ,研究了苗圃试验样地土壤动物群落对 N沉降增加的响应。实验分为 5个处理 :CK对照、T1、T2、T3和 T4 ,分别接受 0、5、10、15和 30 g N/ (m2 · a)的处理。经 6个月的施氮处理后 ,土壤动物个体总数随着 N沉降处理强度的变化 ,在水平尺度和垂直尺度上均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在水平分布上 ,由于 F1层 (0~ 5 cm)受到 N沉降处理最直接的影响 ,其动物个体数的变化趋势较明显 ,表现为 T2 >T1>CK>T3>T4 ,其中前两者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P<0 .0 5 ) ,但 F2层 (5~ 10 cm)和 F3层 (10~ 15 cm)的情况变化比较复杂 ,趋势不明显。在垂直分布上 ,T2处理下多数土壤动物集中于 F1层 ,土层越深 ,土壤动物愈少 ,但在最大浓度 T4处理下 ,则完全相反 ,由 F1层向 F3层逐渐增多。总的来说 ,土壤动物在低 N沉降下趋向表层 ,而在高氮沉降下则趋向深层分布。与个体总数的分布格局相类似 ,土壤各层动物类群数总体上呈现明显的单峰变化格局 ,T2处理时类群最丰富 ,并显著高于其它各处理 (P<0 .0 5 ) ;在垂直分布上 ,也表现出先向表层集中后向土壤深层发展的趋势 ,T2处理为其拐点。甲螨随 N沉降强度加大变化的规律性很强 ,它也有个先发展后受遏制的过程 ,T2处理时达到峰值。
徐国良莫江明Brown Sandra李德军
关键词:N沉降土壤动物南亚热带
鼎湖山锥栗种子特征及其对动物取食格局的影响被引量:17
2005年
通过对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锥栗种子特征的分析及进行种子取食实验,研究探讨了锥栗种子特征对动物取食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锥栗作为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中的重要建群种之一,其更新困难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种子扩散前后面临巨大的取食压力。动物对种子取食偏爱同种子大小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随着种子尺寸增加,取食率有线性增加的趋势。但是,锥栗应对动物取食并非完全被动的,它也发展了一些特有的生活史策略。锥栗种子的颜色与环境凋落物及土壤色相似,可以减少被取食者发现的机率。更重要的是,锥栗种子带刺的总苞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具总苞的种子取食的强度,显著低于无总苞的种子(p<0.01)。
彭闪江徐国良
关键词:锥栗种子特征取食扩散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