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桂荣 作品数:83 被引量:589 H指数:17 供职机构: 中国气象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文化科学 更多>>
1992—2021年三峡库区夏季小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6 2023年 三峡库区地处长江流域腹地,是典型的气象灾害频发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夏季小时强降水(Hourly Heavy Rainfall,HHR)因突发性强、预测难度大等极易致灾。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逐小时降水量观测资料,分析1992—2021年三峡库区夏季HHR和强降水事件(Heavy Rainfall Event,HRE)的精细化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夏季HHR局地性强、强度大,其降水量对夏季总降水量贡献大,且主要源于降水频次的贡献,库区东南部是高值中心。近30 a来,三峡库区夏季HHR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HHR的降水量和频次日变化均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清晨和下午,且日峰值时间位相与地形相关。三峡库区夏季HRE以短历时(1~6 h)为主,其降水量多为20~60 mm,而长历时(>12 h)发生少,其降水量多为60~100 mm。短历时HRE多开始于下午,其最大小时降水量也多发生于下午,而中历时(7~12 h)和长历时HRE多开始于夜间,二者的最大小时降水量均多发生于清晨。 唐永兰 徐桂荣 徐桂荣 肖艳姣 王晓芳 冷亮关键词:三峡库区 日变化 地形 降水过程对北京地区细颗粒物的清除效应分析 降水是清除大气中气溶胶粒子的主要机制之一.本文应用北京地区2008-2017年PM2.5浓度及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了降水强度、持续时长及降水发生时段对颗粒物的清除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强度降水过程对颗粒物的清除效应存在明显差... 郑祚芳 徐桂荣 李青春关键词:细颗粒物 降水强度 2020年主汛期长江流域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2022年 长江流域(Yangtze River Basin,YZRB)是中国降水集中地。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短时强降水(Short-Duration Heavy Rainfall,SDHR)有增加趋势。2020年主汛期(6—8月)YZRB出现多轮强降水,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1998年的流域性大洪水。本文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长江上游(YR-A)、长江中游(YR-B)和长江下游(YR-C)三个区域SDHR时空分布以及不同类型短时强降水事件(Short-Duration Heavy Rainfall Event,SDHRE)的统计特征。得到结论如下:1)受地形影响,YZRB山区降水频次增加、降水强度增强,且地形作用会增加山区SDHR的频次,进而增强山区SDHR的降水量;YZRB降水强度的空间分布依赖于SDHR降水量的空间分布。2)YZRB三个区域SDHR降水量和频次的日变化均表现为双峰型,双峰时间在YZRB区域自西向东有从夜间移向白天的趋势,这与对流活动日变化的区域差异有关;SDHR的降水量和频次具有相似的日变化,说明SDHR的降水量主要源自其降水频次的贡献。3)在三种类型SDHRE中,增长型频次最高(约62.6%),突发型频次次之(约26.9%),而持续型频次最少(约10.5%);突发型SDHRE的高发降水量最小(约30 mm),持续型SDHRE的高发降水量最大(约90 mm),而增长型SDHRE的高发降水量介于两者之间(40~60 mm)。4)不同类型SDHRE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主要依赖于SDHRE频次的空间分布,增长型SDHRE因频次高于突发型和持续型,其降水量也高于后两种类型,但大别山地区因其地形作用成为持续型SDHRE的高发区,而突发型SDHRE更易在局地形成降水强度高值。 唐永兰 徐桂荣 万蓉关键词:长江流域 短时强降水 日变化 地形 2018年长江中游夏季C波段双偏振雷达观测试验 王斌 杜牧云 肖艳姣 付志康 张文刚 徐桂荣 崔春光 董希泉关键词:梅雨锋 双偏振雷达 对流层特大暴雨天气对电离层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8 2005年 研究气象活动对电离层变化的影响.利用时序叠加方法,通过对1958-1998年期间发生在武汉的 5次特大暴雨天气事件对武汉上空电离层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 (1)特大暴雨能够引起低电离层fbEs 和f0Es参量较明显地减小;(2)特大暴雨对电离层F区寻常波描迹的最低虚高h′F和电离层等效峰高hpF 的参量也有一定影响,且随着雨量的增大这种影响作用也会增加; (3)特大暴雨对电离层其他参量影响甚弱 或没有影响.本文认为,特大暴雨天气事件对电离层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动力过程,特别是特大暴雨激发的或相 伴的大气重力波、潮汐波和行星波等长周期大尺度过程的作用. 徐桂荣 万卫星 宁百齐关键词:特大暴雨 电离层变化 大气重力波 武汉一次短时暴雪过程的地面雨滴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2013年 利用Thies Clima激光雨滴谱仪(TCLPM)和站点加密观测资料,对2011年2月12日发生在武汉的一次短时暴雪天气过程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人工观测与激光雨滴谱仪自动探测的累积降雪量较为一致,均为5.6 mm。该短时暴雪过程,先后经历降雨、雨夹雪和纯雪三个阶段,且激光雨滴谱仪监测到了这三种降水相态对应的不同滴谱特征,即:降雨阶段,粒子下落速度大而粒径小;纯雪阶段,粒子下落速度小而粒径大。同时,监测到三个阶段雨滴谱型的变化较明显,其经历了单峰、波动再多峰的演变过程,谱宽与数浓度呈明显增加趋势。降雨强度与反射率因子和粒子质量加权平均直径呈正相关:雨强大对应反射率因子和雨滴平均直径值大,雨强小对应反射率因子和雨滴平均直径也小。 李德俊 熊守权 柳草 韩琦 袁正腾 王慧娟 徐桂荣关键词:暴雪 雨滴谱 三峡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温湿廓线的误差分析与订正方法探讨 2024年 三峡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是中国气象局“补短板工程”的先行试点,用于监测三峡库区大气垂直廓线的精细结构及演变,其中大气温湿廓线通过微波辐射计反演得到,评估大气温湿廓线的反演偏差并提高其精度对发挥好垂直观测系统在三峡库区的精密监测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22年11月—2023年6月三峡微波辐射计和同址探空、自动气象站、毫米波测云仪等探测资料,评估了三种天气条件下(晴天、云天、雨天)微波辐射计83个探测高度层温湿度的反演偏差,提出对83个高度层重新分组与探空建立线性回归的微波辐射计温湿度订正方法;评估了订正前后的精度变化并以一次雨雪天气过程的探测结果讨论了订正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三种天气条件下微波辐射计和探空温度一致性均较好,多数高度层平均偏差在2℃以内。(2)晴天所有高度层微波辐射计探测湿度均高于探空探测;云天和雨天6 km以上高度层探测湿度均方根误差达30%。(3)高度层重新分组后建立的订正关系能明显提升微波辐射计探测的温湿廓线精度。(4)以一次雨雪天气过程探测为例,订正后的微波辐射计探测的温湿廓线与实况更接近。 张明 徐桂荣 徐桂荣 叶丹关键词:微波辐射计 探空 订正 风廓线雷达资料在“20110614”暴雨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本文对2011年6月14日暴雨发生过程中武汉站和咸宁站风廓线雷达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本次降水过程发生期间,1)3000 m高度以上环流相对稳定,而3000 m高度以下,武汉和咸宁观测站不同高度区间的风羽图均随时间出... 周志敏 万蓉 崔春光 王斌 徐桂荣 付志康关键词:垂直切变 温度平流 文献传递 “谭美”倒槽影响汉口两次短时强降雨对比分析 我国台风倒槽强降水受到关注[1-7];在强天气监测分析中,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等资料也获得较为广泛应用[8-11]。2013年8月下旬"潭美"台风登陆福建,后经江南、华南西部偏西行[12]。与文献[13-15]一致,小... 张端禹 徐桂荣 徐明 周志敏 冷亮关键词:弱冷空气 文献传递 湖北省地基GPS大气可降水量反演精度及其分布特征 本文将2010年6月-8月湖北省恩施、宜昌地基GPS/MET观测站资料和3小时一次的加密探空计算的大气可降水量PWV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即使在湖北省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下,GPS反演的大气可降水量PWV数据依然具有良好的精... 付志康 万蓉 于胜杰 徐桂荣关键词:探空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