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育松
- 作品数:55 被引量:448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油菜油分、蛋白质和硫苷含量相关性分析及QTL定位
- 油菜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油料作物,油菜的主要加工产品是菜油,菜籽含油量每提高1个百分点,相当于增产2.3~2.5个百分点,可为加工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在目前油菜产量已提高到一定的程度以后,为使油菜生产效益得以进一步提高...
- 梅德圣张垚李云昌胡琼李英德徐育松
- 关键词:硫苷含量含油量甘蓝型油菜数量性状位点
- 文献传递
- 高含油广适应油菜中油杂11的分子辅助选育和利用
- 李云昌徐育松李英德胡琼梅德圣
- 中油杂11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利用陕2A不育系等材料,通过复合杂交、单株成对测交、连续回交、分子标记评估遗传距离并预测杂种优势等方法选育的甘蓝型半冬性中早熟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含油量高、品质...
- 关键词:
- 关键词:油菜中油杂11
- 高含油量油菜品种中油杂11的高产稳产特性分析(英文)
- 中油杂11是利用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授粉控制系统配制的三系冬油菜杂交品种,具有高产、高含油量及广泛的适应性等突出的优点。借助国家冬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在我国第一大冬油菜主产区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29个试验点连续种植了...
- 李云昌胡琼梅德圣李英德徐育松
- 关键词:ADAPTABILITY
- 文献传递
- 油菜密植增角的高产栽培模式被引量:12
- 1993年
- 自1984年以来,系统研究了黄淮地区油莱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特点以及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确定以增加单位面积角果数为高产栽培的主攻目标,采取以密为主,密肥结合的技术新途径,研究出油菜亩产150公斤以上的栽培模式。
- 杨经泽徐育松田任久
- 关键词:油菜密植高产栽培
- 高油油菜品种中油杂11的分子辅助选育及广适应性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高油菜育种效率,培育高产油量广适应性新品种,提升中国油菜品种的技术水平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方法】利用陕2A细胞质雄性不育为授粉控制系统,经杂交、测交和回交,并结合分子标记遗传距离评估预测杂种优势等方法选育甘蓝型油菜杂交种中油杂11,并对其产量、含油量和稳定性进行鉴定。【结果】中油杂11具有高含油量、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广等特点,其含油量在中国冬油菜主产区长江上、中和下游3个生态区稳定在43%以上,高的年份(2003~2004年度)可达46%以上。在湖北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853kg·ha-1,比对照中双6号增产11.34%。在全国的长江上、中、下游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分别为2405.7,2697.3和2770.2kg·ha-1,比各区的对照品种分别增产11.52%,12.9%和14.92%,均达极显著水平;以产油量计算,分别达到1083.3,1210.2和1224.8kg·ha-1,比对照分别增加29.42%,27.65%和20.98%。【结论】利用SSR结合SRAP分子标记估算油菜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可以较好地预测杂种优势,从而增加杂交种配制的目的性,有效提高杂交油菜育种的效率。
- 李云昌胡琼梅德圣李英德徐育松谭祖猛
- 关键词:杂种优势预测中油杂11产油量适应性
- 高油优质杂交油菜中油6303的选育策略及其特性被引量:1
- 2006年
- 中油6303是利用陕2 A不育系等为材料,以大粒作为实现高产和高含油量有机结合的纽带,经测交、诱变、杂交和回交等方法选育而成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具有品质优、抗(耐)病性强、产量高、含油量高、稳产性好等特征。贵州省区试平均产量2 256.3 kg/hm2,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7.11%;贵州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 860.75 kg/hm2,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14.70%,含油量44.05%,理论产油量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31.26%。全国(长江上游区)油菜区试平均产量2 224.2 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8.96%,理论产油量比对照中油821增产32.22%。其种子芥酸含量0.33%,商品籽饼粕硫苷含量18.28μmol/g,符合国际领先的加拿大优质油菜标准,2004年分别通过贵州省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一个在我国冬油菜主产区(长江上游区)应用前景广阔的优质高效油菜品种。
- 李云昌胡琼梅德圣李英德徐育松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
- 油菜油分、蛋白质和硫苷含量相关性分析及QTL定位被引量:30
- 2009年
- 为定位与油分、蛋白质和硫苷含量等品质性状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TL),以2个含油量较高的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品系8908B和R1为研究材料,配置正反交组合。在正反交F2代群体中,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都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和-0.81,含油量和硫苷含量相关性不显著;蛋白质含量和硫苷含量在正交群体中相关性不显著,但在反交群体中存在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45)。利用正交F2代群体中的118个单株,构建了包含121个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图谱长1298.7cM,有21个连锁群(LGs)。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连锁图上定位了2个与含油量有关的QTL,分别位于LG8和LG10,其贡献率分别为4.8%和13.7%,增效基因都来源于R1;定位了2个与蛋白质含量有关的QTL:pro1和pro2,分别位于LG1和LG3,其贡献率分别为15.2%和14.1%,位点pro1由8908B提供增效基因,pro2则由R1提供增效基因;定位了4个与硫苷含量有关的QTL,其中LG20上有2个,LG4和LG8上各1个,它们的贡献率在1.9%-25.4%之间,除LG20上glu1的增效基因来自R1外,其余3个QTL位点均由8908B提供增效基因。
- 梅德圣张垚李云昌胡琼李英德徐育松
- 关键词:硫苷含量含油量甘蓝型油菜数量性状位点
- 高产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中油杂2号的选育被引量:22
- 2002年
- 中油杂 2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利用陕 2A不育系等材料 ,经测交、诱变和杂交转育选育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 ,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品质优良、抗 (耐 )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征。湖北省区试平均产量 2 92 6 .4 3kg/hm2 ,比对照中油 82 1增产 19.73% ,全国 (长江中游 )区试平均产量2 318.18kg/hm2 ,比对照中油 82 1增产 13.94 %。种子芥酸含量 0 .90 % ,商品籽硫甙含量 2 0 .70 μmol/g。 2 0 0 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0 0
- 李云昌李英德徐育松黄永菊胡琼
- 关键词:双低杂交油菜选育细胞质雄性不育
- 油菜野芥NS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特异性分子鉴定被引量:10
- 2008年
- 常规细胞质类型鉴定方法花费时间长、工作量大、鉴定效率低、应用性较差。基于基因组重复序列的PCR技术(rep-PCR)在重复序列丰富的线粒体和原核生物的基因组鉴定中效果较好,本研究对8份油菜资源的细胞质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rep-PCR可以明确区分甘蓝型油菜中常见的6种雄性不育细胞质。同时对甘蓝型油菜和野芥(Sinapis arvensis)体细胞杂交创建的、育性较为稳定的NSa野芥雄性不育胞质进行了分子特异性鉴定,获得了2条NSa不育胞质的特征DNA条带。但波里马和萝卜质不育细胞质的特异性引物在NSa中不能扩增出特异性片段,说明NSa不属于这2种细胞质类型。本研究结果为该不育胞质系统的利用和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程计华李云昌胡琼梅德圣李英德徐育松王巍敏
- 关键词:油菜
- 优质高效杂交油菜中油杂8号的选育和推广应用
- 李云昌徐育松李英德胡琼梅德圣
- 该课题根据地理远缘的亲本组配杂交组合具有强杂种优势的原理,利用辐射诱变改良南方甘蓝型油菜对陕2A不育系统的保持能力,培育不育度高,不育性彻底的不育系;通过杂交和广泛的测交筛选,改良北方甘蓝型油菜恢复系的农艺、经济和品质性...
- 关键词:
- 关键词:杂交油菜中油杂8号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