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戈大专

作品数:21 被引量:681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城镇化
  • 4篇土地利用
  • 4篇土地利用转型
  • 4篇农区
  • 4篇农业
  • 4篇乡村
  • 4篇黄淮
  • 4篇黄淮海
  • 3篇黄淮海地区
  • 3篇城市
  • 2篇新型城镇化
  • 2篇中国农区
  • 2篇中国县域
  • 2篇气候
  • 2篇县域
  • 2篇乡村发展
  • 2篇粮食产量
  • 2篇黄淮海平原
  • 2篇耕地
  • 2篇扶贫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广西师范学院
  • 4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山东理工大学
  • 2篇潍坊工程职业...
  • 2篇中国科学院遥...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北京市社会科...
  • 1篇国家测绘地理...

作者

  • 21篇戈大专
  • 14篇龙花楼
  • 11篇屠爽爽
  • 9篇张英男
  • 5篇李裕瑞
  • 3篇屠爽爽
  • 2篇姜琳
  • 2篇曲艺
  • 2篇龚胜生
  • 2篇王晓伟
  • 2篇乔伟峰
  • 2篇郭兵
  • 1篇董勤勤
  • 1篇高金龙
  • 1篇王冬艳
  • 1篇王文杰
  • 1篇林月辉
  • 1篇王婧
  • 1篇杨忍
  • 1篇何小芊

传媒

  • 4篇经济地理
  • 3篇地理学报
  • 2篇农业资源与环...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热带地理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现代商贸工业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2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武汉市城市蔓延特征与演化机理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城市蔓延成为城市良性发展的重要障碍,如何有效监测与缓解城市蔓延成为城市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以武汉市2000~2011年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利用ENVI和ArcGIS软件提取武汉市历年城市扩张变化图及建成区外围轮廓周长,同时结合近12年相关统计资料,从松散度、扩张强度、扩张效率三个方面对武汉市的蔓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是我国城市蔓延较典型的大型城市之一,市区边缘破碎化严重,城市紧凑度低,城市扩张强度自2003~2006年间陡然提升后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城市土地利用规模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性日益凸显。国家战略的宏观引导、经济发展对空间的需求、城市规划的导向作用、房地产开发的白热化及水陆交通的指向性是导致武汉市城市蔓延的主要因素。
董勤勤戈大专王晓伟葛履龙
新型城镇化与扶贫开发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20
2016年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期,系统研究新型城镇化与扶贫开发的互馈机制并探讨相应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梳理了城镇化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收入差距、就业结构、人口流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新型城镇化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乡发展一体化、优化城镇村空间格局和"四化"协同发展等方面与扶贫开发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并进行简要的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定量评价—问题研判—理论梳理—模型构建—模式提炼—优化调控"为研究主线的探讨新型城镇化与扶贫开发互馈机制的研究范式。此外,总结了三个亟需重点突破的研究方向:1城镇化对贫困地区发展影响的定量测度及问题研判;2新型城镇化与扶贫开发融合发展的内核体系构建,新型城镇化与扶贫开发互馈机制探讨;3新型城镇化助推扶贫开发的多尺度典型地域模式提炼。
戈大专龙花楼屠爽爽李裕瑞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扶贫开发
极端气候胁迫下西南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脆弱性遥感评价被引量:15
2017年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针对西南喀斯特山区的特殊地理国情(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引入了大尺度景观格局指数(香农均匀性指数和蔓延度指数)和极端气候指数(极端高温日数、极端低温日数和极端降雨日数),构建了生态系统脆弱性遥感评价体系,进而分析和探讨了该地区近13年的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变化格局和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喀斯特山区的生态系统则属于轻-中度脆弱,其分布格局表现为以川滇黔为核心向周边减小的趋势。2000—2013年,西南喀斯特山区的生态系统脆弱性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近13年西南喀斯特山区的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变化格局受人类活动(不同产业GDP和人口密度)、降水、地形地貌、水土流失、石漠化等因素影响较为显著。本研究可以为西南喀斯特山区的生态系统保护及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
郭兵姜琳姜琳杨光戈大专
关键词:生态系统脆弱性动态监测遥感极端气候
中国县域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变化的格局及其耦合关系被引量:45
2017年
本文构建了中国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数量变化的耦合关系模式,初步探讨了县域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比重变化的耦合过程。利用全国1991年、2000年和2010年3期分县截面数据,分别建立了粮劳弹性系数和农业劳动力转移效应系数用以分析中国县域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变化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1)中国农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县域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数量变化的耦合关系呈现多样化并存的格局,1991-2010年中国县域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而粮食产量增加、农业劳动力数量增加而粮食产量也增加和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的同时粮食产量也减少的县域数量占县域总数的比重分别为48.85%、29.11%和19.74%;3种耦合类型分别集中于传统农区、西部欠发达牧区和农牧交错区、东南沿海农业快速转型区。(2)中国县域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比重的耦合曲线呈现阶梯式波动变化,且二者耦合关系的离散趋势不断加强。(3)粮劳弹性系数和农业劳动力转移效应系数的变化表明农业劳动力变化在促进粮食增产中的作用在不断下降。(4)"胡焕庸线"是中国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变化耦合特征的重要分界线,塑造了二者耦合格局的主体结构。
戈大专龙花楼张英男屠爽爽
关键词:粮食产量农业劳动力
中国县域农业劳动力变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本文基于中国县域1991、2000、2010 年三期截面数据,利用定量和GIS 空间分析法,研究了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农业劳动力变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耦合特征和时空格局.结果 表明:①1991-2010 年中国县域农业劳动...
马历龙花楼张英男戈大专
三峡地区城市与河流关系的时空演化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主要采用历史文献和城市沿革分析,对314BC-AD2013年间三峡地区城市与河流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宏观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演变看,战国西汉时期,三峡地区城市主要沿长江干流缓慢增长;东汉隋唐时期,三峡地区城市由长江干流向支流迅速蔓延;宋元明清时期,三峡地区城市沿长江干流调整稳固;民国以来,三峡地区城市主要依托重庆、宜昌两市极化增长;唐代是三峡地区城市发展的分水岭,明清是三峡地区城市格局的成型期,现代则是三峡地区核心城市的极化期。从空间分布看,2300年来,以城址论,三峡地区共出现过61个城市,其中71%的城市分布于长江干流沿岸,73%的城市分布于两河交汇处,82%的城市分布于海拔300 m以下的河谷地带,小河流域城市多从河流下游向上游拓展。总体来看,三峡地区的城市发展体现了其由易到难、由低到高、溯江而上的区域开发时序。
龚胜生林月辉戈大专
关键词:长江干流
中国村镇建设和农村发展的机理与模式研究被引量:123
2015年
村镇是城乡地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村镇建设对于实现城乡统筹、促进城乡要素有序流动和乡村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要素—结构—功能"关联的视角,阐述了村镇建设和农村发展的机理;基于农村发展动力源的差异性,将村镇建设和农村发展模式划分为外援驱动型、内生发展型和内外综合驱动型三个一级模式。在此基础上,从农村主导功能视角,将其进一步细分为城镇建设带动型、劳务输出带动型、农业专业化和产业化带动型、乡镇工业带动型、乡村文化产业带动型、旅游产业带动型以及专业市场组织型7个二级模式。最后,从统筹城乡发展、稳步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重构乡村空间格局、加强村镇治理体系建设的角度探讨了村镇建设的创新机制和政策建议。
屠爽爽龙花楼李婷婷戈大专
关键词:村镇建设
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农区土地利用转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43
2018年
农区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基于土地利用转型这一独特视角前瞻性地研究城镇化进程对农区环境的影响及其调控途径意义重大。现有研究在着眼于城镇化驱动土地利用转型及其"格局—过程—效应—调控"方面的系统性分析尚显不足,未来可从宏观到中(微)观尺度、理论到实践2条研究主线协同推进相关研究。在此过程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有:土地利用隐性形态变化的定量识别与模拟,转型进程中环境效应的产生机理与调控位点,以及耦合经济与环境多重情景的土地利用转型调控机制与合理模式。未来土地利用转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应坚持综合的方向,体现多维、动态视角,探索多学科、多尺度的综合分析方法和手段,为构建农区"土地—环境—经济"协同发展的动态耦合机制、有效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龙花楼曲艺曲艺李裕瑞屠爽爽屠爽爽李裕瑞戈大专王婧
关键词:土地利用转型环境效应农区城乡关系
中国历史聚落地理研究综述被引量:13
2012年
历史聚落地理学作为历史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发展既有机遇也面临挑战。文中基于历史文献分析和历史计量法梳理了100年以来历史聚落地理学的发展成果,旨在管窥其研究领域和发展特征以展望其发展趋势。结果发现,目前国内历史聚落地理学研究主要集中于聚落起源及发展、聚落地域空间结构、聚落形态及内部结构等方面,并呈现明显特征:在空间维度上,研究区域集中性明显,空间范围多位于江南地区;在时间维度上,研究尺度以断代史为主,研究频度多集中于宋、明、清时期;在要素维度上,分析方法基本符合"因地制宜"原则,显示了"天人合一"朴素的人地协调观。多学科交叉融合、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历史城乡人地关系及其动态演化是今后历史聚落地理研究的趋向。
王晓伟何小芊戈大专龚胜生
农业生产转型类型诊断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启示——以黄淮海地区为例被引量:15
2019年
城乡转型发展背景下,农业生产转型成为解析区域乡村人地关系演变的重要窗口。科学诊断中国传统农区农业生产转型的类型及其存在的核心问题,可为调控农业生产政策和完善乡村发展战略提供参考。论文以中国传统农区黄淮海地区为例,以农业生产转型的类型划分为突破口,系统诊断不同农业生产转型类型面临的困境及其破解方案。研究发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尺度分析法是分析农业生产转型阶段差异的有效手段;空间弹性视角下,黄淮海地区农业生产转型类型可以划分为传统农耕型、现代市场型和城郊休闲型3类;传统农耕型地区耕地利用转型与农业劳动力转型的失调、缺乏核心产业支撑及实际城镇化率较低是限制乡村有序转型的关键问题;现代市场型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状态和小农户的有效组织是当前亟需突破的难题;城郊休闲型地区完善农户的市场参与方式和降低资本风险是当前必须考虑的问题;针对各转型类型的差异化问题因地制宜科学施策,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
戈大专戈大专龙花楼龙花楼乔伟峰
关键词:多功能农业乡村发展传统农区黄淮海地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