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宇卿
-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丰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宜春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间断性蓝光照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分析间断性蓝光照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200例,根据蓝光照射治疗不同分为观察组(间断性蓝光照射治疗)及对照组(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各10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胆红素及白蛋白水平分别为(150.47±29.56)μmol/L、(29.24±9.41)g/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实施间断性蓝光照射治疗,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治疗疗效确切,患儿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 戴宇卿
-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疗效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功能损伤与预后关系
- 2007年
- 目的探讨HIE合并心功能损伤对预后的影响。方法HIE150例存活患儿,根据不同病情予支持疗法、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等;其中合并心功能损伤42例加用三磷酸腺苷、辅酶Q10、维生素C、1,6-二磷酸果糖,有心律失常者予相应处理。结果HIE后遗症发生率较高,多表现为运动、智力障碍及癫痫发作;而合并心功能损伤者后遗症患儿明显增多。结论HIE合并心功能损伤患儿预后更差。
- 戴宇卿孙艳
- 关键词:心功能损伤脑缺氧缺血新生儿预后
- 维生素A与新生儿肺炎、败血症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相关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维生素A与新生儿肺炎、败血症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新生患儿100例,将患有新生儿肺炎、败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合并败血症的69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将患有高胆红素血症、心肌损伤,凝血功能障碍、低血糖的31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维生素A浓度。结果根据维生素A缺乏的诊断标准,本研究新生儿维生素A缺乏达95.00%(95/100),新生儿维生素A浓度在肺炎、败血症、肺炎合并败血症以及对照组中分别为(0.32±0.11)μmol/L、(0.38±0.15)μmol/L、(0.26±0.09)μmol/L、(0.52±0.1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77、2.124、3.779,P<0.05);未发现不同分娩方式、性别、胎次对维生素A浓度的影响,未发现维生素A的浓度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严重程度以及住院时间有明显相关性。结论新生儿维生素A缺乏发生率较高,且新生儿肺炎与败血症与维生素A缺乏具有相关性,新生儿应更加注重改善维生素A。
- 戴宇卿丁丽陈越平孙艳
-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败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维生素A
- 血凝酶预防早产极低体重儿颅内出血42例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用血凝酶预防早产极低体重儿颅内出血的疗效。方法对84例早产出生半小时内极低体重儿按双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维持正常体温、呼吸管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能量供应、预防感染、维生素K1的补充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入院常规加用立止血0.15ku/d,静脉注射连用2d。两组均于5-6d后颅脑CT检查,比较两组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颅内出血发生率为19.14%,对照组为38.1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立止血对预防早产极低体重儿颅内出血有显著疗效。
- 戴宇卿孙艳
- 关键词:立止血颅内出血极低体重儿早产儿
- 赖氨葡锌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赖氨葡锌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于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轮状病毒肠炎患者12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予以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喜炎平抗病毒,肯特令保护胃黏膜,合理喂养(暂停母乳,予以去乳糖配方奶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赖氨葡锌颗粒(锌元素20mg/d,分2次服用)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即粪便性状、次数及恢复正常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3.3%,对照组的治愈率为7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粪便性状及次数均较前明显好转,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赖氨葡锌颗粒可明显缩短腹泻的疗程,提高治愈率,是值得在基层单位推荐的治疗方法之一。
- 詹明亮范敏勇曹瑶凡戴宇卿
- 关键词:赖氨葡锌轮状病毒肠炎
- 黄疸茵陈颗粒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黄疸消退及血清胆红素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黄疸茵陈颗粒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黄疸消退及血清胆红素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7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比较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粪便中总胆红素含量。结果观察组治疗第4 d、7 d血清总胆红素水平[(184.91±41.21)μmol/L、(113.81±50.09)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1 d、2 d、3 d、4 d、5 d及6 d粪便中总胆红素含量[(3.46±1.19)μmol/L、(3.12±1.37)μmol/L、(2.31±1.46)μmol/L、(1.97±1.34)μmol/L、(3.31±1.69)μmol/L、(2.26±1.38)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过程中实施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效果较好,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促进黄疸消退,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 戴宇卿
- 关键词:黄疸茵陈颗粒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胆红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