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彦璋
-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汕头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椎间盘切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探讨椎间盘切除术能否有效的缓解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方法]自2003年1月~2006年12月,201例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盘切除术的患者最终获得随访,201例患者中100例经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101例行传统的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COP),结果评价采用VAS疼痛评分和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评分,平均随访45个月。[结果]89.1%患者对手术感到满意,平均腿痛的VAS评分从术前的70.02±15.80下降至随访时的7.73±12.13,平均腰痛VAS评分从术前43.61±26.18下降至随访时16.89±14.73,97.0%患者随访时腿痛获得有效的缓解,70.1%~78.1%的患者术后腰痛获得有效缓解。腰痛的缓解与腿痛的缓解相关。MED组患者腰痛的有效缓解率较COP组高。腰痛为主组、腰腿痛并重组及腿痛为主组患者腰痛的有效缓解率相似,腰痛为主组患者腿痛的有效缓解率较另外两组患者低。[结论]椎间盘切除术可有效缓解椎间盘突出症腰痛。MED较传统的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缓解腰痛更有效。术前严重的腰痛可能是腿痛难以改善的预测因素。
- 王刚刘尚礼程志安施彦璋韩敦富黄东生
-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腰痛椎间盘切除术
- 肘后正中尺骨鹰嘴矢状面薄片截骨入路的可显露范围及其生物力学评价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研究肘后正中心的手术入路,即尺骨鹰嘴矢状面薄片截骨入路的可显露范围以及缝线固定后的效果,探讨其用于肱骨髁间骨折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在18具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上,行肘后正中尺骨鹰嘴矢状面薄片截骨,观察测量此入路对肱骨远端的可显露范围,用PDS-Ⅱ缝线原位间断缝合所截两侧肌骨瓣,以MTS试验机模拟持续被动运动进行屈伸疲劳试验,检测固定效果。结果①所有标本均能完全显露向内至肱骨内髁及髁上的内侧面,向外至肱骨外髁及髁上外侧面,屈曲肘关节至100°以上则可将髁间窝、滑车及肱骨小头的后、下关节面完全显露。②疲劳试验前后横向距离差值、纵向距离差值分别为:(0.025±0.009)mm、(0.030±0.009)mm,均不超过0.05mm(P<0.001)。结论肘后正中尺骨鹰嘴矢状面薄片截骨的新入路显露肱骨髁间满意,缝线固定两侧肌骨瓣后完全能满足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要求,此新的手术入路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理想入路。
- 郑干轩胡奕山林慰光施彦璋赵卫东林本丹
- 关键词:尺骨鹰嘴截骨手术入路生物力学
- 椎间盘突出临近退变节段是否导致腰痛(英文)被引量:5
- 2011年
- 背景: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原因很难判断,一直以来,认为突出的椎间盘是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及腿痛重要原因,椎间盘突出临近退变节段是否导致腰痛需进一步研究证实。目的:通过椎间盘造影判断突出临近退变节段是否是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原因,并报告经椎间盘镜摘除椎间盘后残留腰痛在临近退变疼痛椎间盘经亚甲蓝注射治疗的效果。方法:20例同时具有腰痛和腿痛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间盘造影检查,这些患者腰椎MRI表现为有1个突出椎间盘外至少合并1个或1个以上的临近退变的椎间盘,全部患者均经椎间盘镜摘除椎间盘切除突出的椎间盘,5例临近退变椎间盘造影阳性患者在椎间盘镜切除后经椎间盘内注射亚甲蓝治疗。腰痛、腿痛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定。结果与结论:20例患者总共64个椎间盘行椎间盘造影,共11个椎间盘造影阳性,其中6个位于椎间盘突出临近退变节段,5个位于引起神经根性痛的椎间盘突出节段。全部病例腿痛行椎间盘镜切除突出椎间盘后明显缓解,腰痛有部分缓解,6例临近椎间盘造影阳性患者经椎间盘镜摘除椎间盘后腰痛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其中5例行临近疼痛椎间盘亚甲蓝注射后腰痛缓解,1例患者拒绝亚甲蓝注射治疗仍有明显腰痛。结果显示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可能来源于突出临近退变节段。
- 王刚刘尚礼陈志维关宏刚韩敦富施彦璋
-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腰痛椎间盘造影盘源性腰痛
-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后对邻近节段腰椎终板的生物力学影响和研究
- 本课题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邻近节段腰椎终板的实验模型的建立
目的:1.建立以L4/5腰椎手术节段对于邻近上下LB/4、L5/S1腰椎测试节段的腰椎终板实验模型,用于进行腰椎生物力学应力分析研究;2.分...
- 施彦璋
- 关键词:生物力学应力测试椎间融合术腰椎间盘摘除术
- 文献传递
- IL-1β和IL-6对椎间盘髓核细胞N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对体外培养的椎间盘髓核细胞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人腰椎间盘髓核细胞,经过7d的预培养后,实验组分别加IL-1β(10μg/L,50μg/L)和IL-6(10μg/L,50μg/L)进行刺激,对照组加0.3%FBS,48h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NGF的表达。结果:培养的椎间盘髓核细胞经鉴定为类软骨细胞。对照组髓核细胞很少表现NGF免疫活性,IL-1β和IL-6刺激组明显上调了髓核细胞NGF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在相同的浓度下IL-6的上调作用更明显。结论:正常情况下NGF在椎间盘髓核细胞呈低表达状态,IL-1β和IL-6能促进髓核细胞NGF的表达,相同浓度下IL-6刺激髓核细胞分泌NGF的作用更强。
- 王刚韩敦富施彦璋陈志维李逸群刘尚礼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髓核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