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清华
-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循环浆态床气液传质系数的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以空气-水-玻璃微珠和空气-石蜡油-玻璃微珠两种三相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常温常压下分别考察了液体介质的粘度等物性因素,表观气速、固含率、液体循环量等操作因素,气体分布器、分隔板等结构因素对循环浆态床反应器气液传质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气液传质系数随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随液体粘度和固含率的增大而减小,当表观气速和固含率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传质系数趋于稳定;低气速下,玻璃烧结板的传质效果较好,而较高气速时,多孔板和新型锐孔分布器的传质效果较好;分隔板能显著增大气液传质系数。对多孔板分布器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得出气液传质系数的经验关联式,关联式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 李建辉曾清华苏宜丰姚丹龙王亦飞于遵宏
- 关键词:传质系数气体分布器
- 浆态鼓泡床新型锐孔分布器气含率分布被引量:2
- 2008年
- 在空气-水系统中,应用双头电导探针法,测量了采用新型锐孔分布器时浆态鼓泡床中气含率的轴向分布和径向分布规律,考察了表观气速、分隔板和液体循环等因素对床层气含率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气含率随轴向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表观气速较大时,主体区径向气含率分布比较均匀;气含率随表观气速的增加几乎成直线上升;加入分隔板,局部气含率增大且分布均匀。在主体区,对多组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不同表观气速下气含率分布的关联式,关联式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 李建辉王亦飞曾清华苏宜丰于遵宏
- 关键词:浆态鼓泡床气含率
- 氨水土壤混合物脱除CO_2温室气体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为了脱除CO2温室气体,提出了利用氨水土壤混合物去除CO2的新方法。分别考察了土壤颗粒粒径、CO2初始流量、氨水浓度(质量比)和温度对CO2脱除量和脱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去除CO2的量较土壤物理吸附量和氨水化学吸收量的总和提高了大约15%;随着氨水浓度的增大,CO2的脱除率和脱除量都增大;随着土壤颗粒粒径和CO2初始流量的增大,CO2的脱除率和脱除量都减小;当温度由22℃升高到31℃,CO2的脱除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是继续升高温度到40℃,CO2的脱除率反而下降。
- 曾清华王亦飞吴颖于广锁于遵宏
- 关键词:CO2土壤氨水
- 新型复合式浆态床内气体停留时间分布及模型被引量:1
- 2008年
- 由空气-水、10%K2CO3溶液、20%K2CO2溶液、液体石蜡油构成气液两相体系,常压下表观气速为l~20cm/s、静态液位200550mm、液体循环量0~240L/h时,采用脉冲实验法测量一种特殊结构的浆态床反应器内气体停留时间分布。考察了操作参数和液体性质对浆态段的气体停留时间分布及返混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型对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较大。气体平均停留时间随液体循环量和液体黏度的增加而增大;气体返混程度随静态液位增加而减小,随液体表面张力增加而增大。表面张力是影响返混程度的主要因素。同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得到停留时间密度分布函数,实验值与模型预测值吻合较好。
- 苏宜丰曾清华李建辉王亦飞于遵宏
- 关键词:浆态床流型轴向返混
- 氨化土壤脱除CO<,2>过程的研究
- 大气中的CO2浓度升高导致全球变暖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开发控制污染和减排(温室气体CO2)的新技术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研究学者共同的目标。本文对氨化土壤物理吸附和化学吸收CO2的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并用土柱淋溶法...
- 曾清华
- 关键词:二氧化碳脱除碳酸氢铵有限元法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