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岚
- 作品数:13 被引量:50H指数:3
-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B超引导下肾穿刺活检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2
- 1998年
- 我院1994年3月~1996年12月在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34例肾脏疾病患者,全部成功,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34例中男29例,女5例。年龄15~57岁。34例肾穿刺中,右肾33例,左肾1例。临床诊断为弥漫性肾脏病,原常规检查尿蛋白或尿红细胞为阳性。仪器是Aloka SSD-256型实时超声显像仪。线阵穿刺探头,频率为3.6MHz。7号长针,18G双峰外磨肾穿刺什和半自动肾穿刺负压器,2%利多卡因1支,生理盐水1瓶,穿刺包,常规消毒工具。方法:病人俯卧位,腹部垫枕,使穿刺时减少肾的退让。由于右肾位置低于左肾,为了操作安全方便,一般多选择右肾下极.在B超引导下进行肾穿刺。首先确定最佳穿刺位置,按常规消毒、局麻,用7号长什做深部针道麻醉,直至肾脏表面肾包膜处,注入2%利多卡因2ml,测量皮紧距离,确定好进针深度。再按原穿刺线路将18G双峰外磨肾穿刺针连同针芯刺至肾囊。
- 江峰李国杰朱桂岚张道友汪裕伟
- 关键词:肾疾病穿刺活组织检查B超
- 缬沙坦及苯那普利对5/6肾切除大鼠肾小球硬化的影响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观察并比较缬沙坦及苯那普利对 5 6肾切除大鼠肾小球硬化的改善作用 ,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SD雄性大鼠 30只 ,通过 5 6肾切除法制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 ,术后 2周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及苯那普利组 ,并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术后第 6周末各组大鼠进行体重、血压、血清肌酐 (Scr)及尿素氮 (BUN)的测定 ,处死大鼠 ,取出肾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IV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 (FN)表达。结果 :同模型组相比 ,两治疗组收缩压下降 (P均 <0 .0 1) ,肾功能改善 ;肾小球系膜增殖程度、肾小球硬化指数 (GSI)降低 (P均 <0 .0 1)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 ,两治疗组肾小球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纤维连接蛋白 (FN)及IV型胶原表达均较模型组下降 (P均 <0 .0 1)。结论 :缬沙坦及苯那普利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具有同等的肾脏保护作用 ;改善肾小球硬化是通过减少肾小球TGF β1表达 ,从而减少FN及IV型胶原生成来实现的。
- 杨利才张道友章辉朱桂岚高潮清
-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肾小球硬化转化生长因子Β1
- 86例空腹血糖受损的干预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依托健康管理手段、凭借生活方式干预,对空腹血糖受损人群预后的作用。方法在某高校职工健康体检中筛选出86例空腹血糖受损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4例和42例。对照组只做体检后常规健康建议;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健康管理手段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每3个月访视一次,包括提供健康教育、饮食处方、运动方案等等。1年后,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并比较2组之间和研究前后相关危险因素变化和空腹血糖受损转归情况。结果干预组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与对照组及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75.0%(33/44)空腹血糖恢复正常,6.8%(3/44)发展为显性糖尿病,而对照组33.3%(14/42)空腹血糖恢复正常,19.1%(8/42)发展为显性糖尿病,2组空腹血糖恢复正常比较(χ2=11.60)以及2组发展为显性糖尿病比较(χ2=5.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管理手段能有效改善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的转归,值得在单位职工健康体检中推广。
- 袁自宏查晓娟李荣朱桂岚夏礼斌
- 关键词:健康管理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
- 蝮蛇抗栓酶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疗效的探讨被引量:9
- 1990年
- 本文报导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在基础治疗同时,使用小剂量蝮蛇抗栓酶与单纯基础治疗对照,观察到:(1)以血栓弹力图为主要指标,高凝状态检出率为54.8%;(2)与非蛇毒组相比,蛇毒组Fgn明显下降(p<0.01),血栓弹力图明显改善(p<0.05),全血粘度明显降低(p<0.05),临床缓解明显提前(p<0.05); (3)蝮蛇抗栓酶治疗机理是改善合并存在的高凝状态,打断由此引起的恶性循环,使基础治疗能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4)蝮蛇抗栓酶对部分急性发作期血凝偏低枣者,随病情好转,低凝也有改善,这可能与肝脏淤血、缺氧改善有关。
- 严文魁朱桂岚曹衡俞国华杨尚印赵振东文尚武
- 关键词:蝮蛇抗栓酶肺心病急性期疗效
- 缬沙坦及苯那普利对5/6肾切除大鼠肾小管间质的影响
- 2004年
- 目的 观察并比较缬沙坦及苯那普利对5/6肾切除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30只,通过5/6肾切除法制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术后2周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及苯那普利组,并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术后第6周末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肌酐(Scr)及尿素氮(BUN)浓度,此后处死大鼠,取出肾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小管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表达。结果 同模型组相比,两治疗组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降低(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两治疗组肾小管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表达均较模型组下降(P均<0.01)。结论 缬沙坦及苯那普利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张道友杨利才章辉朱桂岚高潮清
- 关键词:肾小管-间质
- 血栓弹力图在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中的应用
- 1991年
- 据报道,肿瘤、糖尿病、肺心病、冠心病以及高脂血症等病种可以并发继发性高凝状态(Secondary hypercoagulable state,下称高凝状态),对此如不及时控制。
- 朱桂岚曹蘅严文魁俞国华杨会杰
- 关键词:肺心病血栓弹力图
- 氟罗沙星注射剂治疗40倒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 1998年
- 目的:比较氟罗沙星与氧氟沙星注射剂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倒尿路感染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氟罗沙星(0.2~0.4g/d)和氧氟沙星(0.2~0.4g/d).结果:氟罗沙星组和氧氟沙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和80%,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2.5%和87.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和7.5%(P<0.05).结论:氟罗沙星注射剂治疗尿路感染用药次数少,安全性较好.疗效与氧氟沙星相当.
- 王文健朱桂岚陈雨石冒国光董国强
- 关键词:氟罗沙星注射剂尿路感染药物疗法
- 肥胖与饮酒对男性高尿酸血症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研究男性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体检人群中男性血尿酸含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将血尿酸≥420μmol/L的6 056例为高尿酸血症病例组,血尿酸<420μmol/L的10 696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高尿酸血症风险因素,以及肥胖与饮酒同时存在时对高尿酸血症的影响。结果随着肥胖程度和饮酒量的增加,高尿酸血症患病OR(odds ratio)值明显增加。结论肥胖和饮酒与高尿酸血症有关,二者同时存在时更增添了高尿酸血症患病的风险。
- 袁自宏査晓娟朱桂岚
-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肥胖饮酒
- 环丙沙星对尿路感染的疗效观察
- 1994年
- 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病,我国发病率占人口0.91%,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而该病又是最常使用抗菌药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 汪裕伟朱桂岚
- 关键词:环丙沙星喹喏酮类抗菌药尿路感染
- 尿毒症患者的脑电图异常
- 1993年
- 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常发生尿毒症性脑病,其临床表现颇多变异。据认为,脑电图检查对判断尿毒症病情很有帮助。我们对22例尿毒症病人作了脑电图检查,结果如下。 1 对象和方法对象为本院住院病人,男13例,女9例,年龄23~73岁,平均41.8岁,引起尿毒症的原发病为:慢性肾炎16例,肾小动脉硬化5例,系统性红斑性狼疮1例。
- 张道友朱桂岚张卫东张桂发米新俭汪裕伟王瑞华
- 关键词:尿毒症脑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