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军
- 作品数:12 被引量:4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电气工程更多>>
- 左心室四极导线对心脏再同步治疗后房性高频事件的影响
-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四极导线对心脏再同步治疗后房性高频事件(AHRE)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入选窦性心律的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植入患者118例。根据左心室导线类型分为四极导线组(n=39)和双极导线组(n=79)。术后6月...
- 陈康玉严激苏浩徐健王齐宇霏朱红军杨冬妹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治疗
- 乳头肌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 2018年
- 乳头肌(papillary muscles,PPM)独特的解剖及电生理特性可产生和维持室性心律失常,乳头肌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较少见,右室乳头肌起源室速较左乳头肌起源更少见,而左后乳头肌起源较左前乳头肌起源常见,乳头肌起源室性心动过速QRS波有其特点,左室乳头肌性室性心动过速需与左室束支参与室性心动过速相鉴别。
- 朱静徐健苏浩朱红军沈伟郭飞汪蓓蕾
- 关键词:乳头肌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
- 中期妊娠患者室速消融1例
- 2020年
- 患者,女性,29岁。因"发作性心悸3d"入院。患者于3天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心悸、胸闷不适,每日发作1-2次,每次发作的时间数小时至1d不等,伴有大汗,无头晕,无晕厥。门诊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图1)。患者为进一步治疗入我院。患者入院时怀孕5个月,为首次怀孕。查体:心肺(-),腹部凸出,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入院后患者的生化、血常规、大便常规、尿常规、凝血象、免疫组合、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未见异常。
- 朱静徐健苏浩朱红军沈伟郭飞罗剑锋张灿游杨杨
- 关键词:妊娠室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导管消融
- 低位房间隔起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房同步性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旨在评价低位房间隔起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心房电学、机械同步性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入选自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入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具有永久起搏适应证的SSS患者100例,根据P波时限分为房间传导阻滞组(P>120ms)和无房间传导阻滞组(P≤120ms),通过随机分组软件分为无房间传导阻滞右心耳起搏组(A组)、无房间传导阻滞低位房间隔起搏组(B组)、房间传导阻滞右心耳起搏组(C组)和房间传导阻滞低位房间隔起搏组(D组)。通过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评价不同部位起搏对心房电学、机械同步性和功能的影响,包括P波时限、P波离散度、左心房16节段从心电图QRS时限起点到左心房收缩最小容积时间的标准差(Tmsv-16-SD)、RR间期校正的Tmsv-16-SD(Tmsv-16-SD%)和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等指标。结果低位房间隔起搏可改善合并房间传导阻滞患者的P波时限[(130.4±8.3)ms对(118.2±7.8)ms,P<0.01]、P波离散度[(29.8±7.4)ms对(26.2±5.1)ms,P<0.01]和左心房Tmsv-16-SD[(134.2±35.1)ms对(110.9±21.7)ms,P<0.01]、Tmsv-16-SD%[(17.4%±4.3%)对(14.3%±2.7%),P<0.01],改善LAEF[(41.6%±6.6%)对(44.7%±7.5%),P<0.01]、纵向应变(mSs)[(39.9%±9.1%)对(41.2%±8.5%),P<0.01]、收缩期纵向应变率(mSRs)[(3.6±0.7)s^-1对(3.9±0.7)s^-1,P<0.01]和舒张晚期纵向应变率(mSRa)[(-2.8±0.4)s^-1对(-3.1±0.5)s^-1,P<0.01];右心耳起搏增加了SSS患者P波时限、P波离散度和Tmsv-16-SD、Tmsv-16-SD%(P<0.05),降低合并房间传导阻滞SSS患者的LAEF、mSs、mSRs、mSRe和mSRa(均P<0.01);心房P波时限、P波离散度和Tmsv-16-SD、Tmsv-16-SD%高度相关(均P<0.01)。结论低位房间隔起搏可改善合并房间传导阻滞SSS患者的心房电学和机械同步性,改善心房功能。
- 陈康玉严激徐健杨冬妹苏浩宇霏王齐朱红军郭飞朱静
- 关键词:房间隔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间传导阻滞起搏
- 不同左室射血分数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比较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的心力衰竭与LVEF中间范围的心力衰竭临床特征的不同,为不同LVEF心力衰竭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安徽省立医院心内科住院的346例LVEF低于正常值的心力衰竭患者,分为LVEF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组、LVEF中间范围的心力衰竭(HFmrEF))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合并症、心力衰竭的病因、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HFrEF组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心率、男性患者比例均高于HFmrEF组,但吸烟比例低于HFmrE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mrEF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脑卒中的比例较高,与HFrEF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rEF组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比例低于HFmrEF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比例高于HFmrE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FmrEF组比较,HFrEF组左室舒张末径更大,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更高,但室间隔肥厚患者比例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LVEF心力衰竭患者的多项临床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 罗剑锋严激徐健苏浩陈康玉宇霏朱红军
- 关键词: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
- 基于Mobile SVG的移动GIS数据可视化方法的研究与实现被引量:6
- 2012年
- 本文研究了Mobile SVG的移动GIS数据可视化方法与实现的可行性,通过GIS数据可视化方法,结合显示对象转换、坐标转换和地图符号的可视化表达对Mobile SVG的地理数据可视化表达方式经行分析。Mobile SVG能够带来一些传统GIS数据可视化方法无法提供的优势。结果表明,Mobile SVG解决了栅格地图数据量大和缩放失真问题,实现了地图数据的矢量化表达。
- 程小峰朱红军崔兴贵
- 关键词:移动GISMOBILESVG可视化
- 血浆N端B型脑钠肽前体及左房容积与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研究探讨血浆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左房容积(LAV)与房颤患者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1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术前血浆NTproBNP水平,采用经食道心脏超声测量患者的LAV。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随访观察显示,术后有16例复发患者,复发率为14.68%。复发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及LAV均高于非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浆NT-proBNP及LAV为阵发性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阵发性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患者的术前血浆NT-proBNP及LAV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检测血浆NT-proBNP及LAV有助于预测患者术后的复发情况。
- 郭飞徐健苏浩朱红军陈康玉朱静
- 关键词:心房颤动术后复发
- 多指标联合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术后复发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多指标联合检测评估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318例行阵发性心房颤动消融的手术患者,根据1年内随访的结果分别分为复发组50例和未复发组268例。分别监测患者的生化指标以及心脏超声指标,并构建三种指标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左房内径和左房容积指数)的新的联合指标预测模型对于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的复发风险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压力、甲状腺功能、球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酸、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左房内径、左房容积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左房内径、左房容积指数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预测的危险因素。分别比较新的联合指标、左房内径、左房容积指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受试者工作特征的曲线下面积(AUC)。新的联合指标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术后复发的AUC为0.918,灵敏度为0.820,特异度为0.899;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术后复发的AUC为0.792,灵敏度为0.660,特异度为0.951;左房内径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术后复发的AUC为0.661,灵敏度为0.560,特异度为0.724;左房容积指数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术后复发的AUC为0.876,灵敏度为0.900,特异度为0.716。结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左房内径和左房容积指数联合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术后复发的预测风险评估价值高于任何单一指标,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术后复发更可靠。
- 游杨杨苏浩徐健朱红军沈伟周晓娟周足金张理想
-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复发
- 透壁消融指数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消融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透壁消融指数(LSI)在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消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PAF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46例(采用光感应压力导管进行消融,对患者LSI设定)。比较分析2组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内PAF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PAF患者消融术成功的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X线透视时间[(23.1±6.8)min vs (36.4±7.2)min]和PAF复发率(10.9%vs 30.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静脉单圈隔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1%vs 50.0%,P<0.01);LSI参数设定是PAF患者消融手术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OR=2.792,95%CI:0.835~134.653,P=0.004)。结论 LSI参数设定能够提高肺静脉电位隔离率、降低X线透视时间、PAF复发率,是PAF患者消融手术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
- 郭飞徐健苏浩朱红军张灿朱静
-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光感受器肺静脉
- 左心耳封堵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目前左心耳封堵术对于非瓣膜性房颤高卒中风险的美国和欧洲患者作为替代华法林预防卒中治疗是合理的选择,但在中国还缺乏大型的临床数据支持,本文旨在初步探讨左心耳封堵术后短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律失常亚专科行Watchman左心耳封堵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在全麻或经心腔内超声心动图指导下行左心耳封堵术。随访观察术后7 d和6个月的器械或手术相关事件、缺血性脑卒中、系统性栓塞及心血管死亡组成的复合终点发生率及45 d和6个月的左心耳封堵程度。结果共入选70例患者,术后7 d内所有患者均无器械或手术相关严重事件、卒中、全身性栓塞及全因死亡发生,6个月随访中1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4%(1/70),45 d经食道心脏超声(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提示48.5%(34/70)左心耳完全封堵,6个月TEE有55.7%(39/70)完全封堵,在45 d和6个月的随访中所有封堵器均达到有效封堵标准。结论左心耳封堵术治疗高卒中风险的非瓣膜性房颤是安全、有效的。该研究结果为中国长期需要口服抗凝药物的NVAF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朱静徐健苏浩朱红军沈伟郭飞罗剑锋张灿
- 关键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