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中振

作品数:11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市环湖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瘤
  • 3篇动脉瘤性
  • 3篇动脉瘤性蛛网...
  • 3篇蛛网膜
  • 3篇蛛网膜下
  • 3篇蛛网膜下腔
  • 3篇蛛网膜下腔出...
  • 3篇网膜
  • 3篇下腔出血
  • 3篇颅内
  • 3篇膜下
  • 3篇出血
  • 2篇外科
  • 2篇颅骨
  • 1篇代谢
  • 1篇电凝
  • 1篇电图
  • 1篇血液
  • 1篇血肿

机构

  • 8篇天津市环湖医...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河北工业大学

作者

  • 11篇李中振
  • 7篇郭芳
  • 3篇王宁
  • 3篇郭芳
  • 2篇梁恩和
  • 2篇齐春晓
  • 1篇尹绍雅
  • 1篇王焕宇
  • 1篇刘耀华
  • 1篇张昕
  • 1篇张国斌
  • 1篇李国夫
  • 1篇赵世光
  • 1篇徐桂芝
  • 1篇杨帆
  • 1篇杨帆
  • 1篇尹宁
  • 1篇张述升
  • 1篇战华
  • 1篇孟祥喜

传媒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脑创伤开颅手术后脑池颅内压监测初步探讨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初步探讨颅脑创伤开颅手术后脑池开放引流监测颅内压(ICPc)与脑室外引流监测颅内压(ICPv)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以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4例颅脑创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术后第1~7天同时行脑池开放引流和脑室外引流颅内压监测,Pearso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探讨二者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4例患者术后分别获得有效颅内压测值106、87、56和99次,脑室外引流颅内压测值分别为(14.72±5.98)、(11.10±4.49)、(27.29±6.06)和(12.63±5.36)mm Hg,脑池开放引流测值为(14.32±5.44)、(11.20±4.36)、(25.46±5.00)和(12.46±5.21)mm Hg。4例患者术后脑池开放引流与脑室外引流颅内压均呈正相关(r=0.977,P=0.000;r=0.961,P=0.000;r=0.892,P=0.000;r=0.970,P=0.000);二者平均差值为(0.21±1.36)mm Hg,95%LoA为-2.440~2.870(P=0.003)。结论脑室外引流与脑池开放引流颅内压监测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脑池开放引流颅内压监测可用于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并有望成为脑室外引流颅内压监测的备选方案。
刘俊张述升王伟郭芳王均伟王博李中振张国斌
关键词:颅内压脑脊髓液
一种带有吸引功能的内窥器套筒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带有吸引功能的内窥器套筒装置,包括套管,套管内壁沿着轴向方向设有弧形板,弧形板与套管内壁之间形成夹层通道,夹层通道内滑动连接有吸引管,吸引管前端为封闭状且吸引管的前端与套管端面平齐,...
李中振郭芳尹绍雅
影像学似转移瘤的脑囊虫病1例
2013年
1病历摘要 男,40岁;因"言语不利1年,头胀痛1个月"入院。曾行抗生素试验治疗2周(具体不详)无好转。头部CT示:左额颞低密度占位。MRI示(图1)左额颞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影,大小约2.1 cm×2.0 cm×1.5 cm,壁呈等T1、等T2信号,周围可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增强呈明显环形强化。
郭芳王宁齐春晓李中振
关键词:神经系统囊虫病转移瘤神经外科手术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SDHC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AH)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shunt-dependent hydrocephalus,SDHC)的危险因素,比较Fisher分级系统中开颅动脉瘤夹闭或血管内栓塞对a SAH后SDHC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68例经开颅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治疗的a 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分流组(151例)与非分流组(617例)探讨SDHC的危险因素,并根据Fisher分级系统,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SDHC的影响。结果 SDHC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于等于40岁,Hunt-Hess(H-H)分级Ⅲ、Ⅳ、Ⅴ级,Fisher分级Ⅲ、Ⅳ级,急性脑积水,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Fisher分级Ⅱ级的患者,栓塞治疗有较低的SDHC发生率;Fisher分级Ⅳ级的患者,开颅夹闭治疗有较低的SDHC发生率。结论SDHC的高发生率与患者的高龄、较差的起始神经系统状态、急性脑积水、脑室内出血有关。Fisher分级Ⅱ级的患者选取栓塞治疗,Ⅳ级的患者选取夹闭治疗,可明显降低SDHC发生,改善患者预后;Fisher分级Ⅰ、Ⅲ级的患者,两种治疗方式对SDHC的发生无影响。
郭芳张铭李中振梁恩和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SDHC)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68例经开颅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治疗的a 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SDHC 151例。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40岁(OR=2.40;95%可信区间为1.25-4.61;P〈0.01)、术前Hunt-Hess分级较高(Ⅲ-Ⅴ级;OR=3.19;95%可信区间为2.21-4.60;P〈0.01)、术前Fisher分级较高(Ⅲ-Ⅳ级;OR=3.02;95%可信区间为1.79-5.09;P〈0.01)、合并脑室内出血(OR=3.94;95%可信区间为2.70-5.74;P〈0.01)、急性脑积水(OR=16.85;95%可信区间为10.87-26.12;P〈0.01)、脑室外引流术(OR=2.95;95%可信区间为1.46-4.61;P〈0.01)是a SAH后发生SDH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DHC的高发生率与患者的高龄、较差的起始神经系统状态、急性脑积水、脑室内出血、脑室外引流术有关。
郭芳张铭李中振梁恩和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骨成形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在临床工作中,对颅脑损伤、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等导致的难治性颅内压增高,去骨瓣减压术为挽救病人生命的有效方法^([1,2]),但手术所造成的颅骨缺损会引起脑组织和颅内血管受压或膨出、脑脊液循环紊乱,进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郭芳李中振靳峥杨帆张昕
关键词:颅骨成形术神经功能脑脊液动力学脑血液循环脑代谢
基于听觉刺激的意识障碍患者脑功能连通性研究
2024年
目的目前对意识障碍(DOC)患者的分级评估仍是相关领域的重点和难点。因效性网络可以通过时间序列间的因果关系直观地反映信息传递方向,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患者大脑不同区域之间的信息交互作用。本文结合脑电图和因效性网络探讨听觉刺激下无反应觉醒综合征(VS)患者与最低意识状态(MCS)患者的脑功能连通性差异。方法共纳入23例DOC患者,采集并分析唤名刺激下的脑电信号,通过多元格兰杰因果方法构建脑功能网络,利用脑网络节点度、聚类系数、全局效率以及因果流向性等参量从脑区之间协同工作的角度对比研究听觉刺激下不同意识水平患者的网络特征。结果唤名刺激下MCS患者的脑功能连通性强于VS患者,且呈现出因果流向差异,MCS与VS患者四个脑区的信息传递方向均不相同。结论唤名听觉刺激下MCS患者的信息传递能力强于VS患者;与VS患者相比MCS患者为因果源的电极通道数增多,对其他脑区的信息输出增多。本研究可为DOC患者意识水平的分级评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尹宁杨帆李中振韩雅美李济丞徐桂芝
关键词:听觉刺激脑电图
颅内67例脊索瘤临床治疗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发生于颅内脊索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组织学类型、手术方法、辅助治疗及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67例颅内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介绍2例斜坡复发脊索瘤。结果发生于颅底鞍斜区的脊索瘤临床表现复杂,主要表现为颅内站位效应及肿瘤对周围神经损害,首发症状以头痛、视力下降、耳鸣、耳聋及后组颅神经受损症状为主,病理分型:普通型即经典型脊索瘤56例,软骨型脊索瘤8例,去分化型3例。影像学表现67例患者均行CT及MRI检者表现为欠规则肿块影,以膨胀性生长为主,颅底多有骨质破坏肿块与周围软组织边界清楚,2、5年复发率为37.3%、67.1%。结论手术治疗为主要方法,但术后复发率高,根据病变位置、涉及范围选择不同手术入路,必要时联合入路可增加全切几率,尽可能全切除肿瘤对预后至关重要,术后放疗可延缓肿瘤复发时间、减少复发率。
李中振郭芳王焕宇
关键词:颅内肿瘤脊索瘤
利奈唑胺治疗颅内感染临床分析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初步评价利奈唑胺注射液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以更好的指导临床药物应用,使颅内感染患者得到合理规范化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11月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25例神经外科疾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并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5例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治疗后的总体治愈率为100.0%,患者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缓解率为100.0%,体温、血常规、脑膜刺激征缓解率为100.0%,革兰阳性球菌清除率为100.0%,脑脊液常规缓解率为91.3%,2例患者出院时脑脊液常规白细胞仍高于正常,但无其他颅内感染迹象,全部患者应用利奈唑胺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利奈唑胺可有效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所致颅内感染,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良好,疗效明确,临床安全性好。
王宁郭芳李佰涛战华孟祥喜路娟刘耀华齐春晓李中振李国夫赵世光
关键词:颅内感染利奈唑胺革兰阳性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鞍区Rathke囊肿的外科治疗(附91例报告)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总结和探讨鞍区Rathke囊肿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91例鞍区Rathke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5例行手术治疗,术中完全清除囊内容物,其中13例彻底切除囊壁,其余行囊壁部分切除或开窗减压;随访3个月至6年,头痛缓解率达100%,视觉障碍缓解率为68%,垂体功能紊乱缓解率为80%,2例术后复发;6例随访者2例囊肿增大并出现间断性头痛,手术治疗。结论临床有症状的Rathke囊肿手术治疗多能取得理想效果,无症状者若发现囊肿增大至2cm、向鞍上侵及视神经和丘脑、向两侧侵犯海绵窦和颈内动脉时亦应采取手术治疗,尽可能切除囊壁,防止复发。
李中振郭芳王宁
关键词:RATHKE囊肿外科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