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志
- 作品数:9 被引量:90H指数:5
-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Bcl-2和E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雌激素受体(E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不同甲状腺组织中ER和bcl-2的表达,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50例、甲状腺良性腺瘤30例、腺瘤旁正常组织16例。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ER和bcl-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4.0%(27/50)、66.0%(33/50),甲状腺良性腺瘤中ER和bcl-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6.7%(8/30)、36.7%(11/30),正常甲状腺组织中ER阳性率为12.5%(2/16)、而bcl-2则不表达。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R的表达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bcl-2的表达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腺瘤(P<0.05);且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cl-2和ER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雌激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中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对ER和bcl-2的联合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及内分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许力芮景李仁志张帆徐国祥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雌激素受体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 全消化道霉菌感染1例被引量:1
- 2000年
- 陈剑平李仁志芮景
- 关键词:术后诊断
- 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与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术后早期肠梗阻约占术后肠梗阻的20%,临床并不少见,如果对其认识不足,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引起肠瘘、重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分析20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 江厚象芮景朱家胜李仁志陈剑平孔琦朱小丽
-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腹部肠梗阻
- 反穿刺技术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9
- 2016年
- 目的探讨反穿刺技术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5月~2015年5月,对26例Ⅰ~Ⅲ期胃癌施行反穿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近端胃癌根治术8例,全胃切除术16例,远端胃癌根治术2例),通过主操作孔将吻合器抵钉座放入腹腔,切开食管(或十二指肠)前壁3~4 cm,置入抵钉座,用腔内直线切割吻合器切割闭合食管(或十二指肠)残端,完成抵钉座放置。在腹腔内完成胃切除,在上腹正中3~5 cm小切口辅助下进一步完成食管-空肠吻合、食管-残胃吻合或十二指肠-残胃吻合。结果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抵钉座放置时间5~16 min,平均12 min,均在术后第2~3天肛门排气,无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及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术后9~10 d出院。术后随访3~6个月,无复发。结论反穿刺技术安全、可行,临床效果较满意,可减小腹壁辅助切口,达到微创的目的。
- 夏亚斌窦千黄晓旭张强胡凯锋李树仁李仁志史良会
- 关键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 原发性小肠鳞癌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小肠鳞癌的认识,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分析2007年7月本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小肠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以往有关文献,进行文献复习。患者因消化道出血入院,诊断为腹腔占位后行手术治疗。结果患者病理诊断:(小肠)溃疡型鳞状细胞癌Ⅱ级。免疫组化染色:癌细胞细胞角蛋白CK(AE1/AE3)(+++),上皮膜抗原EMA(+++),突触素(Syn)(-),嗜铬粒A(Cg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术后患者痊愈出院。结论原发性小肠鳞状细胞癌极为罕见,发生机制不明,可能与腺上皮细胞的继发性鳞状上皮化生恶变有关。
- 孔琦张晔芮景朱家胜李仁志许力刘银华
- 关键词:小肠肿瘤鳞状细胞癌
- 甲状旁腺癌致甲状旁腺危象1例报告被引量:2
- 2007年
- 胡明华盛勇李仁志朱家胜芮景
- 关键词:甲状旁腺危象甲状旁腺癌甲状腺右叶上腹部不适化验室检查甲状旁腺素
- NF-kB和MMP-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k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不同甲状腺组织中NF-kB、MMP-9的表达,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48例、甲状腺腺瘤18例、腺瘤旁正常组织15例。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MMP-9、NF-kB的表达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同时两者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分期及颈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年龄、性别无关;且甲状腺乳头状癌中NF-kB和MMP-9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MMP-9、NF-kB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对两者的联合检测可作为病情监控指标,有利于估计患者的预后。同时以MMP-9和NF-kB为中心的靶向治疗,可能成为抑制肿瘤转移的有潜力的途径之一。
- 许力赵中辛李仁志徐国祥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基质金属蛋白酶-9核转录因子
- 对比分析手辅助腹腔镜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30
- 2015年
- 目的探讨手辅助腹腔镜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行手辅助腹腔镜治疗;选取同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行腹腔镜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副损伤、胃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的比较上,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并发症率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1,P<0.05)。结论手辅助腹腔镜对结直肠手术患者的治疗具有损伤低、手术时间短、胃肠道功能恢复迅速等优点;其在临床应用中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实用性高,针对复杂性的肿瘤根治性切除治疗安全性更佳。
- 许力黄晓旭夏亚斌李仁志李树仁
- 关键词:手辅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
- 乌司他丁对老年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保护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注射液对老年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0例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分成3组:A组为青年组,B组为老年组,在手术前后均不给予任何中药治疗;C组为老年组,从术前第3d开始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注射液,连用7d。分别在静脉用药前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第1d、4d采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红细胞C3b受体花结率(RRC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结率(RRICR)、肿瘤红细胞花结率(RTRR)。结果:术前B组和C组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3组RRCR、RRICR、RTRR均呈下降趋势,术后第1dB组和C组明显低于A组(P<0.05),但术后第4dC组与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镜CO2气腹手术对老年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仍然有较明显的损害作用,围手术期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注射液可以改善老年患者红细胞的免疫功能。
- 江厚象潘凯李芳芳芮景朱家胜李仁志陈剑平朱小丽
- 关键词:乌司他丁腹腔镜红细胞免疫功能老年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