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 作品数:14 被引量:4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开放的逻辑思考
- 2020年
- "一带一路"倡议为新时代少数民族文化开放提供了重要契机与巨量空间。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研究框架,全面审视少数民族文化开放的运行机理,并对其逻辑内涵进行思考,包括以彰显文化自信与增强文化认同来凝聚价值共识的逻辑基础;以文化产业的不竭动力、文化合作的磅礴合力及文化格局的持久活力来助力新动能的逻辑条件;以文化开放源头上重视文化资源保护、面向上确保文化安全来坚守底线的逻辑遵循,由此清晰展现"一带一路"倡议下少数民族文化开放的动态过程,为其调适提供理论参考和逻辑依据。
- 李伟
- 关键词:文化安全逻辑思考
- 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居民民族关系研究——以湖北省宜昌市车溪村为例
- 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土城乡的车溪村是全国以行政村组为单位的土家族村之一,也是宜昌市为数不多的散居少数民族村,是一个土家族和汉族共同居住的村落。车溪村通过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景区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在发展旅游业的进程中,当地土...
- 李伟
- 关键词:民族文化旅游景区民族关系
- 文献传递
- 区域治理的组织模式及其适应性调整
- 2017年
- 区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区域问题、流域治理、区域经济一体化、保护与开发自然资源等因素对区域治理提出了要求。建国以来,我国主要采取了中央主导型、政府派驻型、地方自主型和特别建制型四种区域治理模式。区域问题的长期性决定了区域治理的常态化与动态化,区域治理需要从治理结构、职权划分、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调整与变革,以适应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 李伟
- 辛亥革命前后中华民族观念变革的逻辑探析与当代启示被引量:2
- 2021年
-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个最具历史意义的大事件与大转折,极大推动了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辛亥革命前后,中华民族观念变革经历了觉醒、探索和确立的动态演进,为中国近代民族国家建构奠定了思想基础。这一变革具备深邃的理论意蕴与严密的逻辑层级,既有厚重的理论来源,也有终极的理论归宿;既有明晰的逻辑主线,也有丰富的价值内涵。通过对辛亥革命前后中华民族观念变革的逻辑探析,能够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现实启示,并不断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 李伟
- 关键词:辛亥革命
- 基于“三模块”设计的《城市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 2021年
- 关于《城市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首先,教师以导读的方式讲授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其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题作为城市管理专项任务,学习研究城市管理热点问题并撰写研究设计方案。最后,学生在课堂上分享研究设计方案,班级师生对此展开研讨,在此基础上,学生修改完善研究设计方案并撰写研究报告,作为期末考核的形式。该课程旨在通过前沿导读、任务驱动与班级研讨“三模块”设计,实现知识掌握与能力素养提升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
- 李伟
- 关键词:课程教学
- 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民族工作的发展历程与时代展望被引量:3
- 2021年
- 西藏和平解放70年以来的民族工作先后经历了初步探索期、改革调整期、稳步发展期、成熟完善期的发展过程。这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和西藏特点的民族工作之路,其发展过程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与价值意蕴。分析西藏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价值追求、制度保障、核心内容和底线思维,能够让我们把握西藏和谐民族关系构建的客观规律。在新时代语境下展望西藏民族工作的时代走向,凝结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西藏智慧、打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西藏模式、开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西藏典范,有助于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贡献西藏力量。
- 李伟李资源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民族团结
- 政府监管的制度分析——一个结构、行为与绩效的框架被引量:2
- 2015年
- 政府监管是政府为了弥补市场缺陷,实现公共利益,对微观经济主体实施的监督与管理活动。政府监管是理论研究与政府实践的重要主题,并且政府监管机构地位与监管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但是在经济社会领域,价格垄断、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仍然不断发生,将问题归因为政府监管不力与企业家缺乏道德是不够的。从制度分析的角度,通过结构-行为-绩效的分析框架,探讨政府监管主体结构、权力配置体系、监管过程中的行动者及其与政府监管绩效的关系,找出政府监管目标出现偏差的原因,为进一步完善政府监管制度提供思路。
- 李伟
- 关键词:政府监管监管绩效
- 利益、资源与行动能力:行动者视角下的政府监管改革被引量:1
- 2017年
- 政府监管的目标是弥补市场失灵,实现公共利益。基于利益偏好、资源禀赋与行动能力三个维度来分析政府监管的行动者体系,具体探讨政府监管主体、监管对象、监管受益者、行业协会和媒体的行为逻辑,以此对政府监管失灵做出解释。为此政府监管改革,应正视不同行动者的利益差别,在此基础上促进其合法合理的利益诉求,平衡不同行动者的行动能力,从而提高政府监管绩效。
- 李伟
- 关键词:政府监管
- 贫困地区“政策下乡”的宣传困境及其破解——基于A省五县市的调查被引量:6
- 2018年
- 作为政策执行重要环节的政策宣传,是实现政策有效执行的前提条件。贫困地区政策宣传环境的差异性与复杂性,政策宣传主体的多元性与欠协调性,政策宣传对象的流动性与特殊性,政策宣传方式的单一性与高成本共同影响着政策宣传工作的开展。农户的政策认知、知晓质量、政策参与和受益情况,进一步影响着惠农支农政策的执行与落实,也消解着政策效果,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户对基层干部和国家政策的评价。为此,需要挖掘传统资源的现代传播价值,发挥多元政策主体间的协同效应,实现组织传播、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优势互补。
- 李伟
- 关键词:贫困地区
- 重大疫情防控下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考
- 2021年
- 重大疫情防控为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契机,高校应利用疫情防控的生动课堂和鲜活素材,将抗疫精神的价值意蕴转化为教育的时代内涵。通过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深化民族团结教育,构筑各族学生共有精神家园,打牢高校防疫思想体系,实现"防疫大课堂"与"学校小课堂"有机结合,将大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嵌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中,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思路。
- 李伟
-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