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化民
- 作品数:7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锦州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渗氯化钠对兔失血性休克时肾形态的影响——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1
- 1992年
- 本文从超微结构水平描述了两种氯化钠溶液对休克肾的作用。结果说明,高渗氯化钠对休克肾的微血管、肾单位各部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某些形态学依据。
- 邵佑之刘桂云李化民王宏志
- 关键词:休克
- 循环血量和微循环的变化在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发生中的作用
- 1994年
- 夹闭成年大耳白兔肠系膜上脉动(Superiormesentericartery,SMA)60min后松夹,以复制SMAOShock(以血压低于基础血压值的50%为指针)。休克组松夹后120min,颈动脉血压由夹闭SMA前11、88±0.77kPa降至5、0±0.45kPa;循环血量由夹闭SMA前的75.92±4、73ml/kg减少至48.75±5.65ml/kg;血细胞压积由41.10±1.0%上升到47.6±1.5%;前后相差非常显著(P<0.01)9只休克兔血压下降与循环血量的减少密切相关(r=0.6958,P<0.05)。夹闭SMA后,肠系膜徽循环的血流急剧减少或停止,微动脉和微静收缩,毛细血管消失;松夹后血流恢复,随后微血管逐渐扩张,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呈絮状聚积,白细胞边集和粘附。对照组连续观察180min后,上述指标的数值前后相差不显著,微循环变化不明显。实验结果提示:循环血量的减少,微循环障碍,是引起SMAOShock的一个重因素。
- 李化民王红
-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循环血量微循环
- 酸中毒和微循环障碍在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1994年
- 通过夹闭成年大耳白兔肠系膜上动脉(SMA)60min后松夹,复制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SMAO休克),以血压下降50%为指针。休克组兔颈动脉血压下降,血气的变化为:PH值降低、PaCO_2降低、BE负值增大,微循环障碍。对照组,上述指标的数值前后变化不显著。结果表明:酸中毒、微循环障碍,在SMAO休克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李化民王红张凤珍马志华
- 关键词:微循环障碍发病机制酸中毒肠系膜上动脉闭塞SMAO休克
- 血液粘度的变化在SMAO休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1993年
- 夹闭成年大耳白兔肠系膜上动脉60min后松夹,以复制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SMAO休克,以血压下降50%以上视为休克)。休克组120min后,颈动脉血压由夹闭前11.88±0.77kPa下降至5.01±0.45kPa(P<0.01);全血比粘度由5.60±0.41上升到6.82±0.86(P<0.01);血细胞压积由41.10±0.97%上升到47.60±1049%(P<0.05);血小板聚集率由0.810±0.022下降到0.607±0.038(P<0.01)。对照组连续观察120min后,上述指标的数值前后相差不显著。实验结果表明;血液浓缩,全血粘度增加,血小板粘滞性增高,在SMAO休克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 李化民
-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休克
- 在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发生中循环血量和血液流变学变化
- 1993年
- 夹闭成年大耳白兔肠系膜上动脉,以复制SMAO休克动物模型。休克后,颈动脉血压下降,循环血量减少,血细胞压积升高,血小板聚集率下降;血压下降与循环血量减少密切相关(r=0.6958,P<0.05)。提示:血液浓缩、循环血量减少,是引起SMAO休克的一个重要因素。
- 李化民吴中立张金山
- 关键词:循环血量休克血液流变学
- 酸中毒和微循环障碍在SMAO休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1993年
- 通过夹闭成年大耳白兔肠系膜上动脉(SMA)60min 后松夹,复制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SMAO 休克),以血压下降50%为指针。休克组兔颈动脉血压下降,血气的变化为:pH 值降低、PaCO_2降低、B、E、负值增大,微循环障碍。对照组,上述指标的数值前后变化不显著,结果表明:酸中毒和微循环障碍,在 SMAO
- 李化民王红许玉杰
- 关键词:酸中毒肠系膜疾病动脉闭塞性休克微循环障碍
- 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 1993年
- 笔者在三十一年的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悟会到这样一条原则,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把所教的《病理生理学》内容讲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将来在从事实际临床工作中会用。做到病理生理学既要服务于临床,也要指导临床实践,使学生朝着能力型发展。培养学生解决复杂的医学实际问题,把学过的理论知识用来认识各种疾病,诊断各种疾病,治疗各种疾病,预防各种疾病。为此,必须在理论授课、理论考试、实验教学、实验考试的各个环节上都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 李化民
-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