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慧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主题

  • 1篇悼亡
  • 1篇悼亡词
  • 1篇悼亡诗
  • 1篇悼亡诗词
  • 1篇生死
  • 1篇诗词
  • 1篇无因管理
  • 1篇历时性
  • 1篇紧急避险
  • 1篇好人

机构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作者

  • 2篇李慧

传媒

  • 2篇天府新论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撒玛利亚好人法在中国的存在形式被引量:6
2007年
撒玛利亚好人法,又称好撒玛利亚人法或撒玛利亚人法,实为乐善好施法,指在没有法定义务的情况下,遇到突发事件,基于他人利益而积极作为时,如若造成被救助者意外损失,可以对施救者免责。美国等西方国家都有关于撒玛利亚好人法的规定。在我国,虽然没有一条法规或一部法律以"撒玛利亚好人法"的名称命名,但是,提倡互助、鼓励见义勇为的法律精神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以我国法律特有的形式而存在着。
李慧
关键词:无因管理紧急避险
悼亡诗词中生死的历时性被引量:1
2009年
生死问题是文学上的一大母题。关于生死问题,中国古代的诗人们应该是最早的自觉体验的人群。他们是诗人,也是"思人"。悼亡,就是活着的人对死的思考,并随着人生的体验又将这种思考上升到哲学层面。潘岳的《悼亡诗》开启了后来有关悼亡题材的诗歌创作。元稹的《遣悲怀》对生死问题的哲学思考初露端倪。真正将文学中的生死问题上升到哲学高度是苏轼。诗词中对生死的忧患至清代的纳兰性德达到顶峰,其词具有批判性的哲学思考。他们的悼亡诗词具有文学中生死的历时性。
李慧
关键词:悼亡词生死历时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