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慧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梗死
  • 1篇蛋白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动力学观察
  • 1篇动脉病变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流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败血症
  • 1篇心动
  • 1篇心肌梗死合并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机构

  • 6篇天门市第一人...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李慧
  • 4篇魏辉
  • 1篇曾理
  • 1篇张连红
  • 1篇尹琼
  • 1篇朱卫芳
  • 1篇熊丽
  • 1篇董素娟

传媒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华诊断学电...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产单核李斯特菌致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学特征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产单核李斯特菌感染致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30日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例产单核李斯特菌感染致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为胎龄32^(+6)周早产儿,生后呻吟、气促13 min,吸气三凹征;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6.11×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4.2×10^(9)/L,单核细胞绝对值0.65×10^(9)/L,C反应蛋白16.78 mg/L;血气分析PH 7.2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50 mmHg(1 mmHg=0.133 kPa),动脉氧分压67 mmHg,HCO_(3)^(-)20.5 mmol/L,碱剩余-7.3 mmol/L,动脉血氧饱和度89%;通过血培养最终诊断为产单核李斯特菌败血症,予以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患儿体温正常,病原学指标复查均阴性,病情好转出院。结论及时发现、确诊及规范治疗是控制产单核李斯特菌感染新生儿病情及改善预后的关键。
李慧张连红熊丽宋江勤
关键词:产单核李斯特菌败血症
阻抗心动描记法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应用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阻抗心动描记法(impedance cardiography,ICG)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因AMI合并CS入住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CCU)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ICG组(21例),对照组(15例)。对照组入心脏重症监护病房后立即监测血压,心率,呼吸次数,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深静脉穿刺监测中心静脉压(CVP)。ICG组在此基础上,使用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监测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胸部液体水平(TFC)及血清脑钠肽(BNP)浓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4 h、48 h、72 h记录监测数据,随着时间延长患者的外周血管阻力、胸部液体水平下降,心脏指数增加,血清脑钠肽浓度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胸部液体水平与血清脑钠肽浓度呈直线正相关(r=0.76,P<0.05)。ICG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入住心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以及出院时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CG对于AMI合并CS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魏辉李慧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
血浆血红素氧合酶1、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探讨血浆HO-1及ox-LDL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根据冠脉造影结果选择126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36例、冠心病组90例.冠心病组根据病变支数又分为单支病变27例、双支病变30例及多支病变33例.检测各组血浆HO-1及ox-LDL水平并计算Gensini积分.结果 ①冠心病组ox-LDL水平及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O-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血浆ox-LDL水平及Gensini积分随着病变血管数增加而升高,HO-1则明显降低(P<0.01).③ox-LDL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89,P<0.01),而HO-1与ox-LDL水平(r=-0.80,P<0.01)及Gensini 积分(r=-0.76,P<0.01)均呈负相关.结论 血浆HO-1与ox-LDL水平密切相关,二者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预测指标.
魏辉李慧尹琼
关键词:血红素氧合酶1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冠状动脉疾病HO-1
白细胞介素-38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通过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探讨白细胞介素-38(IL-38)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6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和外源重组IL-38组(腹腔注射rIL-38),给予12周西方饮食饲料喂养,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给药结束后,通过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检测血清TC、TG水平;利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IFN-γ、IL-17、IL-10及TGF-β水平;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Th1、Th17、Treg及M2比例指标;观察斑块的稳定性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IL-38组主动脉窦和全主动脉斑块面积显著减少(P<0.01),且斑块内胶原纤维、平滑肌细胞显著增加(P<0.05),而CD4~+T细胞、巨噬细胞、MMP-2和MMP-9显著减少(P<0.05)。rIL-38组脾脏Th1、Th17细胞比例显著减少,M2、Treg显著增加(P<0.05)。血浆IFN-γ、IL-17水平降低,IL-10、TGF-β水平升高(P<0.05)。结论外源重组rIL-38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和促进斑块稳定。
魏辉李慧李慧董素娟董素娟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因子抗炎因子
不同程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观察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颈动脉(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狭窄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EDV)和血流量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差异,并观察这些指标对患者病情预后和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不同严重程度的AIS(腔隙性脑梗死、中等面积脑梗死和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入院后对患者的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内膜-中膜厚度(IMT)进行检测,同时对颈动脉狭窄处PSV、EDV和血流量等指标进行检测,采用NIHSS评分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在治疗后90天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对各组患者进行功能恢复评定,通过随访调查患者在两年内的AIS的复发情况。结果:随着患者脑损伤程度的增加,颈动脉狭窄的比例呈现增加的趋势,且颈动脉狭窄多出现于病灶同侧。各组患者颈动脉狭窄处PSV、EDV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颈动脉血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和NIHSS评分的增加,PSV、EDV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而血流量呈现下降趋势。功能恢复评定结果显示恢复不良组患者的PSV、EDV显著高于恢复良好组,而颈动脉血流量低于恢复良好组。随访结果显示,各研究组出现复发患者的PSV、EDV显著高于未复发患者,而复发患者的血流量显著低于未复发患者。结论:AIS患者的PSV、EDV和血流量等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能对患者病情和神经损伤程度以及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病情复发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李慧曾理
入院糖化血红蛋白对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及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浓度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心肌灌注及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首次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在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122例,根据患者入院的HbA1c浓度分为2组:A组HbA1c≤6.4%(53例)、B组Hb A1c≥6.5%(69例)。PCI治疗后对心肌灌注水平[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分级],和术后1 h、3 d炎性指标,包括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进行分析。结果 A组PCI治疗后TIMI 3级血流比例高于B组,无复流(TIMI 0~1级)比例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CI治疗后1 h、3 d,血清IL-6、TNF-α、hs-CRP浓度均低于B组相同时间点时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HbAlc浓度影响急诊PCI治疗后心肌灌注情况,HbAlc≥6.5%组患者与HbA1c≤6.4%组患者相比,急诊PCI治疗后心肌灌注情况差,炎性因子水平高。
魏辉李慧
关键词:心肌梗死糖化血红蛋白心肌灌注炎性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