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斌斌

作品数:19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病理
  • 4篇破骨
  • 4篇破骨细胞
  • 4篇骨细胞
  • 2篇样癌
  • 2篇易位
  • 2篇杂交
  • 2篇探针
  • 2篇体外
  • 2篇体外调控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2篇染色体重排
  • 2篇重排
  • 2篇黏液
  • 2篇黏液表皮样
  • 2篇黏液表皮样癌
  • 2篇颌骨
  • 2篇唾液

机构

  • 14篇北京大学口腔...
  • 5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作者

  • 19篇李斌斌
  • 6篇于世凤
  • 3篇李铁军
  • 2篇张建运
  • 1篇刘云松
  • 1篇刘宏伟
  • 1篇金建秋
  • 1篇单艳华
  • 1篇姜婷
  • 1篇范蓉
  • 1篇俞光岩
  • 1篇庞淑珍
  • 1篇马大权
  • 1篇周永胜
  • 1篇沙月琴
  • 1篇高岩
  • 1篇于晓潜
  • 1篇谢秋菲
  • 1篇陈智滨
  • 1篇韩莹

传媒

  • 4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现代口腔医学...
  • 2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1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铜离子对牙各矿化成分破骨细胞性吸收的体外调控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铜离子对破骨细胞体外吸收人牙磨片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破骨细胞,与玻片和灭活人牙磨片共同培养,加入不同浓度的铜离子。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鉴定玻片上的破骨细胞,显微摄影分析破骨细胞吸收造成的牙磨片上的吸收陷窝,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溶出的钙,并将实验组上清液中钙离子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定义为矿化组织吸收指数,以评价破骨细胞的功能。结果体外成功分离培养出多核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的破骨细胞。破骨细胞吸收牙磨片时,首先在接近牙骨质或牙本质的部位开始形成吸收陷窝;破骨细胞在牙磨片上形成的吸收陷窝与骨片相比,数量较少,体积较小,多为正圆形;吸收深度较浅,常为大面积的浅吸收。(1×10^(-14))~(1×10^(-4))mol/L 铜离子均能抑制矿化组织吸收,实验组矿化组织吸收指数均小于1。培养第3天,1×10^(-10)mol/L 铜离子与对照组相比,其抑制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第7天,1×10^(-4)mol/L、(1×10^(-10))~(1×10^(-12))mol/L 铜离子均能显著抑制矿化组织吸收(P<0.05),但各浓度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铜离子可以抑制破骨细胞在牙磨片上的吸收。
李斌斌于世凤
关键词:破骨细胞
唾液腺特殊亚型黏液表皮样癌的病理进展
黏液表皮样癌是唾液腺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组织形态上,黏液表皮样癌既向腺上皮分化,又向鳞状上皮分化,形成典型的囊性或者实性结构。主要由三种细胞构成,包括黏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黏液表皮样癌具有高度的形态异质性,除经...
李斌斌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和骨保护素在慢性根尖周炎病损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检测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κB ligand,RANKL)和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这两个调控骨吸收的关键因子,在人类根尖肉芽肿(periapical granuloma,PG)和根尖囊肿(radicular cyst,RC)病损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择小鼠单克隆抗体为一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on法检测20例根尖肉芽肿和20例根尖囊肿组织中RANKL和OPG的表达。选择6例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健康牙齿的牙周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在根尖肉芽肿和根尖囊肿组织中的RANKL蛋白表达均明显强于对照组中的RANKL表达[(43.74±8.40)vs(15.47±2.59),(40.33±7.53)vs(15.47±2.59),均P=0.000],但根尖肉芽肿和根尖囊肿组织之间的RANKL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根尖肉芽肿、根尖囊肿和对照组中的OPG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27.81±5.17,26.35±3.86和24.33±3.50,3组间的OPG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尖肉芽肿和根尖囊肿组织中的RANKL/OPG比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上升[(1.59±0.26)vs(0.64±0.10),(1.54±0.24)vs(0.64±0.10),均P=0.000],但RANKL/OPG的比率在根尖肉芽肿和根尖囊肿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NAKL和OPG均能表达于慢性根尖周炎病损组织中。RANKL可能与慢性根尖周炎骨吸收活动关系密切,同时RANKL和OPG可能在根尖周病的疾病进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范蓉张成飞高岩李斌斌王晶
关键词:根尖周炎膜糖蛋白类
锌离子对牙各矿化成份破骨细胞性吸收的体外调控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锌离子对破骨细胞体外吸收牙片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乳兔破骨细胞,与玻片和灭活牙片共同培养,加入不同浓度锌离子。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鉴定玻片上的破骨细胞,显微摄影分析破骨细胞吸收造成的牙片上的吸收陷窝,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溶出的钙,并将实验组与对照组上清液钙离子浓度的比值定义为骨吸收指数,以评价破骨细胞的功能。结果:体外成功分离培养出多核的、TRAP(+)的破骨细胞。破骨细胞吸收牙片时,首先在接近牙根牙骨质或牙本质部位开始形成吸收陷窝,这与这些部位的矿化程度相对较低有关;破骨细胞在牙片上形成的吸收陷窝与骨片相比,吸收陷窝数量较少,体积较小,多为正圆形;吸收深度较浅,常为大面积的浅吸收。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浓度的锌离子对溶出的钙和骨吸收指数的影响,初步结果表明,培养第3天,1×10^-4~1×10^-14mol/L锌离子刺激破骨细胞吸收牙片,其中1×10~mol/L,1×10^-10mol/L和1×10^-14mol/L锌离子能够显著刺激吸收(P〈0.05);但是到了培养第7天,各浓度组除了对照组和1×10^-14mol/L锌离子还进一步有吸收外,其余浓度锌离子组的上清液钙离子浓度与自身第3天相比都有降低,但与同时期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培养末期(第7天)1×10^-4~1×10^-7mol/L,1×10^-9mol/L,1×10^-12mol/L和1×10^-13mol/L浓度组的骨吸收指数小于1,而1×10^-8mol/L,1×10^-10mol/L,1×10^-14mol/L和1×10^-14mol/L浓度组骨吸收指数都大于1。结论:锌离子对破骨细胞吸收功能的作用与浓度和时程有关。
李斌斌于世凤
关键词:破骨细胞牙骨质
一例牙源性鳞状细胞瘤伴囊性变病例报道及文献综述
揭伟萍池彦廷李斌斌
唾液腺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0年
通过回顾文献,总结31例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WT-MEC)类似病变的临床特征、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患者年龄17~65岁,平均46岁,男女比为1.0∶2.1。22例治疗后无复发和转移,1例复发,8例预后资料不详。组织学表现为多囊性多层排列的嗜酸性上皮增生伴有明显的淋巴间质,可见呈小灶分布的鳞状细胞、黏液细胞。多数病例荧光原位杂交检测CRTC1-MAML2融合基因阳性。MAML2融合基因检测可用于辅助诊断。虽然多数报道的病例预后良好,仍需定期随诊;同时由于病例较少、资料有限,该类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尚不肯定,治疗和远期预后评估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研究。
王玺李斌斌
关键词:黏液表皮样癌上皮增生临床病理研究预后良好
综合评价ELISA法诊断口腔天疱疮的应用价值
2021年
目的通过多因素分析和ROC曲线等诊断实验指标综合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诊断口腔天疱疮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1.1~2019.12.31期间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科确诊为天疱疮的14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确诊为类天疱疮的15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了ELSIA检查。统计患者人口学信息、临床表现及相应检查的结果,计算ELISA诊断口腔天疱疮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采用ROC曲线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ELSIA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ELSIA的敏感度为93.6%(131/140),特异性为93.6%(147/157),准确度为93.6%(279/297),阳性预测值为92.9%(131/141),阴性预测值为94.2%(147/156),约登指数为87.2%(93.6%+93.6%-1)。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抗Dsg3抗体阳性"、"云雾状水肿"和"年龄"因素上具有显著差异。ROC曲线分析显示抗Dsg3抗体阳性、ELISA结果和云雾状水肿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941、0.936和0.881,是>0.85的正向预测指标;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抗Dsg3抗体阳性(OR=23.332,P=0.000)、云雾状水肿(OR=19.725,P=0.000)、周缘扩展或尼氏征(OR=4.822,P=0.027)、年龄(OR=6.106,P=0.013)是诊断为天疱疮的危险因素。结论ELISA法在诊断口腔天疱疮时具有较高的正确诊断能力,是敏感且可靠的口腔天疱疮诊断方法;抗Dsg3抗体阳性相比抗Dsg1抗体阳性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程喆文静韩莹金建秋李斌斌宋江园徐偲刘晓丹崔红梅赵忠芳王倩郭骧鲁明星刘宏伟
关键词:天疱疮ELISAROC曲线
颌骨牙本质生成性影细胞瘤的复发与恶变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颌骨牙本质生成性影细胞瘤(dentinogenic ghost cell tumor,DGCT)复发和恶变的临床病理特征,为外科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我院25年来就诊的53例含有影细胞及间充质诱导成分的混合性牙源性肿瘤,总结DGCT复发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及预后情况,并对其组织学形态进行观察。结果:53例牙源性肿瘤中,14例为DGCT,其中10例复发,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2.4岁,症状均为骨性膨隆。影像学表现为密度减低影,大部分病例边界不清或侵犯邻近组织,其中7例发生在上颌骨(2例癌变、2例细胞生长活跃),3例发生在下颌骨(1例细胞生长活跃)。10例复发患者的首次手术方式均为刮治。结论:颌骨DGCT生长具有局部侵袭性,初次手术处理不当极易复发,多次复发有癌变风险;刮治手术不适宜DGCT;对于边界不清的上颌骨病变,尤其对于活检或冰冻病理报细胞生长活跃的病例,应尽可能扩大手术范围。
李斌斌李铁军
葛根素通过诱导凋亡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
目的探讨中药葛根的主要有效成份——葛根素抑制骨吸收的细胞作用机制。方法新生兔长干骨机械分离法获得破骨细胞,并与灭活骨片共同培养。实验组培养液为10%(体积分数)胎牛血清+αMEM 培养液+不同(质量)浓度的葛根素(0、1...
李斌斌于世凤
关键词:葛根素骨吸收破骨细胞凋亡
文献传递
复发性涎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与病理分析被引量:20
2008年
目的 探讨复发性涎腺多形性腺瘤(recurrent pleomorphic adenoma,RPA)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1962~2002年间在我院因涎腺RPA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121例,对其中随诊10年以上的38例患者进行临床与病理分析。结果腮腺、颌下腺及腭腺最多,复发次数分别为6、12、4次。单发14例,多发24例。腮腺及腭腺复发肿瘤除原手术野、手术切口瘢痕处外,6例多次复发后向腮腺深叶、咽旁及颅底扩展。34例中,病理类型以粘液成分为主型4例,细胞密集型13例,混合型17例。结论结合病理研究,肿瘤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残留瘤芽及术中肿瘤包膜破裂种植。复发肿瘤位置表浅、单发者可手术局部摘除。多发、位置深在者需行解剖面神经的肿瘤摘除术。避免涎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的关键是第一次手术的术式,防止肿瘤包膜破裂并严格遵守无瘤手术原则。
黄敏娴马大权俞光岩李斌斌于世凤
关键词:涎腺复发多形性腺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