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春风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相关
  • 1篇导管相关性
  • 1篇导管相关性血...
  • 1篇血流感染
  • 1篇药物
  • 1篇药物过敏
  • 1篇原头蚴
  • 1篇重症
  • 1篇重症监护
  • 1篇重症监护病房
  • 1篇注药
  • 1篇注药治疗
  • 1篇细胞
  • 1篇相关性血流感...
  • 1篇流式细胞
  • 1篇流式细胞术
  • 1篇静脉
  • 1篇静脉导管
  • 1篇监护

机构

  • 2篇甘肃省人民医...
  • 2篇兰州大学第二...

作者

  • 3篇李春风
  • 2篇刘欣跃
  • 1篇张学兰
  • 1篇吕廷洪
  • 1篇高鹏
  • 1篇卢明华
  • 1篇李徐生
  • 1篇许汉生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外科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8
  • 1篇199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药物过敏实验室诊断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评估建立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BAT)的方法在药物过敏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以CD63、CD203c、CD45抗体组合,建立用FCM分析药物致敏的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的方法;以皮肤点刺试验(SPT)作为金标准方法,将FCM检测活化嗜碱性粒细胞与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FELISA)测定特异性IgE(sIgE)结果作比较,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以CD45和CD203c联合设门,可以得到纯的嗜碱性粒细胞,CD63是活化嗜碱性粒细胞的最佳标志,Spearman相关系数显示,sIgE的Unicap分级与活化嗜碱性粒细胞呈中度相关,FCM检测活化嗜碱性粒细胞与FELISA测定sIgE结果,在药物过敏性疾病诊断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的特异性、阳性似然比各项指标都优于后者。结论通过FCM分析CD63的表达来确定活化嗜碱性粒细胞,是诊断速发型超敏反应的一种有效、安全的体外检测方法。
刘欣跃魏万胜李春风王成卢明华杨兰
关键词:药物过敏流式细胞术
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原学分析及对策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应用经外周静脉导管过程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某医院2009年6月至2011年4月静脉导管病原菌培养阳性的22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病原菌和污染菌的分离情况及CRBSI的确诊与非确诊病例。结果 228例患者中68例为CRBSI的确诊病例(29.82%),160例(70.18%)为非确诊病例。68例确诊病例主要来源于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分离率较高的前4位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27.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9.1%)、铜绿假单胞菌(10.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0.3%)。主要的污染菌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微球菌属和革兰氏阳性杆菌。结论了解外周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分离情况有助于CRBSI的早期诊断和预防。
李春风刘欣跃吕廷洪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B超引导下穿刺抽液注药治疗肝包虫病
1997年
6只病羊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注药,实验结果表明:穿刺部位无漏液、无过敏性反应和原头蚴的播散。治疗后第45天、100天和120天分别宰杀,病理切片示,寄生虫本体已完全破坏,基质溶解,生发层上细胞明显减少,甚至找不到。临床应用8例,随访7~16个月,均无复发。第1次治疗后引流液复查未检出原头蚴。该法安全、可靠、有效,值得继续试用。
李徐生许汉生张学兰高鹏李春风
关键词:肝包虫病原头蚴B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