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
- 作品数:159 被引量:386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血友病的临床分型与实验室诊断被引量:1
- 2002年
- 李晓浦权
- 关键词:血友病临床分型实验室遗传学
-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难治复发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疗效初步评估被引量:2
- 2012年
- 本研究评价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难治复发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确诊为难治、复发性ITP患者18例,给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375 mg/m2静脉滴注,每周1次,连用4周为1个疗程。结果表明,18例患者接受22个疗程的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治疗有效率为68%,完全反应率为45%,部分反应和微小反应率为23%,无效率为32%。自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开始中位治疗反应时间为3周(1-17周),中位疗效持续时间13周(1周-42个月)。大多数反应持续时间短,随访中位时间20个月(1-52个月),36%患者的治疗反应维持时间超过6个月,27%患者的治疗反应维持时间超过1年,随访结束,4例患者存在持续疗效。未行脾切除患者对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反应较脾切除患者好(P=0.037)。应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失败及应用多种治疗手段包括脾切除的ITP患者后续治疗效果差。结论: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难治性、复发性ITP,疗效较好,患者容易耐受,20%左右患者有远期疗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失败ITP患者的后续治疗效果差。
- 周立宇张征宋陆茜张曦苏基滢李晓常春康
- 关键词:利妥昔单克隆抗体
-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并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1例
- 2009年
- 1病例介绍
患者男,17岁,从事模具制作。右侧臀部和大腿根部疼痛,2~3d后出现右肢乏力,并出现周围性面瘫,大小便潴留就诊。
- 苏基滢应韶旭张曦李晓
- 关键词: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周围性面瘫大小便
- 细胞因子与同种输血不良反应
- 2006年
- 徐文皓李晓
- 关键词:细胞输血不良反应生物学效应
- CXCL12/CXCR4轴与微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在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9年
- 间叶组织来源的基质细胞是骨髓微环境的主要调控细胞,其分泌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L12/SDF-1),通过相应受体CXCR4对白血病的进展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临床前实验已证实CXCR4的拮抗剂可控制白血病细胞的耐药、转移及复发,所以阻断CXCL12/CXCR4轴与白血病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应对白血病的微量残留病(MRD)从而预防其复发及预防、治疗髓外器官浸润有重要的意义。
- 徐黎常春康李晓
- 关键词:受体CXCR4骨髓微环境相互作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微量残留病
- 地高辛标记的RNA探针原位杂交检测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基因表达
- 1999年
- 目的:将简便可靠的非同位素原位杂交方法应用于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临床检测。方法:自行构建RNA探针,经地高辛标记,直接在骨髓涂片上进行原位杂交,检测45 例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Mdr1 m RNA。对部分Mdr1 高表达者调整临床治疗。结果:杂交信号清晰,重现性好。复治组中Mdr1 阳性88.2% ,初治组42.8% ,差异有极显著性。经标准化疗2 疗程后初治组中Mdr1 阳性组完全缓解(CR)率22.2% ,阴性组63.6% ( P< 0.001)。对Mdr1 阳性病例调整化疗方案或加用逆转剂可改善预后。结论:Mdr1 高表达确为白血病不良预后的主要指标。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可用于急性白血病Mdr1 常规检测,辅助临床治疗并及断预后。
- 李晓浦权杨梅如杨毅陶英石军刘薏芝金朝晖
- 关键词:RNA探针原位杂交多药耐药基因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PTPN11基因表达及突变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PTPN11基因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BR Green染料标记定量PCR分析123例MDS患者和30例良性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PTPN11mRNA表达;同时采用基于Miseq平台的二代测序法检测上述患者PTPN11全外显子突变情况。结果:与良性对照相比,MDS患者PTPN1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09)。按照WHO分类,低危和高危MDS患者PTPN11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良性对照(P=0.001;P=0.005),然而低危和高危MDS患者之间PTPN11表达无差别;按照IPSS-R预后分类,较低危、中危和高危MDS患者PTPN11表达水平均高于良性对照(P=0.001;P=0.006;P<0.001),而高危MDS患者PTPN11表达水平高于较低危和中危MDS患者(P=0.003;P=0.004)。根据对照组PTPN11基因表达水平平均值加两个标准差,将MDS患者分为PTPN1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临床分析显示PTPN11高表达组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骨髓增殖度、IPSS-R积分风险以及白血病转化率显著高于PTPN11低表达组(P=0.001;P=0.016;P=0.014;P<0.001)。生存分析显示,与PTPN11低表达组患者相比,PTPN11高表达组患者呈现相对缩短的总生存时间(P=0.052)以及明显缩短的无白血病生存时间(P=0.017)。二代测序揭示123例MDS患者存在3例(2.4%)PTPN11突变,均为错义突变(1例p.A72V和2例p.D61V),3例均为RAEB-2患者且最终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生存时间均未超过18个月。结论:MDS患者PTPN11基因表达水平增高,预示患者较高的肿瘤增殖度和白血病转化风险;MDS患者PTPN11基因突变频率较低,一旦发生预后较差。
- 周立宇许峰吴凌云贺琪张征李晓常春康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基因表达突变预后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病态造血细胞的克隆性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中三系病态造血细胞的克隆性。方法联合应用DNA荧光原位杂交(FISH)、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系统(APAAP)免疫细胞化学法以及免疫磁珠分选技术调查MDS骨髓中三系病态造血细胞的克隆性。结果21位患者的标本中共检出184个病态粒细胞,其中140个(76%)携带正常的克隆信号。21份标本中仅38个三核红细胞和25个核出芽红细胞被检出,其中32个(85%)和19个(76%)显示正常核型。14例患者骨髓标本中共检出265个淋巴细胞样微小巨核细胞,其中170个(64%)为正常核型。三系病态造血细胞中的非克隆细胞百分比均超过了这些患者骨髓所有有核中平均非克隆细胞百分比(47%)。结论MDS骨髓中的病态造血细胞并非镜像地象征恶性克隆细胞,而是残存正常造血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 王小卫李晓吴凌云廖琼贺琪张征张言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态造血克隆
- MDS基因突变筛查的意义及应用
- 李晓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转化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
- 2007年
- 贺琪石军张曦李晓浦权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