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食管
  • 4篇术后
  • 3篇食管癌
  • 3篇吻合口
  • 3篇合口
  • 2篇食管癌术
  • 2篇食管癌术后
  • 2篇肿瘤
  • 2篇贲门癌
  • 2篇贲门癌术
  • 2篇贲门癌术后
  • 2篇吻合口瘘
  • 1篇蛋白
  • 1篇多药
  • 1篇多药耐药
  • 1篇多药耐药相关...
  • 1篇新辅助化疗
  • 1篇诊治
  • 1篇食管结核
  • 1篇食管肿瘤

机构

  • 6篇长治医学院附...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7篇李江红
  • 3篇王治华
  • 2篇牛建永
  • 2篇王毅
  • 2篇马骏
  • 1篇刘文亮

传媒

  • 2篇长治医学院学...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新辅助化疗联合微创食管全系膜切除对食管中段鳞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食管全系膜切除(TME)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并观察新辅助化疗前后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90例食管中段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先进行2个周期紫衫醇+铂类(TP)方案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同期直接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后总有效率、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组数、阳性淋巴结数等。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DNA TOPO-Ⅱ、GST-π和MRP不同方案治疗前后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4.4%比60.0%,P〈0.05),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组数和食管各段淋巴结清扫个数多于对照组,且阳性淋巴结个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OPO-Ⅱ、GST-π和MRP的表达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OPO-Ⅱ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GST-π和MRP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胸腔镜下食管全系膜切除治疗食管癌安全有效,TOPO-Ⅱ、GST-π和MRP的阳性表达率可作为判断新辅助化疗治疗食管癌有效性的指标。
李江红王毅姚烽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谷胱甘肽转移酶
左胸路径Sweet术式治疗胃食管交界处Siewert Ⅱ型腺癌效果评价
2020年
目的:分析左胸路径Sweet手术方式治疗胃食管交界处SiewertⅡ型腺癌的外科治疗结果,探讨胃食管交界处腺癌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胃食管交界处SiewertⅡ型腺癌83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围术期结果和远期肿瘤学生存结果。结果:83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69.11±31.64) min,术中出血量(229.42±92.02)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5.33±9.81)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28%,R0切除率96.39%,5年总体生存率37.41%。pN0与pN+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5.41%和13.8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pN+患者,接受单纯手术与手术联合术后辅助放化疗的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8.32%和4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食管交界处SiewertⅡ型腺癌采用左胸路径Sweet术式安全可行,术后辅助放化疗能够提高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总体生存率。
马骏李江红
关键词:腺癌
食管结核误诊为食管肿瘤7例分析
2005年
牛建永李江红王治华
关键词:食管肿瘤食管结核
食管贲门癌术后胃排空障碍探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并发胃排空障碍的原因、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方法:对1997年~2004年间施行的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出现10例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10例患者保守治疗8例,手术治疗2例,无1例死亡。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胃排空障碍多数为功能性,少数为机械性,因治疗方法不同,因此应注意两者的鉴别诊断。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保守治疗可治愈,机械性胃排空障碍尽早确诊、及时手术,效果满意。
牛建永李江红王治华
关键词:食管癌贲门癌胃排空障碍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探讨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17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11个可能对食管癌切除术疗效产生影响的非重复性特征性临床因素进行分组,将所有患者的上述因子有关资料进行量化赋值,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再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对吻合口瘘有影响的主要危险因素。对发生在不同时期、部位的吻合口瘘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7例,发生率为5.36%;死亡4例,病死率为23.53%。经分析确定4个与吻合口瘘相关的因素:颈部吻合经胸骨后途径(OR=8.990)、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35g/L(OR=7.542)、术前有放疗史(OR=7.422)、有呼吸系统疾病(OR=7.410)。结论①胸骨后径路发生吻合口瘘比例较食管床路径高。②术前放疗、低蛋白血症、呼吸系统病史是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③颈部瘘处理以保守治疗为主,预后好;胸内瘘处理以二次手术为主。手术同期支架置入术预后更佳。
李江红刘文亮
关键词:食管癌吻合口瘘
贲门癌术后吻合口复发诊治12例
2009年
目的探讨贲门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的相关因素和再手术的适应证及术式选择。方法总结12例贲门癌术后吻合口复发患者再次手术的经验。12例中,10例原术式为经腹手术,2例为经胸手术。再次手术采用左胸切口和胸腹联合切口。结果手术切除9例,切除率75%,2例术后并发轻度反流,无吻合口瘘及死亡病例。术后生存3年以上2例,2年以上2例,1年以上4例,左胸切口复发肿瘤切除的1例7个月内死亡,手术探查的3例分别于3~10个月内死亡。结论贲门癌经腹手术复发率高。贲门癌术后吻合口复发者若病变未侵及主动脉或气管,无远处转移,且心肺可以耐受手术者,应积极再次手术。胸腹联合切口残胃全切、胸内横结肠间置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王毅王治华李江红马骏
关键词:胃肿瘤吻合口复发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食管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原因及防治方法。 方法:自2005年8月至2009年8月我院共施行317例食管癌切除术,对这些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①选择11个可能对食管癌切除术疗效产生影响的非重复...
李江红
关键词:食管癌吻合口瘘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