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芬
- 作品数:13 被引量:90H指数:4
-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禁牧对内蒙古克氏针茅草原表层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为探究克氏针茅草原禁牧初期表层土壤细菌的变化情况,本文利用2018—2020年内蒙古克氏针茅草原的细菌高通量数据和土壤理化性质数据,对自然放牧向禁牧转变初期的表层细菌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在自然放牧向禁牧转变初期,细菌相对丰度发生较大变化,但优势菌种组成没有显著变化,其中,相较于2018年,2019年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均增加,2020年变形菌门相对丰度超过了放线菌门。自然放牧条件下,细菌丰度、细菌多样性均与土壤体积含水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细菌丰度与土壤温度显著正相关;禁牧初期,细菌丰度与pH、土壤有机质、土壤温度显著正相关,与土壤体积含水量显著负相关。细菌丰度比细菌多样性更容易受到禁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因此,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禁牧后表层土壤细菌群落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张晓馥白雪张起迪李淑芬韩冰赵鸿彬
- 关键词:禁牧表层土壤细菌群落高通量测序
- 内蒙古牧区乳酸杆菌的分离及其药敏性检测
- 2014年
- 以内蒙古牧区自然发酵的乳及乳制品中分离的18株乳酸杆菌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菌株形态学和生理生化鉴定,然后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目前临床常用的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这18株乳酸杆菌的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这18株试验菌株均属于乳酸杆菌属,且这18株乳酸杆菌中有16株乳酸杆菌对这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高达82.8%,有1株表现为敏感,1株对三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分别表现为敏感、耐药和中介。
- 马春艳李少英宋晓敏李淑芬
- 关键词:乳酸杆菌氟喹诺酮类药物MIC
- 内蒙古牧区乳酸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表型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为探明内蒙古牧区自然发酵乳制品中乳酸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对采自内蒙古四子王旗和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牧区的自然发酵乳制品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纯化,并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选取4株耐药和1株中介的乳酸球菌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同源性分析。MIC的测定结果显示,18株试验菌株对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对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为88.9%。鉴定结果表明,选取的5株试验菌株中,SB4、SB26、DM41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DM22、DM33为坚强肠球菌(Enterococcus durans)。
- 宋晓敏李少英马春艳李贞李淑芬
- 关键词:自然发酵乳酸球菌氟喹诺酮类药物最小抑菌浓度
- 犬细小病毒中国内蒙株VP2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25
- 2000年
- 从我国内蒙古地区流行的犬细小病毒病病犬的肠溶物中分离提纯犬细小病毒 (CPV)。提取病毒基因组DNA ,并以此DNA为模板 ,采用人工合成的引物进行PCR扩增 ,PCR产物经BamHI、SacI双酶切后 ,克隆于 pUC19质粒的BamHI/SacI位点。重组质粒 pUCVP2经PCR鉴定、限制酶切分析和序列分析 ,结果表明 :获得了犬细小病毒内蒙株 (CPV IM )VP2基因的全长克隆 ,VP2基因全长 1755nt,与国外报道的美国 1株 (CPV N)、美国 2株 (CPV B)和猫全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LV)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99.32 %、98.2 9%、98.52 %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87%、97.0 9%、97.77%。
- 董江丽李淑芬张鹤龄
- 关键词:犬细小病毒VP2基因
- 乳酸菌拓扑异构酶parC基因突变与其耐氟喹诺酮类药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parC基因的改变与乳酸菌耐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纸片法和打孔法测定15株菌对诺氟沙星和氧氟沙星的敏感性。PCR扩增检测parC基因氟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相关片段并测序,比对敏感菌株和耐药菌株的测序结果,分析突变位点。结果 NN、NN2、NN3等7株为耐药菌株,4对引物PCR扩增检测parC基因,耐药菌株和对照菌株比较,没有发现parC基因的变化。结论乳酸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与其拓扑异构酶ⅣparC基因的突变无关。
- 韦婉李少英李淑芬
- 关键词:乳酸菌氟喹诺酮类药物PARC
- 益生乳酸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4年
- 益生乳酸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机制是生物医药研究的重要领域。概述了益生乳酸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3种耐药性机制(靶位突变、外排泵作用、质粒介导)及其可能出现的耐药机制。显示出国内关于益生乳酸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甚少的现状,提出对益生乳酸菌的耐药机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的重要性。
- 马春艳李少英宋晓敏李贞李淑芬
-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
- 短花针茅StbCRY1和StbCRY2基因克隆与表达差异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是荒漠草原的优势物种,兼具优秀的饲用价值和稳固水土的重要作用,其生殖生长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探究野外短花针茅生长发育过程中的CRY1、CRY2蛋白对不同环境条件的响应关系,可以为进一步研究蓝光受体隐花色素在不利环境条件下短花针茅生长发育中的调控机制提供有用的信息。以短花针茅转录组数据为基础,利用RACE技术得到生物钟相关基因StbCRY1和StbCRY2 ORF,其编码区分别为2 695 bp和2 176 bp。二者编码酸性蛋白质,皆是亲水蛋白质。Stb CRY1蛋白具有Phr B结构域和Cry-C结构域,Stb CRY2蛋白具有PhrB结构域。进化树分析表明短花针茅CRY1蛋白与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和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CRY1进化关系较为相近,短花针茅CRY2蛋白与大麦(Hordeum innermongolicum)CRY2蛋白亲缘关系相近。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蛋白质二级结构,两种蛋白质出现α螺旋、无规线团概率为40%左右,出现β转角、延伸链的概率较小。共聚焦定位分析表明StbCRY1和Stb CRY2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少量定位于细胞质。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环境条件、不同开花时期短花针茅营养枝与生殖枝中StbCRY1和StbCRY2基因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发现,在增温施氮处理下,短花针茅生殖枝两种基因在开花期表达水平受增温和施氮处理的影响较大,增温施氮交互作用下影响尤为明显,开花中期表达量下调最为显著;营养枝叶片中StbCRY1和StbCRY2主要对增温处理有较明显的响应,不同开花时期表达量都与对照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该文可以为进一步探究气候变化情况下荒漠草原短花针茅生长发育的分子响应机制以及提供基础数据。
- 赵鸿彬白雪范宇凤张晓馥张涛张涛
- 关键词:短花针茅亚细胞定位基因克隆
- 乳酸菌对喹诺酮类耐药性主动外排机制的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为使分离自具有民族特色和特殊功效的内蒙古牧区马奶及其制品中的乳酸菌更好地应用于发酵工业,对乳酸菌进行耐药性实验并研究其中是否存在由主动外排蛋白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机制。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乳酸菌对临床常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利用质子泵抑制剂(利血平)结合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耐药菌株和对照菌株对环丙沙星的摄取情况。结果:菌株HZ18、HZ28、NN3、NN4具有耐药性并在加入利血平后菌体内环丙沙星累积量明显增加。结论:乳酸菌中存在主动外排蛋白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机制。
- 李贞李少英宋晓敏马春艳李淑芬贺文英曹英华
- 关键词:乳酸菌喹诺酮类药物最小抑菌浓度荧光分光光度法主动外排
- 发酵食品中乳酸菌的耐药性现状分析被引量:26
- 2015年
- 乳酸菌中的许多种类都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发酵菌种,但其耐药性会给食品安全带来风险。本文就乳酸菌的耐药机制、敏感性检测方法及发酵食品中乳酸菌的耐药现状和耐药转移性进行分析,为同行研究者能准确找出问题切入点提供资料。
- 宋晓敏李少英马春艳李贞李淑芬
- 关键词:发酵食品乳酸菌耐药性
- 斯卑尔脱小麦Vp-1B基因的等位变异鉴定和序列分析
- 2013年
- 斯卑尔脱小麦是小麦的一级基因源.在影响小麦穗发芽的众多基因中,Vp-1是调节胚发育,促进胚成熟和休眠的主要转录调节因子.本研究通过同源克隆测序的方法分析了4种不同基因型斯卑尔脱小麦品种Vp-1基因在3B染色体上的等位变异,进一步分析了Vp-1基因在斯卑尔脱小麦和六倍体普通小麦中的差异.研究表明不同休眠特性的4份斯卑尔脱小麦Spelta80,Spelta220,Spelta217和Spelta225在3B染色体的Vp-1B基因上存在大量的等位变异,主要集中在Vp-1B基因的第三和第五内含子中,表现为一些大片段的序列缺失,另外的变异位于Vp-1B基因的第一外显子区和第六外显子区的SNP位点,引起了氨基酸的改变.根据测得的正反向序列重叠部分判断其准确性并拼接全长,命名了斯卑尔脱小麦中存在的三种等位变异,分别为SVp-1Bc(第三内含子中缺失83bp)、SVp-1Bd(第三内含子中缺失25bp)和SVp-1Be(第五内含子中缺失10bp).从斯卑尔脱小麦与六倍体普通小麦的亲缘关系来看,斯卑尔脱小麦中存在的Vp-1B基因的等位变异极有可能也与其休眠特性相关.
- 曲若端杨燕孟建宇李淑芬赵宏斌
- 关键词:穗发芽斯卑尔脱小麦等位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