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烨 作品数:16 被引量:20 H指数:2 供职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电子电信 理学 机械工程 更多>>
基于FPGA的集成电路测试系统设计 被引量:6 2013年 随着电路设计技术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的测试对保证电路可靠性的作用日益增加。集成电路的测试不仅对确保电路的可靠性有重要作用,而且可以降低电路与系统的制造成本。本文是基于集成电路的逻辑功能测试理论,通过测试集成电路的逻辑功能是否正常来判断电路功能是否正常。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测试便捷,准确,对于芯片的生产商和使用者都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李妍臻 李烨 刘海关键词:逻辑芯片 FPGA MFC 基于ARM9和Linux的微波实验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2012年 传统的微波测量系统由于受到现场测试条件以及仪器笨重的限制,学生只能进行本地实验,受时间地点的约束,同时也不利于实验室资源的利用。本文提出基于嵌入式Linux的远程视频监控实验系统,且有很强的实时性,交互性,结合HTML+JavaScript+Java+CGI四种编程语言的嵌入式网页设计,能够很好解决以上问题。 李烨 沈洪锐 张晶晶关键词:嵌入式LINUX 视频监控 数据采集 低温等离子辅助蒸发纳米铝膜微结构及光学特性研究 2014年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辅助气相沉积技术在低压常温条件下制备稳定的纳米铝膜。利用发射光谱和Langmuir双探针法分析射频感应耦合Ar等离子体成分及分布密度特性,结果显示在衬底附近等离子体密度衰减趋于平缓且均匀,浮动电位0.329V;随着功率的增加,Ar+对成膜起主要影响。再结合铝膜的原子力显微结构,研究了不同的等离子环境条件对成膜质量及其紫外可见光谱的光学性质影响。结果表明射频离子源的加入,薄膜微结构发生较明显变化;随功率增加,膜反射率出现峰值;微结构特性对其光学性能影响较大,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增加,紫外及可见光的透射率先减小后增大。 陈兴来 陈俊芳 刘振兴 李烨 马俊辉 李东珂关键词:金属薄膜 表面粗糙度 发射光谱 紫外可见 朗缪尔双探针结合光谱法诊断等离子体参数 利用朗缪尔双探针对电子束蒸发镀膜装置反应室的等离子体参数进行诊断。绘制等离子体的双探针伏安特性曲线,计算出电子温度和等离子体密度。结合光谱测量分析了气压、射频功率对其参数的影响。研究了等离子体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A.离... 李烨 陈俊芳 陈兴来关键词:电子温度 等离子体密度 光谱测量 文献传递 PCT中PMT供电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2013年 光子计数技术(PCT)在现代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光子计数技术的核心器件是光电倍增管(PMT)。电倍增管的性能直接决定了光子计数系统的计数率。系统地介绍了PMT的供电电路设计、探讨了电容值和电阻值的决定因素等。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电路性能稳定,PMT能输出高质量的信号。 邓辉 李烨 黄浩然 李妍臻关键词:光子计数 光电倍增管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PCB自动检测系统的研究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印刷电路板(PCB)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信息的载体,集成了各种电子元器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CB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电子产品的性能,随着加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PCB板的复杂度与... 李烨关键词:印刷电路板 计算机视觉 图像处理 单片机 基于图像处理的PCB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9 2013年 研究一种高精度、大场景、快速实时的PCB缺陷自动光学检测系统,分别进行了硬件结构和软件系统的设计。该系统主要由二维运动平台、电机控制模块、图像采集模块、图像处理模块、结果分析模块组成。改进的步进电机驱动方式——细分驱动以及改进的图像识别算法保证了系统的准确率,一键式自动检测的设计提高了检测速度。实验结果证明,该系统能快速并准确的检测出PCB上的缺陷,有一定的实用和开发价值。 刘海 李烨 李妍臻关键词:PCB 细分驱动 图像识别 基于六角ErMnO<Sub>3</Sub>外延薄膜的铁电存储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六角ErMnO<Sub>3</Sub>外延薄膜的铁电存储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采用激光脉冲沉积法,先在Al<Sub>2</Sub>O<Sub>3</Sub>单晶衬底上沉积底电极Pt外延薄膜... 曾敏 陈义 李烨 陆旭兵 高兴森 刘俊明文献传递 基于复用OSERDES的任意波形发生器的设计 被引量:1 2013年 基于直接数字合成技术(DDS,Direct Digital Synthesic)的任意波形发生器应用广泛。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利用DDS技术输出数字信号,再通过DA芯片输出模拟信号,其采样速率一般只有200MS/S。而集成于FPGA内部的并串转换器OSERDES的复用技术给出一种更高速率的任意波形发生器设计方案,任意波形采样速率可达1GS/S。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黄浩然 李烨 邓辉关键词:直接数字合成 任意波形发生器 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 并串转换 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静电探针诊断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Langmuir静电单探针和双探针诊断技术对微波电子回旋共振(ECR)装置产生的低温低气压氮气等离子体进行诊断.测量了等离子体密度随微波功率,轴向距离,径向距离的变化关系以及电子温度随轴向距离的变化关系.采用3种不同理论计算等离子体密度;分别采用单探针与双探针测量电子温度.结果表明,由饱和电子电流计算得到的电子密度与由受限轨道理论计算得到的电子密度相一致,约为1×1010/cm3,而由饱和离子电流计算得到的电子密度在2×1010/cm3左右;由单探针测量的轴向电子温度最高可达7 e V,而双探针的测量值最大仅为4.5 e V.越靠近离子源处,这一差异性越明显.然后引入Langmuir受限轨道理论对这些差异现象进行分析,提出电流分离的思想,将电子电流与离子电流分离,证明了受限轨道理论在ECR等离子体中的适用性.通过利用电流分离思想除去离子电流的方法得到负偏压部分的电子电流,解决了使用单探针测量电子温度时直线部分不明显的问题. 马俊辉 陈俊芳 符斯烈 李东珂 李烨关键词:等离子体密度 LANGMUIR探针 电子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