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文 作品数:20 被引量:70 H指数:3 供职机构: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生物学 更多>>
改进微体化石照相装置提高化石照片质量(摘要) 李玉文关键词:微体化石 化石 照相机 图象清晰度 放大机 论寒武纪介形虫分类 李玉文关键词:介形亚纲 寒武纪 微体化石 西南区白垩-第三纪沙漠及沙漠沉积学问题 前言 被引量:13 1992年 古沙漠沉积的研究可以重塑古地理、古纬度和古气候,从而指导同此类沉积环境相关的矿产的找寻,并恢复沉积盆地的地质发展史。在国外,不仅对各时代的古沙漠沉积作了广泛的沉积学的研究,而且发现有与之相关的大型油田。然而在我国,古沙漠相的研究工作极其薄弱,缺乏系统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还属于一个空白。为此,笔者遂从地层古生物工作转而侧重风成沉积作用和古沙漠相的探讨。 江新胜 陈乐尧 李玉文关键词:沉积盆地 沉积环境 风成沉积 沉积学 古纬度 CRETACEOUS-TERTIARY DESERTS IN SOUTHWESTERN CHINA AND DESERT SEDIMENTOLOGY 1992年 The special issue deals with the Cretaceous-Tertiary deserts in southwestern China and relevant sedimentological problems about deserts. The study area is located between 101°10'- 107°00'E and 28°00'-30°40′ N. The ancient desert study is so little in China that there has not been a systematic report about it up to now. Based on the study in many ways on Cretaceous-Tertiary deserts in southwestern China, plentiful data have been obtained. Though it is still a bit rough, the study is a good beginning of the ancient desert study in China. The main ideas and conclusion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江新胜 陈乐尧 李玉文关键词:FACIES DESERT DEPOSITIONAL 四川中江侏罗—白垩系过渡层及其介形类 四川中江石泉至古店地层剖面中保存了极其丰富的晚侏罗—早白垩世介形类化石,笔者研究了其中20属97种在地层中垂直分布规律,从而将过渡层划分为两个亚共存延限带,包括四个生物组合带,讨论了生物地层单位与岩石地层单位的关系,为地... 李玉文 陈茂凯文献传递 我国古老微体双壳类的发现及其意义(摘要) 李玉文 周本和关键词:微体化石 双壳纲 古生物学 早寒武世 关于峰态的一个新公式 被引量:3 1991年 在沉积物粒度分析中,最早的图解峰态公式是克伦宾和佩蒂约翰(1938)提出的: Kqa =φ75-φ25╱2(φ90-φ5)若据此公式计算标准正态分布,其Kqa =0.205;再计算σ≠1的其他正态分布,无论峰尖峰平,只要是正态分布,其Kqa 也总是0.205;只有非正态分布的计算值才不是0.205。因此,克伦宾和佩宾约翰的Kqa 公式不能判断正态分布峰态的尖与平、或宽与窄,或高与低,只能判断是否正态分布。等于或接近0.205为正态或接近正态分布,明显地不等于0.205则为非正态分布。然而,在自然界中的沉积物绝大多数是经各种地质营力改造过的颗粒,常呈正态分布或分段呈正态分布,只有像火山碎屑从空中降落未经改造者才不遵从正态分布。 李玉文关键词:沉积物粒度 火山碎屑 中国中东部白垩纪沙漠的时空分布及其气候意义 被引量:55 1996年 本文介绍了中国中东部白垩纪沙漠沉积的时空分布,探讨了时空分布规律,认为:(1)中东部白垩纪沙漠分布严格受气候带控制,其实际分布限于北纬20—40°的干旱带(横跨当时的副热高压带),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江汉盆地和苏北盆地之中;(2)各盆地沙漠发生的时间不同,鄂尔多斯盆地为早白垩世,四川盆地为中白垩世晚期,江汉盆地为晚白垩世早期,苏北盆地为晚白垩世中期,(3)沙漠发生的穿时性反映了各盆地进入干旱带的顺序,由北到南,由西及东;(4)造成这种顺序的原因是由于亚洲在白垩纪时其总体为顺时针旋转,因而使西北部鄂尔多斯盆地率先进入干旱带,其次是西南部的四川盆地,然后是中部的江汉盆地。晚白垩世的降温事件迫使干旱带南移而使其滞后的最东部的苏北盆地进入干旱带,(5)中国白垩纪沙漠的存在说明处于“温室效应”的大气环流不仅不会“呆滞”而且还有所增强,季风的存在也说明当时的气候并不均一。本文提出了气候带漂变(climaticzonedrift)的概念,认为气候变化的表现形式为气候带漂变。漂变既有长周期和短周期漂变之分,又有相对和绝对漂变之别。中国中东部白垩纪沙漠的时空变迁就是干旱气候带漂变的结果。 江新胜 李玉文关键词:白垩纪 气候变化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群中的沙漠相 被引量:9 1993年 鄂尔多斯盆地是华北板块西部一个大型沉积盆地。自晚石炭世以来,即由海盆转化为陆盆,是经历了“两个世代”的沉积盆地。从现代构造地质学来看,该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历史及其与周边构造带的关系还有一些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另就该盆地在内陆盆地发展阶段中,也有不少沉积古地理问题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和兴趣。 齐骅 李国栋 李玉文关键词:晚石炭世 构造地质学 砂岩体 介形类与四川盆地白垩纪地质发展史(摘要) 李玉文关键词:介形亚纲 白垩纪 早第三纪 微体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