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琛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基因
  • 3篇汉族
  • 3篇汉族人
  • 3篇汉族人群
  • 3篇CLOCK基...
  • 2篇阵发
  • 2篇阵发性
  • 2篇自主神经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指尖
  • 1篇神经功能
  • 1篇神经功能紊乱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机构

  • 7篇中南大学

作者

  • 7篇李国良
  • 7篇李琛
  • 6篇厉含之
  • 4篇刘杰
  • 3篇罗雅元
  • 3篇杨欢
  • 2篇李静
  • 2篇刘宝琼
  • 1篇段维维
  • 1篇沈璐

传媒

  • 3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第四届CAA...
  • 1篇第九次全国脑...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Clock基因T3111C和T257G多态性与湖南地区汉族人群睡眠癫痫的相关性研究
<正>目的:旨在探讨Clock基因T3111C和T257G多态性与湖南地区汉族人群睡眠癫痫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11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湖南汉族人群癫痫患者及300例在性别、年龄相匹
刘杰李国良罗雅元李琛厉含之
文献传递
Clock基因T3111C和T257G多态性与湖南地区汉族人群睡眠癫痫的相关性研究
刘杰李国良罗雅元李琛厉含之
先天性副肌强直一家系九例
2012年
先证者(Ⅱ7)男,35岁。自幼出现遇冷乏力。每到深秋和冬天遇冷后即感身体暴露部位无力,表现为吹冷风后睁闭眼困难,喝冷饮后咀嚼费力、言语欠流利,浸泡冷水后手指活动不灵活、握拳后难以松开,取暖能促进恢复。日常生活无明显受累。夏天或温暖环境下能胜任中重度体力劳动。无肌肉疼痛,无秃发。既往无白内障,无精神异常,无糖尿病及视力下降。
李琛李国良厉含之刘杰沈璐
关键词:肌强直先天性家系肌肉疼痛
Clock基因T3111C和T257G多态性与湖南地区汉族人群睡眠癫痫的相关性
2012年
目的探讨Clock基因T3111C和T257G多态性与湖南地区汉族人群睡眠癫痫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11例癫痫患者(分为睡眠癫痫组112例、觉醒癫痫组95例、不定期癫痫组104例)及300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酚-氯仿法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受试者Clock基因T3111C和T257G位点的多态性,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湖南汉族人群Clock T3111C存在TT和TC基因型,在总人群中频率分布分别为86.09%(526/611)、13.91%(85/611),等位基因T和C频率分别为93.04%(1137/1222)和6.96%(85/1222)。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在睡眠癫痫组、觉醒癫痫组、不定期癫痫组、健康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湖南汉族人群Clock T257G存在TT和TG基因型,在总人群中频率分布分别为85.92%(525/611)、14.08%(86/611),等位基因T和G频率分别为92.96%(1136/1222)和7.04%(86/1222)。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在睡眠癫痫组、觉醒癫痫组、不定期癫痫组、健康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湖南汉族人群Clock T3111C和T257G近呈完全连锁不平衡。结论Clock基因T3111C和T257G多态性与湖南地区汉族人群睡眠癫痫无相关性。
刘杰李国良罗雅元李琛厉含之
关键词:多态性单核苷酸
伴颅内高压的POEMS综合征一例
2011年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5岁,主因“双下肢麻木乏力40d”于2010年3月30日入院。患者4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以足部明显,并逐渐向上发展,累及胭窝处。偶有双手指尖麻木,无疼痛;偶有头晕、视物模糊,
李琛段维维李国良杨欢
关键词:POEMS综合征颅内高压双下肢麻木视物模糊手指尖
阵发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伴肌张力障碍10例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阵发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伴肌张力障碍(paroxysmal autonomic instability with dystonia,PAID)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10例患者的临...
厉含之李国良李琛杨欢李静刘宝琼
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10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探讨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paroxysmal sympathetic hyperactivity,PSH)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10例PSH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15~78(37.6±19.1)岁。其中严重脑外伤5例,脑出血、反复脑梗死、缺血缺氧性脑病、蛛网膜囊肿脑脊液腹腔分流术后、隐球菌脑膜脑炎各1例。10例患者均以阵发性躁动、高热、大汗、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及肌张力障碍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PSH首次发作在脑损伤后24h内者3例,24h至3周者5例,第5个月及第9年者各1例。发作频率不等,可数天1次至1d数次。发作持续时间最短在1min以内,最长达3h。好发于夜间者4例,好发于觉醒时1例,昼夜发作无明显差别者5例。发作期意识清楚2例,意识状态改变难以判断8例。发作间期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8分8例,15分2例。10例行脑电图检查,均未见癫痫波。神经影像学检查提示额叶、颞叶、顶叶、枕叶、脑桥、基底节、侧脑室旁等不同部位损伤。9例患者曾用抗癫痫药物治疗无效;β受体阻滞剂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对PSH有较好疗效。完全控制2例,有效6例,无效1例,失访1例。结论不同病因、不同程度脑损伤均可致PSH。PSH易被误诊为癫痫,抗癫痫治疗无效。β受体阻滞剂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联合治疗有效。
厉含之李国良李琛杨欢李静刘宝琼
关键词:自主神经系统疾病脑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