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琪

作品数:7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土高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历史地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时空分异
  • 3篇京津风沙源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生态系统服务
  • 2篇京津风沙源区
  • 2篇景观
  • 1篇新闻
  • 1篇新闻舆论
  • 1篇优势种
  • 1篇舆论
  • 1篇源数据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景观
  • 1篇生态工程
  • 1篇生态研究
  • 1篇生物量
  • 1篇生物量研究
  • 1篇庞泉沟自然保...
  • 1篇全媒体

机构

  • 7篇山西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7篇李琪
  • 2篇杜自强
  • 2篇张金屯
  • 2篇武志涛
  • 1篇高洪文
  • 1篇张红
  • 1篇张红
  • 1篇孙斌
  • 1篇李琪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草业学报
  • 1篇植物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山西高原三种白羊草群落的生物量研究被引量:32
2003年
用收获法对山西省的3种白羊草群落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群落的总生物量分别为496.61、283.54、和139.05g/m2。3种群落的地下部分生物量大于地上部分生物量。各群落优势种白羊草的生物量占群落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和总生物量的比例均大于70%。通过对群落特征、干鲜重比率以及群落生物量的综合分析得出,水因子是影响白羊草群落组成和生物量的主导因子。另外,对牧草种类和生物量构成的分析得出,白羊草群落是优等的草地群落。
李琪张金屯高洪文
关键词:生物量优势种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植被景观生态研究
该文以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核心为研究对象,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植被景观要素及其斑块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首先,在GIS的帮助下,对核心区的植被图进行处理,得到11类植被景观要素,并对景观要素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核心...
李琪
关键词: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景观要素景观指数植被景观景观生态学
文献传递
全媒体政民互动研究——以忻州市为例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要求实现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全面畅通渠道是政民互动良性发展的保障。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媒体融合发展为政民互动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在现实实践中,在如何搭建完善全媒体视角下的政民互动途径和渠道、提...
李琪
关键词:全媒体媒体融合新闻舆论
京津风沙源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研究
生态系统是人与自然的共生体,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其提供的丰富多样的产品和服务。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是我国北方地区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地区大气质量、遏制沙尘危害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一、二期生态工程的持...
李琪
关键词:生态工程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分异京津风沙源区
基于多源数据的京津风沙源区防风固沙功能变化被引量:3
2021年
防风固沙功能是评估区域生态安全程度的重要指标,研究其时空变化和内部差异可为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基于京津风沙源区多源遥感数据,利用修正风蚀方程(RWEQ)和GIS空间统计技术,评估分析了2000—2017年京津风沙源区防风固沙功能时空变化及其区域内部差异。结果表明:(1)区域防风固沙功能明显提升,年均防风固沙量为40.06亿t,防风固沙能力为56.38 t/hm^(2),且均随年份变化波动增加,年均增速分别为0.41亿t,0.58 t/hm^(2)。其中,二期新增区域防风固沙能力高于一期工程区域。(2)在亚区尺度上,5个亚区整体防风固沙能力均呈增加趋势,其中鄂尔多斯高原沙化土地治理区增加最为明显,为1611.35万t/a。其中,鄂尔多斯高原沙化土地治理区和坝上草原及华北北部丘陵山地水源涵养治理区是防风固沙功能的主要供给区,占比达57.96%。(3)在像元尺度上,区域自西向东大致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评估期内有54.11%的地区防风固沙能力呈现增加趋势,变动值介于0.10~12.22 t/(hm^(2)·a)。此外,46.83%的地区防风固沙能力高于45.00 t/hm^(2),防风固沙功能较强。
李琪武志涛李琪武志涛
关键词:时空分异京津风沙源区
庞泉沟保护区核心区植被景观类型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利用植被景观类型图 ,获得面积、周长、景观斑块的长、宽等信息 ,对庞泉沟保护区核心区的植被景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核心区景观及斑块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 ;核心区景观多样性较小 ,均匀度较低。另外 ,本文尝试用长宽比、伸张度、圆环度和周长与长轴的比这四种指数对景观斑块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这四种指数在景观特征分析中具有一定的生态学意义。
李琪张金屯
关键词:景观多样性景观特征斑块核心区
京津风沙源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分布及冷热点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为明晰京津风沙源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格局特征及识别其冷热点,评估京津风沙源区实施生态工程后的生态效益及生态影响。[方法]基于京津风沙源区2000—2017年的遥感、气象、土壤、土地利用等数据,利用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 offs)模型、RWEQ(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模型和RUSLE(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模型分别估算产水量、土壤保持、固碳和防风固沙服务,采用Getis-Ord Gi~*统计指数方法,识别京津风沙源区生态系统服务冷热点区域。[结果](1)2000—2017年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均呈现上升趋势,4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高值区集中在研究区的东南部,低值区集中在研究区的西北部。(2)2000—2017年4项生态系统服务均在京津风沙源西南部的鄂尔多斯高原沙化土地治理区出现明显的热点面积增加现象;固碳服务热点区域面积显著增加,其中,浑善达克-科尔沁沙地沙化土地治理区和坝上高原及华北北部丘陵山地水源涵养治理区的冷点区域向热点区域转化;产水服务冷热点面积占比没有明显变化,热点区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南部坝上高原及华北北部丘陵山地水源涵养治理区,冷点区分布较为零散;防风固沙服务冷点区域面积增加;土壤保持服务冷热点区域面积占比很小且变化不大,区域土壤保持供给能力比较平均。(3)多重生态系统服务结果显示,研究区东南部区域能够提供2项及以上的高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属于重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供给区,约占整个研究区15.5%。(4)2000—2017年林地4项生态系统服务热点面积占比较高,草地和林地的固碳服务功能热点面积显著增加,林地可提供较高的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结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实施使得区域内总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研究结果可为评估京津风�
常瑨予武志涛李琪梁寒雪杜自强雷添杰孙斌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分异京津风沙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