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德
- 作品数:7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创伤性液、气胸仰卧位胸片诊断及应用价值分析
- 急性创伤性液、气胸是胸部外伤常见的继发性改变,X线胸片对于及时发现胸部外伤病理改变、确定损伤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急性创伤性液、气胸仰卧位胸片诊断及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
- 徐茂盛黄向明杨文德林堆贤曾艳
- 关键词:胸部外伤胸片诊断X线胸片
- 文献传递
- 急性创伤性液、气胸仰卧位胸片诊断及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分析急性创伤性液、气胸仰卧位胸片的X线征象,探讨其应用价值及病理基础。材料与方法:对资料完整的287例急性创伤性液、气胸卧位胸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少量胸腔积液154例,大量胸腔积液76例,液气胸57例。合并创伤性湿肺96例,肺撕裂伤24例,支气管断裂7例,张力性气胸15例。单侧胸部损伤252例,双侧胸部损伤35例。结论:仰卧位X线胸片有其独特的影像学特点,对急性胸部创伤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 徐茂盛林堆贤曾艳杨文德陈文聪
- 关键词:胸部创伤卧位胸腔积液气胸放射摄影术
- 3.0T MR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并对b值进行优化。方法 b值分别取0、400、700、850、1000s/mm2,对55例乳腺病变进行3.0T MRI-DWI扫描。分析各b值DWI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比较乳腺病灶、病灶周围乳腺腺体、同侧乳腺病灶远离部位正常腺体ADC值的差异。结果 b值分别为400、700、850s/mm2时,DWI图像质量逐渐清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850s/mm2与b=1000s/mm2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各b值时,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良恶性病变周围腺体组织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侧乳腺远离病灶的正常腺体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850s/mm2时,ADC阈值为1.24×10-3mm2/s,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和诊断正确率较高。结论 3.0T MR乳腺DWI成像最适宜b值为850s/mm2。ADC值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病变周围腺体ADC值可能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 赵双全成官迅殷亮梁久平徐茂盛杨文德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乳腺病变
- 针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人中穴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明确基于认知疾病状态下的针刺人中穴对认知脑功能连接的影响。方法选取了6例合格受试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在针刺人中穴的前后进行了6min静息态扫描,分析脑功能连接变化。结果人中穴针刺后的留针阶段,顶下小叶(IPL)的连接减少,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的相关连接明显减少;但双侧DLPFC的连接增加,并且右侧DLPFC增加了与右侧IPL、右侧额皮质(frontal cortex)的连接;右侧前额皮质前部(aPFC)增加了与左侧aPFC、左侧IPL及背侧前扣带回/内侧额上回(dACC/msFC)的联系;腹内侧前额叶皮层(VMPFC)增加了与右侧颞顶联合区(TPJ),前岛/额叶岛盖(al/fo),左侧中颞叶(midtemporal)的连接。没有发现晕针、滞针、弯针、血肿等情况,也没出现其他特殊不良反应。结论人中穴行针后的留针阶段,有认知和情绪等多方面的脑功能连接变化。
- 陈尚杰徐茂盛彭旭明黄居科杨文德许琼瑜朱芬石学敏
- 关键词:针刺人中穴穴位特异性功能磁共振
- 肺霉菌病的临床X线诊断及分析(附37例报告)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提高对肺霉菌病的临床及X线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原菌检查证实为霉菌性肺炎的37例患者的临床和X线表现,观察其临床及X线特点。结果:37例霉菌性肺炎中,小片状模糊阴影25例、网状阴影4例、大片状阴影4例、团块影或巨块影3例、其中合并胸腔积液7例、肺不张6例。另有1例病灶内出现不规则空洞。结论:在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的患者常可引起霉菌感染,应该高度重视。
- 杨文德周永生黄向明谭世奇幸思忠
- 关键词:肺霉菌病X线诊断免疫抑制剂抗生素激素
- 急性创伤性液、气胸仰卧位胸片诊断及应用价值分析
- 急性创伤性液、气胸是胸部外伤常见的继发性改变,X线胸片对于及时发现胸部外伤病理改变、确定损伤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文献对于卧位胸片的报道不多,而此类患者的立、卧位平片的影像学表现有较大的差异,如果对此认识不足...
- 徐茂盛黄向明杨文德林堆贤曾艳
- 针刺人中穴后效应的认知脑功能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明确针刺人中穴后效应的认知脑功能变化。方法选取6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在针刺人中穴前后进行静息态扫描,分析脑功能连接变化。结果人中穴出针后,顶下小叶的连接减少明显。左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EC)与双侧的额叶连接,双侧额叶之间的连接,左侧额叶与左侧DLPFC、左侧前额皮质前部(aPFC)等的连接均增强。结论人中穴出针后有后效应,有明显的认知脑功能连接变化。
- 徐茂盛杨文德张寿斌冯德荣许琼瑜朱芬陈尚杰
- 关键词:针刺人中穴穴位特异性轻度认知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