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华 作品数:31 被引量:102 H指数:5 供职机构: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内皮素1及其受体基因表达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 2009年 目的检测内皮素-1(ET-1)及其受体(ET—A和ET—B)mRNA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的表达,探讨房颤患者心房电重构的分子机制。方法25例行心脏手术的患者分为3组,其中窦性心律组10例,持续性房颤组10例,阵发性房颤5例,于手术中获取右心耳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方法检测ET-1前体(Pro—ET-1)、ET—A、ET—B的mRNA表达。结果(1)与窦性心律组相比,Pro-ET-1的mRNA水平在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心房组织中均明显增加(P〈0.05),持续性房颤组较阵发性房颤组亦明显增加(P〈0.05)。(2)与窦性心律组相比,ET—A和ET—B的mRNA水平在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心房组织中明显降低(P〈0.05),持续性房颤组较阵发性房颤组亦明显降低(P〈0.05)。结论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内皮系统基因表达的变化可能是影响心房重构的分子机制之一,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有关。 魏玲 王丹 卢国良 朱姿英 张筱军 张亚林 杨晓华 赵文博 张丽萍 付瑞敏关键词:心房颤动 心房重构 内皮素 内皮素受体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HSP47表达及其与某些因素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热休克蛋白47(HSP47)的表达及其与某些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60例手术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心肌HSP47的mRNA表达量。结果 HSP47mRNA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均有表达,且随心功能的下降HSP47表达升高。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HSP47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呈独立、显著的正相关(r=0.785,P<0.05),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804,P<0.05);2HSP47与年龄、血脂等无相关关系。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HSP47表达随心功能下降而升高,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而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 田倪妮 魏玲 杨晓华 朱向情 阮光萍 陈瑛 李宏键关键词:热休克蛋白47 左室舒张末内径 热休克蛋白47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临床应用 魏玲 苏瑶 陈瑛 马玲 王莲 杨晓华 卢国良 张丽萍 付瑞敏 朱姿英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是心力衰竭、脑卒中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呈现显著的年龄相关趋势。中国65岁以上心颤发病率为3%~5%,80岁以上老年人高达7.5~9...关键词:关键词:心律失常治疗 热休克蛋白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热休克蛋白47的表达及其与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热休克蛋白47(HSP47)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分子蛋白,被认为是胶原的特异性分子伴侣,在胶原合成及纤维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心室重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分子机制。方法手术病人取血清及组织标本各60例,分为3组:心功能1级组、心功能2级组、心功能3级组,每组2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HSP47的m RNA表达量,并且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上述60例患者血清HSP47、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ⅠCP)浓度。结果 (1)与心功能1级组比较,HSP47 m RNA水平在心功能2级组、心功能3级组的心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加(P<0.05),且在心功能3级组较心功能2级组明显增加(P<0.05)。(2)心肌组织中HSP47表达量与血清中HSP47、PⅠCP水平呈显著独立正相关(r=0.704,P<0.05;r=0.811,P<0.05)。结论HSP47 m RNA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表达增加,提示HSP47可能参与了心室重构。 田倪妮 魏玲 李宏键 陈韦强 倪茂娥 阮光萍 杨晓华关键词:热休克蛋白47 慢性心力衰竭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心肌纤维化 心室重构 Klotho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Klotho基因(抗衰老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扩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慢病毒介导Klotho转染至BMSC中,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MSC中Klotho mRNA的表达。制备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BMSC组(EGFP-BMSC组)、EGFP-Klotho-BMSC组。细胞移植28天后多普勒超声检测心功能,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存活及分布,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Masson染色检测心肌胶原沉积含量和心肌纤维化程度。结果 Klotho转染BMSC后,BMSC中Klotho mRNA表达明显增多(P<0.05)。移植28天后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与EGFP-BMSC组及模型对照组比较,EGFP-Klotho-BMSC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P<0.05)。EGFP-BMSC组及EGFP-Klotho-BMSC组心肌纤维化程度较模型对照组减轻(P<0.05),EGFP-KlothoBMSC组较EGFP-BMSC组心肌纤维化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Klotho基因联合BMSC治疗可进一步抑制心肌纤维化,减少心肌间质胶原沉积,改善心功能。 王欢 杨晓华 李慧萍 朱向情 尹娜 杨静 潘兴华 魏玲关键词:心肌纤维化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Ⅰ型及Ⅲ型前胶原肽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 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心肌纤维化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相关性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50例老年房颤患者及43例非房颤患者。用酶联免疫反应(ELISA)法测定心肌纤维化的指标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方法检测ACE基因插入(I)/缺失(D)多态性、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不同等位基因的分布及其与PⅠP和PⅢP的关系。结果房颤组血清PⅠP、PⅢ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房颤合并左室肥厚(LVH)较不合并LVH组PⅠP、PⅢP增高(P<0.05)。房颤合并左房扩大较不合并左房扩大组PⅠP、PⅢP高,但尚无统计学差异(P>0.05)。房颤组与对照组ACEI/D多态性缺失纯合型(DD型)、杂合子(DI型)、插入纯合型(Ⅱ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2%,42%,26%和18.6%,42.2%,37.2%;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房颤组较对照组高(P<0.05);DD基因型PⅠP、PⅢP浓度高于DI型和Ⅱ型(P<0.05)。结论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心肌纤维化指标显著升高;并与房颤伴LVH及左房扩大有关;ACEDD基因型可能是心肌纤维化及心脏重构的危险因素。 魏玲 孙林辉 李丽娟 刘斌 卢国良 张筱军 张亚林 杨晓华 刘绍华关键词: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心房结构重构 高位腹主动脉栓塞误诊一例 被引量:1 2006年 卢国良 杨晓华关键词:栓塞和血栓形成 腹主动脉 误诊 慢性心衰心肌纤维介导因素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魏玲 田倪妮 付莉 朱姿英 卢国良 杨晓华 石云 熊云兰 魏伟 刘茜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常见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21世纪心血管领域的两大挑战之一。心脏重构是公认的各种心衰发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心肌纤维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围绕心脏重构的关键环节---心肌纤维化,应用分子生...关键词:关键词:心力衰竭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与血清前胶原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内皮素-1、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心衰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PⅠCP和PⅢNP含量,同时用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心脏左心房内径、LVEF%,研究血浆ET-1、PⅠCP、PⅢNP的含量变化及相关性。结果心衰患者ET-1、PⅠCP、PⅢNP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ET-1与血清PⅠCP、PⅢNP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0.574,P<0.01;r=0.596,P<0.01),血清PⅠCP与PⅢNP含量也呈正相关(r=0.688,P<0.01)。结论老年心衰患者ET-1、PⅠCP、PⅢNP含量增加,内皮素与心肌纤维化密切相关。 魏玲 徐家相 李雪梅 王莲 陈黔 朱姿英 卢国良 赵文博 杨晓华 马玲 张筱军关键词:心衰 内皮素 心房颤动的分子病理学机制临床研究 魏玲 李丽娟 卢国良 朱姿英 张筱军 石云 赵文博 杨晓华 石家冲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而复杂的心律失常,它不仅是患者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子,而且是引起脑卒中、诱发加重心衰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随着世界人口的老年化,伴随着老年化的相关疾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在逐年...关键词:关键词:心房颤动 分子病理学 发病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