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斌

作品数:16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白血
  • 11篇白血病
  • 8篇急性
  • 7篇细胞
  • 7篇急性白血
  • 7篇急性白血病
  • 4篇骨髓
  • 4篇白血病患者
  • 4篇病患
  • 3篇血清
  • 3篇免疫
  • 3篇急性白血病患...
  • 3篇红细胞免疫
  • 3篇白细胞
  • 2篇异常综合征
  • 2篇增生
  • 2篇增生异常综合...
  • 2篇重排
  • 2篇综合征
  • 2篇细胞免疫

机构

  • 15篇广东医学院附...
  • 4篇广东医学院

作者

  • 16篇林斌
  • 9篇陈永振
  • 5篇汤斌
  • 5篇梁亮
  • 5篇杨志刚
  • 4篇陈群
  • 3篇吴国才
  • 2篇张宇明
  • 2篇李庆华
  • 2篇王巍
  • 2篇吴东红
  • 2篇刘佳
  • 1篇王永胜
  • 1篇蔡康荣
  • 1篇熊丹
  • 1篇文思思
  • 1篇蔡静怡
  • 1篇聂丽容
  • 1篇吴东红
  • 1篇何红华

传媒

  • 3篇广东医学院学...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河南中医药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广东省医学会...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07
  • 1篇2004
  • 3篇2002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白血病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红细胞酵母菌花结试验测定45例初次确诊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及完全缓解后红细胞膜C3b受体花结率(RBC-C3bRR)及红细胞膜免疫复合物花结率(RBC-ICR)。结果健康对照组RBC-C3bRR及RBC-ICR分别为(18.65±2.58)%、(7.45±2.16)%;急性白血病患者组化疗前及完全缓解后RBC-c3bRR分别为(9.73±3.24)%、(15.12±2.86)%,而RBc-ICR则分别为(13.92±2.75)%、(9.26±2.25)%。急性白血病组化疗前及完全缓解后RBC-C3bRR及RBC-ICR与正常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前与完全缓解后RBC-C3bRR、RBC-ICR两两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后RBC-c3bRR较化疗前明显升高,但尚未达到正常人水平,而RBC-ICR在完全缓解后较化疗前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下降,测定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RBC-C3bRR、RBC-ICR)可作为判断急性白血病疗效、预后的指标之一。
林斌吴国才李庆华汤斌陈群
关键词:白血病红细胞免疫
生白宝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疗效观察
1995年
生白宝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疗效观察陈永振,林斌,杨志刚,吴东红,张宇明(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广州510120)主题词%生白宝/治疗应用1993年下半年始,我们应用生白宝口服液治疗急性白血病缓解后,经巩固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患者15例,现报道...
陈永振林斌杨志刚吴东红张宇明
关键词:白血病中医药疗法白细胞减少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基因启动子区4G/5G、-844G/A单核甘酸多态性及其单倍型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广东粤西地区汉族人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844G/A单核甘酸多态性及其单倍型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用ELASA方法测定130例广东粤西地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130名广东粤西地区籍正常对照个体的血浆PAI-1水平,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或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测定基因型,用EH+程序分析单核甘酸多态性的单倍型,用卡方检验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及单倍型频率的差异。结果 4G/5G、-844G/A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G/5G的4G、A-844等位基因的携带者比非携带者患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度(OR)分别大1.789倍、1.681倍。单倍型分析发现对照组中单倍型5G-G-844的频率高于病例组,而病例组中4G-A-844的频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多位点和单倍型分析结果提示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844G/A单核甘酸多态性可能是粤西地区汉族人群与缺血性脑卒中关联的危险因素。
梁亮何红华蔡静怡林斌
关键词: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单核甘酸多态性缺血性脑卒中连锁不平衡分析单倍型
伴11q23/MLL基因重排白血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分析
2014年
目的研究伴11q23/MLL基因重排阳性白血病的临床与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特征。方法对10例伴11q23/MLL基因重排初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6例初治白血病患者中,10例伴有11q23/MLL基因重排,发生率为6.4%。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4例(M4a、M4b及M5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2型3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1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1例,分类不明细胞白血病1例。所有患者均伴有CD33、HLA-DR表达;1例AML及CMML患者伴有淋系抗原表达,ALL(均为B细胞ALL)及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伴有CD19、HLA-DR表达;1例伴有CD56表达。FISH检测11q23/MLL基因重排荧光信号为23%-95%。10例中,有9例接受了诱导缓解化疗,首次诱导化疗完全缓解率为66.7%(6/9),2例经2次诱导后完全缓解,1例未缓解后死亡。共有6例复发,其中5例因复发死亡,生存期为4-14个月。仅1例M4a患者持续完全缓解至今,生存期为11个月。结论 11q23/MLL基因重排主要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伴淋系和髓系抗原混合表达,具有高白细胞、复发率高及易于髓外浸润等临床特点,为预后不良的细胞遗传学改变。
梁亮刘佳文瑞婷王巍吴国才林斌张宇明杨志刚
关键词:基因重排白血病免疫表型预后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β-微球蛋白(β-M)、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β-M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CRP测定采用免疫反射比浊法。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β-M、CRP水平分别为2.25±...
林斌陈永振李庆华
文献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被引量:4
2002年
林斌陈永振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症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IL-6的测定及意义
2002年
陈永振林斌汤斌陈群
关键词:ELISA急性白血病血清IL-6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白血病3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8
1998年
陈永振林斌吴东红曾运兴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中西医结合治疗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变化及其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红细胞酵母菌花环试验测定38例健康献血者(对照组)和35例初次确诊为MDS患者(患者组)缓解前后红细胞膜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及红细胞膜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结果 对照组RBC-C3bRR及RBC-ICR分别为(18.65±2.58)%和(7.45±2.16)%;患者组缓解前后RBC-C3bRR分别为(9.87±2.43)%和(14.65±3.22)%,而缓解前后RBC-ICR分别为(15.48±3.25)%和(9.36±2.56)%。患者组缓解前后RBC-C3hRR及RBC-I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患者组缓解前后RBC-C,bRR及RBC-I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后RBC-C3bRR明显升高,但仍较对照组低,缓解后RBC-ICR明显降低,但仍较对照组高。结论 MDS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下降,测定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RBC-C3bRR、RBC-ICR)可作为判定MDS患者疗效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林斌陈永振汤斌王永胜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复合物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测定及其临床价值
2002年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6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4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 40例正常人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 6)水平。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 IL- 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 90 .0± 2 56.0 ) mg/ L vs(61 .0± 7.3) mg/ L,t=5.65 P<0 .0 0 1 ] ;1 2例完全缓解者缓解后血清 IL- 6水平较缓解前明显降低 [(80 .2±1 0 .0 ) mg/ L vs(31 0 .6± 45.0 ) mg/ L ,t=1 7.2 7P<0 .0 0 1 ]。结论 :观察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 IL- 6水平的变化 。
陈永振林斌汤斌陈群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血清白细胞介素6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