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苏瑜

作品数:7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宫颈
  • 5篇上皮
  • 5篇上皮内
  • 5篇皮内
  • 5篇宫颈上皮
  • 5篇宫颈上皮内
  • 4篇上皮内瘤
  • 4篇上皮内瘤变
  • 4篇瘤变
  • 4篇内瘤
  • 4篇宫颈上皮内瘤
  • 4篇宫颈上皮内瘤...
  • 3篇宫颈癌
  • 3篇病变
  • 2篇阴道
  • 2篇阴道镜
  • 2篇手术
  • 2篇癌前
  • 2篇癌前病变
  • 2篇LEEP

机构

  • 7篇江门市妇幼保...

作者

  • 7篇林苏瑜
  • 2篇徐曙光
  • 2篇章洁琳
  • 1篇孙淑湘
  • 1篇王丽丽
  • 1篇谭玉清

传媒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人乳头瘤病毒联合鳞状细胞癌抗原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检查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65例宫颈癌患者以及15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分别作为宫颈癌组和癌前病变组。对两组受试者均进行TCT、HPV-DNA检查,并抽取空腹静脉血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SCCA水平。比较TCT、HPV-DNA、血清SCCA三种检查和联合检查在两组受试者中的检出率,分析比较三种检查方法单独应用以及联合应用诊断宫颈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等诊断效能。结果TCT、HPV-DNA、血清SCCA三种联合检查在宫颈癌组的检出率均高于各项单独检查和两两联合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HPV-DNA、血清SCCA三种联合检查、单独检查和两两联合检查在癌前病变组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T、HPV-DNA、血清SCCA三种联合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100.00%、77.42%、84.09%,其中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高于各项单独检查和两两联合检查。结论联合应用TCT、HPV以及SCCA检查,能提高宫颈癌的检出率,且有助于提升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谭玉清林苏瑜黎晓立
关键词:薄层液基细胞学人乳头瘤病毒鳞状细胞癌抗原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
LEEP手术中不同宫颈切除深度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手术中不同宫颈切除深度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甲组(n=100)及乙组(n=100),两组患者均行LEEP术,甲组宫颈切除深度为15~20mm,乙组宫颈切除深度为21~25mm,科学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1)甲组手术时间(10.2±1.3)min,与乙组(10.4±1.2)min无明显差异,术中出血量(14.9±2.7)m L,与乙组(15.2±2.6)m L比较无明显差异,治愈率99%,与乙组组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甲组患者宫颈轻度狭窄比例76%,高于乙组51%(P〈0.05)。(3)甲组患者感染2%、宫颈机能不全1%、宫颈裂伤发生率4%。明显低于乙组9%、10%、15%(P〈0.05);(4)甲组患者心理、生理、环境、社会领域评分(13.9±1.2)分、(10.6±3.5)分、(10.8±1.7)分、(11.0±1.4)分,显著高于乙组(13.1±0.8)分、(9.1±2.7)分、(9.2±1.2)分、(10.1±1.0)分。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行LEEP手术过程中,宫颈切除深度为15~20mm利于术后宫颈修复,并发症少,恢复快,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林苏瑜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环形电切术生活质量
P16 和Ki-67 检测及阴道镜检查对宫颈上皮内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P16和Ki-67检测及阴道镜检查对宫颈上皮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50例经组织活检病理学诊断为慢性宫颈炎或宫颈上皮内病变的患者,其中将60例确诊为慢性宫颈炎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190例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病变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均进行P16和Ki67检测及阴道镜检查,比较两组P16、Ki-67的表达情况及阴道镜检查情况。结果观察组的P16总阳性率8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患者的P16阳性率78.79%明显低于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的96.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Ki-67总阳性率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SIL患者的Ki-67阳性率77.19%(44/57)明显低于HSIL患者的98.50%(131/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阴道镜检查总阳性率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SIL患者阴道镜检查阳性率77.19%(44/57)明显低于HSIL患者的98.50%(131/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6和Ki-67检测有助于宫颈上皮内病变的判断,同时在高级别上皮内病变中表现更加显著。P16和Ki67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诊断宫颈上皮内病变的有效指标,阴道镜检查对发现宫颈上皮内病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王丽丽徐曙光章洁琳林苏瑜
关键词:P16KI67阴道镜宫颈上皮内病变
阴道镜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探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对阴道镜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有效措施和价值进行探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的420例阴道镜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阴道镜活检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灵敏度是80.63%,特异度是91.82%,阴道镜诊断的阳性率随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林苏瑜
关键词:阴道镜宫颈癌癌前病变
89例流产胚胎绒毛染色体探析
2015年
目的探讨胚胎染色体异常与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常规流产患者人流手术清宫后的无菌绒毛组织及药流后的绒毛组织,共89例,采用培养法对其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流产绒毛组织共89例(成功培养85例)进行染色体分析,异常核型49例,异常率为57%;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38例;染色体结构异常11例。结论染色体异常是流产的重要原因,胚胎绒毛染色体的分析,对于了解流产发生的原因以及指导下一次正常怀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林苏瑜孙淑湘
关键词:流产胚胎绒毛染色体分析
凋亡抑制蛋白Apollo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Apollon在宫颈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宫颈癌组织、20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H-CIN)、20例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L-CIN)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Apollon的表达情况。结果:Apollon在正常宫颈组织、L-CIN组织、H-CIN组织、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0.00%、(48.82±8.83)%、(88.49±7.79)%、(92.16±5.46)%,宫颈癌、H-CIN、L-CIN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H-CIN与L-CI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宫颈癌与H-C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ollon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Apollon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林苏瑜徐曙光章洁琳
关键词: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
不同第2次LEEP治疗时机对年轻CIN患者手术出血及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不同时机行第2次宫颈电环锥切术(LEEP)对手术出血、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行LEEP术后切缘阳性需行第2次手术且有生育要求的CIN患者共288例,根据第2次LEEP术的间隔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间隔3天)和对照组(间隔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第2次LEEP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第2次LEEP手术时间、术后残留/复发、自然受孕率、不良妊娠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2次LEEP术出血量(14.79±4.47)ml较对照组(9.51±2.69)ml多,但观察组剖宫产率9.52%较对照组25.34%有明显下降。结论:对于需行二次LEEP手术的CIN患者,3天后行第2次手术并不增加术后残留、复发等不良结局,同时也不增加不良妊娠事件的发生,并且可以明显地降低剖宫产率。
林苏瑜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