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健
- 作品数:13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门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对胃平坦型病变诊断的价值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平坦型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常规内镜检查的患者中发现有胃黏膜平坦型病变者入组,共120例,入组患者首先完成常规内镜检查,根据普通白光内镜下病变特点分析病变性质并完成内镜诊断,然后用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对病变周围胃小凹及微血管形态进行观察后做出诊断,并根据黏膜像取病理组织检查,将普通白光内镜下诊断及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下诊断分别与病例诊断结果相比较,观察符合率。结果 120例平坦型病变病理证实慢性炎症68例,炎症伴肠上皮化生24例,炎症伴不典型增生18例,早期胃癌10例,普通内镜下诊断总病理符合率为69.2%,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下诊断总病理符合率92.5%,两种情况下总病理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诊断早期胃癌、炎症伴不典型增生、炎症伴肠上皮化生,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明显优于普通白光内镜。结论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平坦型病变的诊断和组织病理学上较普通白光内镜有更好的一致性,且能有效提高胃平坦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现率。
- 龙靖华陈耀华梁浓亮智发朝梁健张国安周光平
- 关键词:窄带成像放大内镜
- 内镜活检组织CD44v6检测对结直肠癌转移诊断的价值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内镜活检组织CD44v6检测对结直肠癌转移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直肠癌活检组织和对照组组织中CD44v6表达。结果 慢性结肠炎、结肠息肉、结肠腺瘤和结直肠癌活检组织中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21.1%、23.2%和63.2%。结直肠癌穿破肠浆膜及转移组(Dukes分期B、C、D期)活检组织CD44v6阳性表达率为70.1%,高于无转移组36.7%(Dukes分期 A),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癌前病变即开始逐渐出现高表达趋势。结论 CD44v6与肿瘤的转移相关,结直肠癌活检组织中CD44v6蛋白可作为一个新的预测结直肠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并在术前决策方面有很大临床价值。
- 梁健闵军黄开红陈为宪李海刚
- 关键词:结直肠癌肿瘤转移内镜活检组织CD44V6
- 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与胃粘膜病变的关系被引量:1
- 1997年
- 对86例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患者的肝功能改变与PHG病变程度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肝功能按Child分级,与PHG病变程度及并发胃粘膜出血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肝硬化肝功能损害的加重,PHG病变也逐渐加重,并发胃粘膜出血的机会增多。PHG是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值得临床重视。
- 梁健黄志清黄开红
- 关键词: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上消化道出血
- 胃平滑肌肿瘤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被引量:8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胃平滑肌肿瘤的临床、内镜以及病理特点。方法 :1990年~ 2 0 0 0年经我院治疗的胃平滑肌肿瘤 4 1例 ,对其临床、病理及内镜检查资料等进行分析。随访时间为 1~ 5年。结果 :胃平滑肌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体重减轻及上消化道出血 ,好发部位是胃底和胃体部。内镜下表现为隆起型 34例 (82 .9% ) ,溃疡型 6例 (14 .6 % ) ,浸润型 1例 (2 .4 % )。内镜活检与术后病理符合率为 9.8%。平均 2 5个月的随访中 ,8例死于转移 ,6例有局部复发。结论 :胃平滑肌肿瘤由于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特殊 ,易造成误诊和漏诊 ,内镜为诊断GSMT的有效手段 ,但确诊仍靠病理。
- 梁健黄开红李海刚
- 关键词:胃平滑肌肿瘤内镜肿瘤转移
- 十二指肠憩室的临床特征──附395例分析被引量:16
- 2003年
- 总结十二指肠憩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95例十二指肠憩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5例中降部憩室占85.8%(339/395)。老年患者占62.3%(246/395),40岁以下患者占7.3%(29/395)。并发症:①胆石症的发生率为28.4%(112/395),其中降部憩室组的发生率(30.4%,103/339)显著高于非降部憩室组(16.1%,9/56),P<0.05;②胰腺炎的发生率为5.8%(23/395),其中降部憩室组的发生率(6.5%,22/339)显著高于非降部憩室组(1.8%,1/56),P<0.05;③出血的发生率为4.3%(17/395),其中降部憩室组的发生率(4.1%,14/339)与非降部憩室组(5.4%,3/5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十二指肠憩室以老年患者占多数,降部憩室组的胆、胰疾患并发症显著高于非降部憩室组,但两者在非胆、胰并发症方面则无统计学差异。
- 梁健王连源贾林
- 关键词:十二指肠憩室并发症胆石症胰腺炎
- 消化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消化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月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入选我院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128例,分析其一般资料、出血类型及检查结果。结果:共纳入128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83例(64.8%)获阳性结果。根据出血类型分为显性出血者82例,隐性出血者46例,组间阳性诊断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管发育异常为最常见病因,其次为小肠恶性肿瘤。结论: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检查中安全、无创,患者痛苦少,且阳性诊断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龙靖华陈耀华梁浓亮梁健张国安智发朝
- 关键词: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 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311例60岁以上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取胃黏膜组织作病理诊断和HP检测。同时与中青年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患者HP阳性率显著高于青壮年组(P<0.01)。老年组患者慢性胃炎和胃溃疡HP阳性率分别为84.77%和83.67%,显著高于青壮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HP阳性率分别为71.01%和69.05%,与青壮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与HP感染密切相关,且感染率高,应予以积极防治。
- 汤茵梁健张国安钟碧莹龙靖华
- 关键词: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
- 小儿消化道异物治疗方法的选择
- 2006年
- 周文锋关飞梁健
- 关键词:消化道异物小儿外科内镜技术内镜治疗常见病
- 药源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92例分析
- 1998年
- 梁健沈溪明黄开红
-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药源性疾病病例分析
- 32例胃肠道类癌的临床病理治疗及预后被引量:10
- 2001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 1980~ 2 0 0 0年 32例胃肠道类癌的临床资料和 31例患者 1~ 5年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 ,包括阑尾类癌 10例 ,结肠类癌 8例 ,直肠类癌 7例 ,胃类癌 4例 ,小肠类癌 2例 ,十二指肠类癌 1例。 32例胃肠道类癌中 ,良性类癌 2 5例 ,恶性类癌 7例。 8例患者术前经内镜活检证实 ,4例出现恶性类癌综合征。在平均 2 9个月的随访中 ,7例患者死于转移。【结论】胃肠道类癌大小、有无浸润及远处转移是判断胃肠道类癌良恶性的主要依据。胃肠道类癌的良、恶性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
- 李仲宏梁健黄开红闵军
- 关键词:胃肿瘤肠肿瘤类癌瘤病理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