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秀苹
- 作品数:18 被引量:8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 基于密集台阵的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精细结构及九寨沟地震震源区结构特征分析被引量:24
- 2018年
- 基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密集宽频带野外流动观测台阵以及固定台站资料,利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对地震位置和研究区的地壳速度结构进行了反演.最终用于联合反演的地震事件合计9644个.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北缘速度结构具有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从整体上看,青藏高原地区表现为低速异常,鄂尔多斯表现为高速异常,而扬子地块亦表现为高速异常.不同深度处速度结构表现不一致,同一深度处P波速度结构和S波速度结构也有明显差异.由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临潭—宕昌断裂以及礼县—罗家堡断裂围限的地震活动强烈的区域中,P波速度结构由深度0km时呈现的低速异常,逐渐过渡到5km时高低速相间分布的特征;而S波速度结构在此区域中,由近地表0km时高低速相间分布的特征,逐渐过渡到30km时几乎表现为低速异常.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级地震所在的塔藏断裂、岷江断裂和雪山断裂围限区域,在深度20km处的P波速度结构和周围存在明显差异,九寨沟地震处于高速异常与低速异常的过渡带内.此外,2013年7月22日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岷漳县6.6级地震,震源区所在的临潭—宕昌断裂附近的P波速度结构在15km深度处也有明显特征,震源位置所在区域也处于高低速过渡带.该区域这种地壳内部高低速过渡带可能是应力比较容易积累而发生中强地震的一个重要场所.
- 李敏娟沈旭章张元生张元生刘旭宙
-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
- 利用接收函数频率特征研究莫霍面形态及应用被引量:3
- 2020年
- 基于不同莫霍面模型的全波形理论地震图,计算了不同频率的接收函数,分析对比了不同形态莫霍面在不同频率上的接收函数变化特征。数值试验结果显示,当莫霍面的形态复杂时,高频接收函数上P-S转换波和多次波会出现多峰值特征。之后对不同形态莫霍面的模型在不同频率的接收函数进行了分类总结,据此判别实际观测资料所表征的莫霍面性质。以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高台(GTA)地震台为例,分析了该台站不同频率的接收函数。结果表明,该台站下方莫霍面总体为遵循同一变化规律的速度过渡带,但在沿龙首山断裂方向附近速度变化不同于主要变化方式。基于此,通过对观测结构进行拟合构建了该台站下方地壳及莫霍面模型,并结合地质学和岩石学等方面的结果对这种莫霍面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进而推断此种莫霍面是由于多种构造因素以及上地幔热物质上涌引起地区壳幔物质的分异与交换所导致。
- 宋婷沈旭章梅秀苹
- 关键词:接收函数
- 武威台地电阻率异常变化与映震效果讨论被引量:2
- 2006年
- 首先对武威地电台的台址、观测仪器、测项布设及观测环境等进行了简述。基于该台1983年以来的地电阻率观测结果,对甘肃及邻区(部分)MS≥5.0以上地震的临震异常特征与地质构造、电性结构、映震效果进行剖析,可为祁连山中西段地震前的预测预报提供较为可靠的地震三要素的依据。
- 燕明芝杨立明梅秀苹
- 关键词:地质构造电性结构地电阻率
- 兰州地区中强地震破坏性的三维有限元模拟
- 沈旭章张元生梅秀苹刘旭宙秦满忠任骏声
- 课题研究目标:基于高性能大规模计算平台,研发适合于兰州及邻区震后破坏评估的全波场有限元快速模拟平台是该项工作的重要内容。该平台的核心是三维复杂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通过该平台的建立,形成一个方便用户操作的接口,用户可以快速...
- 关键词:
- 关键词:三维有限元模拟中强地震
- 浅析汶川地震后甘东南-甘青川交界地区的丛集小地震
- 2009年
- 根据中国大陆区域地震台网的小震目录,绘制震中分布图。可以发现,汶川8.0级地震后,甘东南一甘青川交界即N30°~37°,E98°~106°范围内形成了几个小震丛集的地区,它们分别是:甘肃碌曲、甘肃礼县、迭部一白龙江断裂带、青海久治、四川马尔康和黑水地区。从历史大震分布来看,有地震记录以来,1654年在甘肃礼县附近发生过甘肃天水南8级大震,
- 梅秀苹
- 关键词:地震后小地震区域地震台网8级大震震中分布图
-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及上地幔间断面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青藏高原下方存在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陆陆碰撞,在这种碰撞过程中,青藏高原岩石圈发生了强烈变形,缩短量约750~1500km,同时垂直方向平均隆升了约4500m。而根据高原隆升所估算的消耗的物质量占不到高原缩短所产生的物质量的一半,如何解释其余物质的去向,是青藏高原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其中多数观点认为物质的东移是青藏高原在隆升过程中能够保持基本均衡的主要原因,但在物质移动的方式上存在不同看法。而与此相关的地壳速度结构和上地幔间断面的变形特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依据。作为物质东移终点的青藏高原东缘及周边区域,其地壳上地幔间断面的研究,对构建青藏高原隆升模型和块体相互作用的深部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 沈旭章梅秀苹张元生
-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上地幔间断面地壳速度结构青藏高原隆升青藏高原东缘陆陆碰撞
- 前震或广义前震识别的频谱偏移法及其应用研究被引量:16
- 2015年
-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前震或广义前震识别的频谱偏移法。其判定指标为,正常背景的中等震级地震事件频谱较宽,而具有前震或广义前震性质的中等震级地震具有频带变窄且向低频端偏移集中的特征。究其根源可能与强震前震源区或主震相关区域亚稳态扩展破裂或区域介质破碎损伤、裂隙扩展成核等过程有关。对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7.1级、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7.3级等地震前震的计算结果显示,2次前震的频谱都发生了偏移,且与非前震性同等震级地震频谱差异明显。
- 杨立明梅秀苹姜佳佳
- 中国大陆强震月季预测三步法和2010年实际预测检查被引量:8
- 2012年
- 本文提出了强震成因的外核对流上升体顶托说,根据强震前时纬残差的大振幅摆动的观测结果,在一些假定之下,可估算得到外核上升流的速度可达到100 m/s,比板块运动要快8个量级,它可能是整个地球内部最快的一种运动,是震、旱、涝等天灾的肇因.强震三要素预测的先后顺序是:震级、震中、和发生月季.2010年两次强震预测的三要素有1~2项预测准确,看来此强震预测三步法可以继续试验.
- 汤懋苍廖留峰郭维栋梅秀苹高晓清
- 关键词:三步法
- 基于武威台地电阻率异常变化与映震效果机理的剖析
- 首先对该台的台址观测仪器、测项布设及观测环境等情况进行了简述。基于武威台21年以来的地电阻率观测结果,用地电阻率异常变化,对甘肃及邻区(部分)MS≥5.0级以上地震的临震异常特征与地质构造、电性结构、映震效果的机理进行剖...
- 燕明芝杨立明梅秀苹
- 关键词:地质构造电性结构地电阻率异常映震效果地震预测预报
- 文献传递
- 汶川地震破裂带地壳速度结构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利用分布在汶川地震破裂带上三个固定台站两年的远震接收函数,结合该区域已有面波频散结果,首先确定了各台站下方不同方位地壳的厚度、波速比和纵波平均速度,进而构建初始模型,对各台站下方不同方位地壳速度结构进行了线性反演.结果表明:位于汶川地震破裂带两端单台下方地壳结构的横向非均匀性较强,各方位接收函数差异较大,而破裂带中部台站的地壳速度结构横向较为均匀;在汶川地震破裂起始点附近的台站下方,反演结果显示出中下地壳中明显的低速区,该结果和已有层析成像结果相一致,而在破裂带中部和终点的地壳中没有发现明显低速层.据此推断:青藏东部低速的流动性物质已经延伸到了龙门山地区,汶川地震的起始破裂点可能就是这种低速流动物质延伸的终点.
- 沈旭章梅秀苹杨辉
- 关键词:接收函数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