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欧阳颖

作品数:8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肝炎
  • 3篇肝硬化
  • 2篇代偿
  • 2篇乙型
  • 2篇预后
  • 2篇静脉
  • 2篇类似物
  • 2篇核苷
  • 2篇丙型
  • 2篇丙型肝炎
  • 2篇病毒
  • 2篇病毒学
  • 2篇病毒学应答
  • 1篇代偿期乙型肝...
  • 1篇心肌
  • 1篇心肌酶
  • 1篇心肌酶谱
  • 1篇药物
  • 1篇药物联合
  • 1篇药物联合应用

机构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欧阳颖
  • 3篇丁惠国
  • 2篇董培玲
  • 2篇范春蕾
  • 2篇段钟平
  • 2篇王扬
  • 2篇张斌
  • 1篇平春霞
  • 1篇李磊
  • 1篇段瑾
  • 1篇张海英
  • 1篇郭彩萍
  • 1篇吴昊
  • 1篇李侗曾
  • 1篇刘远志
  • 1篇张纯
  • 1篇于飞
  • 1篇翟云
  • 1篇刘伟
  • 1篇李鹏

传媒

  • 5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药品评价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慢加急性肝衰竭进展被引量:7
2017年
2017年3月Gut发表了Hernaez等的综述《慢加急性肝衰竭进展》[Hernaez R,solaE,MoreauR,eta1.Acute—on—chronicliver failure:anupdate.Gut.2017.66:541—553]。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on—chronicliver failure,ACLF)是一种发生在有基础慢性肝病或者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的,以由不同类型的损害导致的急性的严重肝功能异常为特征的综合征,短期病死率高,预后与急性肝衰竭相似。目前有很多不同的定义标准,2009年亚太肝病研究协会(APASL)提出了ACLF的第1版共识,2014年进行了更新。
姚勤伟欧阳颖孟庆华Hernaez RSolà EMoreau R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急性肝功能衰竭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异常
32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心肌酶谱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在不同时间动态变化的意义。方法应用OLYMPUS AU 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32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100份外周血样品心肌酶谱指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将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的在不同病程期间的心肌酶相互比较:肌酸激酶(CK)在病程的4-6 d明显升高(P〈0.05),10-14 d降至正常范围(P〈0.05),大于14 d时较正常值再次升高;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整个病程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以14 d以后尤为明显,但是无统计学意义;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变化不大。结论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各病程期间心肌酶谱呈失衡状态,动态检测各期心肌酶有助于鉴别病情变化。
刘远志李侗曾于飞欧阳颖张纯郑俊福郭彩萍吴昊
关键词:心肌酶甲型H1N1流感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缺血性肝炎的临床特征与预后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缺血性肝炎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6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资料,其中缺血性肝炎患者11例,分层随机抽样法选择同期无缺血性肝炎患者30例为对照,分析缺皿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各种构成比及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直接概率法;出血前后各指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缺血性肝炎的发生率为4.17%,平均年龄为(43.1±5.7)岁,较对照组[(52.3±11.1)岁]年轻(P〈0.05)。ALT、AST快速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20倍,10d内迅速恢复,伴有总胆红素、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的明显升高,胆碱酯酶下降,尿素氮、肌酐及白细胞数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肝炎组病死率为54.5%(6/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7%(5/30),P〈0.05;感染、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是其主要的死亡原因。缺血性肝炎组患者失血量200~3600ml不等,休克患者占63.6%(7/11),出血量与缺血性肝炎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年龄小、失血性休克、肝脏储备功能差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缺血性肝炎的危险因素。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并发缺血性肝炎患者,及时应用抗菌素防治感染、减少内毒素血痱对于改善预后很重要。
范春蕾段瑾董培玲欧阳颖张斌平春霞丁惠国
关键词:肝炎乙型肝硬化出血预后缺血性肝炎
肝移植患者丙型肝炎的治疗:无干扰素方案、直接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
2016年
2015年4月Liver Transpl发表了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Norah A.Terrault教授团队的综述《肝移植患者丙型肝炎的治疗:无干扰素方案、直接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Price JC,et al.Treatment of hepatitisC in liver transplant patients:interferon out,direct anti-viral combos in liver transplantation.Liver Transpl,2015,21:423-434),系统回顾了肝硬化肝移植患者丙型肝炎的治疗,总结了治疗经验及挑战。
王扬欧阳颖段钟平
关键词:肝移植患者丙型肝炎药物联合应用抗病毒药物TRANSPLANT病毒学应答
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耐药相关替换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2015年11月Hepatology发表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Veronica教授团队的综述《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耐药相关替换的研究进展》(Lontok E,et al.Hepatitis C virus 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substitutions:State of the art summary.Hepatology,2015,62:1623-1632)。
王扬欧阳颖段钟平
关键词:丙型肝炎核苷类似物病毒学应答耐药变异准种
门脉高压症临床表现被引量:1
2011年
门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 PHT)指门脉压力呈病理性增加.肝静脉和下腔静脉之间的压力差即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in pressure gradient,HVPG)超过10mmHg,或门脉压力超过20cmH2O。
丁惠国欧阳颖
关键词:门脉高压症HYPERTENSION肝静脉压力梯度门脉压力下腔静脉病理性
核苷(酸)单药与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的比较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比较核苷(酸)单药与联合治疗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核苷(酸)单药或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单药组111例,其中恩替卡韦组(ETV)25例,阿德福韦酯组(ADV)45例,拉米夫定组(LAM)41例;联合组[替比夫定(LDT)+ADV]19例。于治疗后4、12、24、48周观察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Child评分、HBVDNA变化,48周累积肝癌发生率、耐药发生率、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阴转率及平均住院次数等。结果 4周时各组患者ALT水平较基线水平显著下降(P<0.05)。ETV组、LDT+ADV组12周,LAM组24周,ADV组48周时HBVDNA水平较基线明显降低(P<0.05);LDT+ADV组4周时HBVDNA阴转率显著高于单药组(P<0.05)。LDT+ADV组24周、各单药组48周时Child评分较基线明显下降(P<0.05)。LDT+ADV组48周HBeAg阴转率(15.8%)高于LAM组(4.9%)及ADV组(4.4%),P<0.05。48周LAM、ADV组累积耐药率分别为24.4%、6.7%,ETV组及LDT+ADV组无耐药发生。结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LDT联合ADV治疗抑制病毒快、耐药率低,可成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优化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之一。
欧阳颖刘伟陈玉涵魏飞立李磊范春蕾董培玲张斌陈德喜李鹏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核苷(酸)类似物
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的危险因素与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原发性肝癌(HCC)远期预后差,5年生存率5%~15%。目前认为,伴有门脉襄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的肝癌因易发生肝内及远处转移.被认为是预后差的主要指标之一回。现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门静脉癌栓的危险因素及与预后的关系。
欧阳颖张海英翟云丁惠国
关键词:肝肿瘤门静脉癌栓预后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