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艳敏

作品数:47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历史地理
  • 13篇政治法律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救灾
  • 17篇国民政府
  • 9篇国民政府时期
  • 8篇政府
  • 8篇民政
  • 8篇南京国民政府
  • 6篇灾害
  • 6篇历史考察
  • 5篇民国
  • 4篇新中国
  • 4篇中国共产党
  • 4篇自然灾害
  • 4篇南京国民政府...
  • 4篇南京国民政府...
  • 4篇共产党
  • 4篇国共
  • 3篇新中国成立
  • 3篇战争
  • 3篇民国时期
  • 3篇抗战

机构

  • 39篇郑州大学
  • 8篇复旦大学
  • 2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平顶山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郑州幼儿师范...

作者

  • 47篇武艳敏
  • 1篇洪文杰

传媒

  • 7篇郑州大学学报...
  • 4篇周口师范学院...
  • 3篇山东师范大学...
  • 2篇兰州学刊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河南大学学报...
  • 2篇史学月刊
  • 2篇郑州航空工业...
  • 2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人民论坛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当代贵州
  • 1篇领导科学
  • 1篇中州学刊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学政治教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兰台世界(上...
  • 1篇新乡师范高等...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4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现状与实效:国民政府时期救灾监督方式与效果研究——限于1927-1937年的考察被引量:1
2011年
国民政府时期为提升救灾成效,政府采用因果报应、民间监督、常规视察、制度监督等一系列方式对官赈过程进行监督,民间则采用业报轮回、自身监督、官方监督、大众监督等方式以保证义赈的效果。但救灾成效平平,贪污盛行,监督低效。反思历史,应进一步激发和催生公民的社会意识和监督意识、健全社会和制度监督机制、加强对救灾过程的全程监督管理、提高救灾款物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武艳敏
关键词:国民政府
民国时期社会救灾研究——以1927-1937年河南为中心的考察
本文以1927—1937年的河南为中心,运用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概述河南灾况、灾因、影响以及对救灾行政机构梳理的基础上,对社会救灾的基本程序、措施、救灾资金的来源和分配、救灾物资的运输和救灾信息...
武艳敏
关键词:国民政府
略论1921年内债整理被引量:7
2004年
192 1年内债整理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国家第一次大规模的理债事件。政府财政困难无法运转 ,是此次理债的根本原因 ;国内外银行界的条件和压力是迫使政府进行内债整理的直接原因。此次整理制定了详细的法律条文 ,但公债整理“以坚信用”的直接目的实际并未实现。
武艳敏
统一财政:1928年国民政府第一次财政会议之考察被引量:4
2006年
武艳敏
关键词:国民政府财政部中国社会学术界
新中国灾害治理政策的逻辑理路——基于52份政策文本的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灾害治理政策作为一种强制性和权威的治理手段,是国家有效开展防灾救灾减灾工作的重要保障。基于相关灾害治理政策文本分析,新中国灾害治理政策呈现出政策数量波动增长性、发布时间阶段性与被动性、发文主体机构多元化与低联合度、文本类型多样化与普遍弱约束力的基本特征。"以人为本"的价值逻辑主线,政府、媒体与社会融合互动的主体逻辑,从"抗救防减"到文化软实力的目标逻辑,"知情意行"有机统一的内容逻辑,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交织的方法逻辑,宏观、中观、微观全面覆盖的空间逻辑,构成了我国灾害治理政策的逻辑理路。加强跨部门跨区域联合协作、加强常态化及制度化建设、加强人文向度与技术向度结合是需要着力突破的方面。
武艳敏罗婷
关键词:新中国灾害治理政策文本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救灾资金来源与筹募之考察——以1927-1937年河南省为例被引量:2
2012年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救灾资金主要有政府和民间两大部分构成。就民间来说,其筹募资金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新式媒介——报刊、广播、声像制品、具有现代气息的多种游艺形式和传统的信函、面求、戏曲等方式向中外华侨、个人、社会团体、政府等进行劝募;就政府救灾资金来说,主要是通过发行公债、向银行商借、摊派、公务员捐薪助赈、救灾准备金法等方式筹集。上述资金筹募体现出明显的交互性、时代性、多样性、强制性、地域性、困难性特征。
武艳敏
关键词:国民政府救灾资金
从救灾到防灾——陈云水旱灾害防治理念及发展被引量:2
2022年
由于在经济建设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陈云在水旱灾害防治方面的努力常被忽视,但从灾害学的角度看,陈云水旱灾害防治理念逐渐形成和发展并蕴含着丰富的内容:组织生产自救,平安渡过水旱灾害;重视粮食储备,有效预防水旱灾害;重视粮食调运,切实保障灾民生活;兴修水利工程,竭力根治水旱灾害。陈云的水旱灾害防治理念不仅对根据地的灾荒救济工作具有指导作用,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抗灾救灾工作注入思想动力,还为现阶段我国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带来诸多启示。
武艳敏王洪亮
新中国成立初期淮阳地区爱国增产节约运动研究(1950-1952)
2024年
1950-1952年,正值抗美援朝运动时期,淮阳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加以农业、工商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底层群众生活困苦。为了支援人民志愿军,降低灾害的影响,淮阳地区开展爱国捐献、增产节约运动,在“增加生产,厉行节约”口号号召下,动员群众捐献、青年参军,发动生产竞赛,开展“三反运动”,支援了抗美援朝运动,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提高了地区的农业和工商业水平,激发了群众的爱国热情,树立了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但是部分地区也存在干部思想麻痹,形式主义以及盲目生产等问题。
武艳敏梁溪远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
发展慈善事业领导干部需“五破五立”被引量:1
2013年
领导干部在推进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短期性观念、传统施舍观念、包办型观念、救济型观念、行政推进观念等错误认识。推动慈善事业健康持续发展,领导干部需破除陈旧观念,树立科学发展意识。
武艳敏
关键词:慈善事业领导干部
自然灾害防治的百年历程与经验被引量:2
2021年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自然灾害防治历经了艰苦奋斗、破旧立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擘画蓝图、奠基立业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快速发展、建章立制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理念更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为世界各国应对自然灾害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应对自然灾害的百年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一系列基本经验: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必须广泛组织动员人民群众;必须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必须坚持系统思维与底线思维,科学防治;必须注重发扬社会互助互济精神。
武艳敏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自然灾害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