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老年
  • 6篇心肌
  • 6篇血压
  • 6篇高血压
  • 5篇梗塞
  • 4篇预后
  • 4篇梗死
  • 4篇公务
  • 4篇公务员
  • 3篇心肌梗塞
  • 3篇心肌梗死
  • 3篇预后因素
  • 3篇患病
  • 3篇患病率
  • 3篇国家公务员
  • 2篇导联
  • 2篇电图
  • 2篇动态血压
  • 2篇心电
  • 2篇心电图

机构

  • 18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共中央编译...

作者

  • 18篇汤千一
  • 6篇石湘芸
  • 3篇刘秀珍
  • 3篇朱晓法
  • 3篇顾珏
  • 2篇吴旭辉
  • 2篇王芙蕊
  • 2篇吴醒身
  • 2篇黄叶莉
  • 1篇赵美娜
  • 1篇田海涛
  • 1篇王京
  • 1篇裴兰
  • 1篇付尧
  • 1篇郝秀红
  • 1篇段蕴铀
  • 1篇石青
  • 1篇翟新海
  • 1篇欧敏

传媒

  • 2篇实用老年医学
  • 2篇海军医学杂志
  • 2篇海军总医院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解放军保健医...
  • 1篇高血压杂志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海军医高专学...
  • 1篇海军总医院院...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转化医学杂志
  • 1篇第四届全国老...

年份

  • 1篇2006
  • 4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6052名国家公务员高血压患病率情况分析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用 1999年WHO ISH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和 1978年WHO标准对高血压患病率进行探讨。方法 全面体检 ,除外继发性高血压病 ,血压按规定由专人测量、记录 ;2 0岁以上按每 10岁一个年龄组进行统计 ,结果进行 χ2 检验。结果 按 1978年WHO标准高血压患病率为 13 2 8% ,高于 1980年、1991年全国普查患病率的 9 1%、11 2 6 %。按 1999年WHO ISH标准高血压患病率为 2 3 35 % ,其中男性组患病率为 2 8 2 4 % ,女性组为 16 75 % ,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P <0 0 0 1) ;各年龄组患病率亦男性组高于女性组 (P <0 0 0 1) ,均随增龄而增高 ,4 0岁以上更显。边缘性高血压者亦随增龄而增加 ,到 80岁组有下降。收缩压等于 14 0mmHg组 ,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P <0 0 5 ) ,但Ⅲ级高血压组则相反 (P <0 0 5 )。结论  1999年WHO ISH标准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 1978年WHO标准的患病率 ,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放宽 ,有利于及早防治 ;对边缘性高血压者 。
汤千一刘秀珍
关键词:高血压公务员患病率
老年高血压病合并急性脑梗塞时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内皮素的变化
2002年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 (EH)合并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 (ET)的变化。方法 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测定 6 0例老年EH +ACI患者血浆CGRP和ET浓度 ,求出ET/CGRP比值 ,并与 31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结果 EH +ACI患者血浆ET浓度以及ET/CGRP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 <0 0 5 ) ;而CGR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 0 5 )。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时血浆CGRP浓度明显降低 ,而ET明显升高 ,且失去了CGRP和ET的正常平衡 。
朱晓法黄叶莉汤千一翟新海裴兰田海涛赵美娜吴醒身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内皮素EHACI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因素的分析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因素的特点。方法 将1984~1997年因AMI住院的老年人(年龄≥60岁)279例、中青年(年龄<60岁)154例的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组及中青年组病死率分别为15.77%及5.19%(P<0.01);老年组因广泛前壁加两处以上梗死死亡率(12.9%)明显高于中青年组(4.5%)(P<0.01);严重心律失常在老年组及中青年组死亡率分别为61.38%、8.75%,存活者为20.85%、28.08%(P<0.001),Ⅳ°以上泵衰竭死亡者占52.27%、62.50%,存活者为8.04%、3.24%(P<0.001),伴存两种以上疾病死亡者为50.00%、12.50%,存活者为2.98%、0%(P<0.001),老年组高于中青年组;血脂增高在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影响老年人AMI预后的主要因素除梗塞部位与面积大小、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外,更应注意年龄及伴存疾病这两个因素。
汤千一石湘芸王芙蕊石青
关键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泵衰竭梗塞部位年龄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胸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1999年
目的探索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胸导联 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确诊为 AIMI 的病人进行心电图 ST 段Ⅱ、Ⅲ、avF、V_(1~6)测量,记录发病后一周内峰值.对测量结果分组统计处理。结果 45例中有35例出现相应导联 ST 段压低,占77.77%。比较发病一周内四个时间点∑ST 无显著差异,P>0.05;ST 段压低(V_(1~6))与 ST 段抬高(Ⅱ、Ⅲ、avF)间有相关(峰值 r=0.34,总和 r=0.39),但 ST 段抬高或压低组均与无 ST 段变化组有明显差异(P<0.02~0.001);血 CPK 峰值在有 ST 段改变组均值大于无 ST 段变化组(P<0.05);心衰及心律失常在∑ST 段压低(v_(1~6))组高于无 ST 段变化组。结论 AIMI 伴胸前导联 ST 段压低不能认为是镜像反映,而应考虑其前壁心肌受累,并作为观察病情演变或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汤千一石湘芸
关键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胸导联ST段心电图
心电图和^(99m)Tc-MIBI静态心肌断层显象对急性心肌梗死定位诊断的比较
2001年
目的 :探讨心电图和99m Tc-MIBI静态心肌断层显象对心肌梗死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记录静态 ECG及核素心肌断层显象结果 ,进行χ2 测验及 t测验处理。结果 :60岁以上者断层显象前壁心梗缺损或稀疏面积明显多于下壁 (P<0 .0 2 )。前壁组心衰 6例 ,下壁组为 9例。 6例心衰中有 5例断层显象缺损或稀疏达3个部位以上。ECG与核素断层显象部位完全符合为 10例 ,基本符合 16例 ,不典型 3例 ,完全不符合 2例 ;完全符合及基本符合率为 86.67%。结论 :核素心肌断层显象系显示三维心肌影像 ,并进行定量分析 ,能较心电图客观地确定受累心肌的范围 ;但 ECG在一般情况下仍有其方便、及时。
汤千一刘秀珍
关键词:心电图心肌梗死
343例急性心肌梗塞预后因素的探讨被引量:1
1995年
将1984~1993年因急性心肌梗塞(AMI)住院的343例患者分为甲组(年龄≥60岁)及乙组(年龄≤59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治疗手段的不断更新、病死率逐年下降,但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仍是年龄、梗塞部位与范围、心律失常、泵衰竭、伴存疾病等主要因素.
汤千一石湘芸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预后因素
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对红细胞变形性、膜脂质及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被引量:2
1994年
用食饵性高血脂及食饵性高血脂加免疫性动脉内皮损伤的方法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到随着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红细胞变形性降低,红细胞膜胆固醇及磷脂含量增高,红细胞膜及血清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增高,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这些损害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京汤千一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物膜脂质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内皮素测定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00年
朱晓法黄叶莉汤千一吴醒身
关键词:脑梗塞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内皮素
老年脑卒中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的特点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美国产太空实验室90207型无创伤性动态血压监测仪对78例老年脑卒中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78例患者24h平均压,平均脉压及血压负荷值等参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值。结论24h动态血压监测能更准确反映患者的血压水平,准确预测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
顾珏汤千一吴旭辉
关键词:老年脑卒中高血压24H动态血压
老年脑卒中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美国产太空实验室90207型无创伤性动态血压监测仪对108例老年脑卒中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包括采用固定日间和夜间时间段,日间每15分钟、夜间每30分钟记录1次。包括24h、日间及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24h、日间及夜间血压负荷值。结果108例患者24h平均血压、平均脉压及血压负荷值等参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值。白大衣高血压占13.5%。结论24h动态血压监测比随机血压测定更准确、更能反映患者的血压水平,准确预测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
顾珏汤千一吴旭辉
关键词:高血压脑卒中动态血压监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