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动图
  • 3篇超声
  • 3篇超声心动图
  • 2篇动脉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灌注
  • 2篇血压
  • 2篇造影
  • 2篇左室
  • 2篇高血压
  • 2篇高血压病
  • 2篇灌注
  • 1篇动脉闭塞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梗
  • 1篇心功能
  • 1篇心肌超声造影
  • 1篇心肌声学造影

机构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苏州大学
  • 2篇上海市普陀区...

作者

  • 7篇汤裕华
  • 5篇钱建芬
  • 5篇林银康
  • 3篇周霖珺
  • 1篇惠杰
  • 1篇智文祥
  • 1篇刘志华
  • 1篇王明瑜
  • 1篇吴旸
  • 1篇杨向军
  • 1篇蒋文平
  • 1篇宋建平
  • 1篇肖滨
  • 1篇杨俊华
  • 1篇金惠根
  • 1篇王大英
  • 1篇蒋彬

传媒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心脏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超声...
  • 1篇中华医学会心...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心梗并发室间隔穿孔4例体会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急性心梗合并室间隔穿孔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心梗合并室间隔穿孔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4例患者中3例为女性,平均年龄74±3.05岁,1例男性,50岁。均为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均在发病...
汤裕华钱建芬林银康
文献传递
Tei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功能评价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应用Tei指数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伴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的右心功能。方法:临床确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病伴肺动脉高压(COPD+PH)患者68例,另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根据三尖瓣反流压差,超声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并按其分别判定为重度PH组、中度PH组和轻度PH组。超声常规测量参数包括右心室前后径、右心房横径、肺动脉主干内径,并计算右心室Tei指数。结果:68例COPD+PH患者中,重度PH组22例,中度PH组30例,轻度PH组16例;与对照组相比,重度PH组和中度PH组右心大小、Tei指数均有统计学差异,轻度PH组无明显右心形态改变,Tei指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右心室Tei指数可作为COPD伴中重度PH患者右心功能评价的参考指标。
钱建芬吴旸林银康汤裕华周霖珺智文祥王明瑜
关键词:TEI指数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
美托洛尔对高血压病病人左室松弛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高血压病病人左室松弛性的影响。   方法:高血压病病人30例,设为美托洛尔治疗组,近期无β受体阻滞剂应用史,经超声心动图检测呈左室松弛性下降改变。(1)给予美托洛尔50mg顿服,服药后2小时再次给予...
汤裕华
关键词: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美托洛尔超声心动图Β受体阻滞剂
文献传递
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及血液易栓倾向的探讨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血压患者单纯降血压治疗后其心、脑血管合并症发病率的减少低于预期值,这说明在高血压患者中除增高的血压外,还存在着心、脑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最近发现高血压病患者体内存在着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凝血-纤溶失平...
肖滨惠杰汤裕华杨俊华杨向军蒋彬蒋庭波宋建平刘志华蒋文平
文献传递
超声诊断颅外段颈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特征
2013年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引起的颈动脉闭塞是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国外一项大样本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颈内动脉闭塞的发病率约为0.06%。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颈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传统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对颈动脉闭塞的影响,以及颈动脉闭塞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相关性。
汤裕华王大英钱建芬周霖珺林银康金惠根
关键词:颈动脉闭塞超声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颅外段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
实时心肌超声造影结合二维应变评价经皮冠状动脉重建术后心肌灌注与收缩功能改变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应用实时心肌超声造影(RT-MCE)结合二维应变(2D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灌注情况与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对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1周内行RT-MCE,按照目测定性和半定量法将所有患者分成再灌注良好组、无灌注组和再灌注减弱组,采用Qlab软件计算出各组心肌的充盈速度和心肌的血容量。3组术后3个月复查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LVEF及应用2DS软件测量各个节段的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SRs),并将3组LVEF和SRs进行比较。结果心肌再灌注良好组术后3个月LVEF为(0.60±0.06)%,较术后1周LVEF(0.54±0.05)%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2,P<0.01)。术后3个月时,心肌灌注良好组LVEF、左心室心肌SRs分别为(0.60±0.06)%、(-0.96±0.35)s-1,无灌注组分别为(0.41±0.08)%、(-0.43±0.14)s-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9、3.214,P均<0.01);心肌灌注减弱组LVEF、左心室心肌SRs分别为(0.53±0.05)%、(-0.59±0.31)s-1,与无灌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9、2.418,P<0.05)。结论 PCI术后心肌灌注改善与否可以反映心肌功能恢复的趋势,而2DS可较好地定量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钱建芬汤裕华林银康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描记术心肌再灌注
实时心肌声学造影评价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心肌灌注状况对其长期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灌注状况对左心功能和结构改变的长期影响。方法:43例AMI患者急诊PCI术后1周内行实时心肌声学造影(MCE),根据造影剂充盈强度分为灌注正常(14例)、灌注稀疏(18例)、灌注缺损(11例)组。随访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比较组间及组内不同时段LVEF、LVIDD的变化。结果:术后1周时,灌注缺损组LVEF明显低于另两组(P<0.05),LVIDD3组间无明显差异;而术后6个月、12个月时,灌注缺损组LVIDD明显大于另外两组(P<0.05)。与术后1周比较,灌注缺损组LVEF术后12个月时明显下降(P<0.05),LVIDD术后6个月、12个月时明显增大(P<0.05)。结论:AMI患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较差时,其左心收缩功能减弱、左室内径变大;早期行MCE检测有利于对其长期左心收缩功能改变及左室重构的评估。
汤裕华钱建芬林银康周霖珺
关键词:心肌声学造影心肌灌注左室收缩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