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华

作品数:10 被引量:60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疗效
  • 4篇化疗
  • 3篇制剂
  • 3篇晚期
  • 3篇疗效分析
  • 3篇放疗
  • 2篇抑制剂
  • 2篇增敏
  • 2篇晚期胃癌
  • 2篇胃癌
  • 2篇细胞淋巴瘤
  • 2篇腺苷二磷酸
  • 2篇腺苷二磷酸核...
  • 2篇磷酸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瘤
  • 2篇聚合酶
  • 2篇聚腺苷二磷酸...
  • 2篇甲磺酸

机构

  • 10篇江西省肿瘤医...
  • 2篇南昌大学
  • 1篇福建省肿瘤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院
  • 1篇山西省肿瘤医...
  • 1篇教育部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浙江省肿瘤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湖南省肿瘤医...
  • 1篇江苏省肿瘤医...
  • 1篇江西省胸科医...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18...
  • 1篇解放军第一八...

作者

  • 10篇汪华
  • 3篇康恭礼
  • 3篇钟睿
  • 2篇周美秀
  • 2篇盛易明
  • 2篇阮寒光
  • 2篇宋建文
  • 2篇钟晓鸣
  • 2篇谢建国
  • 1篇何侠
  • 1篇李高峰
  • 1篇万爱萍
  • 1篇乔学英
  • 1篇张利玲
  • 1篇曹建忠
  • 1篇李金高
  • 1篇伍钢
  • 1篇周学亮
  • 1篇石梅
  • 1篇黄慧强

传媒

  • 2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江西医药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第九届泛珠江...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旋转容积调强与固定野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汪华康龚礼钟晓鸣袁星星钟睿
放射治疗NK-T细胞淋巴瘤90例疗效分析
2015年
将我院接诊的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研究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化疗治疗,而研究组予以放射治疗,观察记录两组临床效果,以及随访3年时生存率,并对比分析。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随访3年时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实施放射治疗可取得不错的临床效果,而且随访生存率高,值得借鉴。
宋建文周美秀盛易明汪华
关键词:化疗
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4
2017年
目的评价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m GC)的疗效、安全性,并探讨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5例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m G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客观缓解率(ORR)为28.6%,疾病控制率(DCR)为54.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2个月[95%可信区间(95%CI):3.956~6.444]。中位总生存期为7.9个月(95%CI:5.506~10.294)。肿瘤转移部位、数目单个组患者OCR[40.0%(8/20)]优于多个组[13.3%(2/15)],一线治疗后疗效评价有效性组患者ORR及DCR[分别为40.9%(9/22)、77.3%(17/22)]均优于进展组[分别为7.7%(1/13)、15.4%(2/13)],出现继发性高血压组患者ORR及DCR[分别为54.5%(6/11)、81.8%(9/11)]均优于未出现组[分别为16.7%(4/24)、41.7%(10/24)],出现手足综合征组患者ORR及DCR[分别为53.8%(7/13)、38.5%(5/13)]均优于未出现组[分别为13.6%(3/22)、9.09%(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小于65岁患者ORR及DCR与大于或等于65岁患者比较、男性患者ORR及DCR与女性患者比较、体力状态评分(PS)0~1分患者ORR及DCR与PS 2分患者比较、二线化疗患者ORR及DCR与三线化疗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治疗后疗效,肿瘤转移部位、数目为PFS的独立预后因子(P=0.001、0.007)。不良反应主要为手足综合征、恶心、继发性高血压、呕吐等。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在治疗m GC过程中为有效药物,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可控,患者出现手足综合征及继发性高血压可能疗效更好。
阮寒光阮寒光董俊林汪华
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和预后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收集2001年11月至2015年12月,中国淋巴瘤协作组数据库中159例原发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多原发于皮肤软组织(106/159,66.7%)和胃肠道(31/159,19.5%)。Ann ArborⅢ~Ⅳ期和乳酸脱氢酶(LDH)升高的患者比例较高,分别为64.2%(102/159)和47.8%(76/159)。全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43.6%,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27.9%。原发皮肤软组织和胃肠道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41.0%和59.4%(P=0.281),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4.8%和48.3%(P=0.109)。综合治疗较单纯化疗提高了全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58.4%和33.9%,P=0.001)和3年无进展生存率(40.7%和20.7%,P=0.008)。LDH升高、Ann Arbor分期和≥2个结外部位受侵为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DH升高和≥2个结外部位受侵为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失败模式以远处结外器官复发进展为主。结论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和较差的预后,放疗或手术±化疗较单纯化疗可能提高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
赵雨婷王颖亓姝楠杨勇何侠张玉晶黄慧强张利玲伍钢曲宝林钱立庭侯晓荣张福泉乔学英汪华李高峰朱远曹建忠吴君心吴涛朱苏雨石梅徐利明袁智勇苏航宋玉琴朱军李晔雄
关键词:NK/T细胞淋巴瘤化学治疗预后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AG014699提高BRCA2缺陷的胰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AG014699提高含BRCA2基因缺陷的胰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Capan-1和Panc-1 2种胰腺癌细胞株,分成单纯药物组、单纯放疗组、药物联合放疗组,MTT法检测药物IC50,通过细胞克隆形成率分析细胞存活状态,应用免疫荧光法观察H2Ax的形成。结果单药AG014699(≤10μM)对Capan-1细胞有毒性作用,对Panc-1无效应;放疗联合药物组对Capan-1细胞克隆形成率影响最明显,与单药和单放疗组比较(P<0.05),而该差异在Panc-1细胞中不明显(P>0.05);DNA损伤表现为H2Ax形式,提示DNA双链断裂是细胞死亡的主要模式。结论 AG014699对含有BRCA2基因缺陷的胰腺癌细胞Capan-1有放疗增敏作用。
谢建国钟睿万爱萍汪华康恭礼何志坚钟晓鸣
关键词:放射增敏PARP抑制剂DNA修复
Ⅱ~Ⅲ期直肠癌新辅助同期放化疗116例疗效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Ⅱ~Ⅲ期(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经影像学及病理证实的Ⅱ~Ⅲ期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行术前接受同期放化疗。收集完整影像及临床资料,记录肿瘤临床分期、区域淋巴转移、EMVI、CEA、肿瘤占直肠周长比、肿瘤部位、放化疗后疗效及化疗方案等。分析上述因素对无病生存率(DFS)及总生存率(OS)预后影响。结果全组中位无病进展时间及生存时间分别为53个月和64个月,5年DFS及OS分别为57.7%和62.1%。单因素分析显示EMVI、肿瘤部位、肿瘤占直肠周长比、放化疗后PCR是DFS的影响因素(P<0.05);上述因素同样亦是OS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MVI、肿瘤部位、肿瘤占直肠周长比、放化疗后PCR均是DFS及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EMVI阳性、肿瘤部位低位、肿瘤占直肠周长比大于1/2及放化疗后未达到PCR是影响预后的不利因素。
阮寒光阮寒光汪华
关键词:局部晚期直肠癌放疗化疗疗效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二线化疗失败后晚期胃癌疗效观察被引量:28
2017年
目的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m G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家三甲医院胃肠肿瘤诊治中心共入组42例具有完整病历资料的m GC患者,采用多中心、单臂、开放研究方式。治疗方案:每天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850 mg,顿服。28 d为1个周期,所有入组患者至少口服1周期纳入研究。每2周期进行评价,如出现3~4度不良反应,首次药物减量至750 mg/次,再次出现3~4度不良反应,再次将药物减量至500 mg/次,如不能耐受则终止治疗。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PFS)。次要终点包括疾病控制率(DCR)、客观缓解率(ORR)、总生存期(OS)和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服用1~4周期,最终42例患者纳入研究。中位PFS为4.0个月(95%CI为2.85~5.15个月)。中位OS为4.50个月(95%CI为4.03~4.97个月)。2周期后评价局部缓解(PR)4例、疾病稳定(SD)29例、疾病进展(PD)9例、DCR 78.57%、ORR 9.52%。4周期后评价完全缓解(CR)1例、PR 7例、SD 16例、PD 9例、DCR 57.14%、ORR 19.05%。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继发性高血压、手足综合征、乏力、贫血、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腹泻、呕吐、皮肤黏膜改变,转氨酶升高等。因3度以上不良反应药物减量1次为9例,减量2次为4例。不良反应以继发性高血压、转氨酶升高及手足综合征为主,发生率分别为35.71%、45.24%、40.48%。发生3度以上不良反应例数最多者为继发性高血压与转氨酶升高,均为3例,发生率为7.14%,在1~4度总不良反应中的比例为20.0%。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m GC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在进行积极的处理后大多数患者尚可耐受。
阮寒光史芳汪华周学亮邬蒙
关键词:晚期胃癌疗效
24例孤立性浆细胞瘤放射治疗疗效分析
2015年
选取我院接诊的孤立性浆细胞瘤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均符合放射治疗指征,自愿采取该法治疗,且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均予以5年以上随访,对比分析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BP)与髓外浆细胞瘤(EP)临床效果与随访结果及毒副作用。结果 SBP组与EP组随访5年生存率、复发率、转移率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治疗期间毒副作用对比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访5年时,EP组患者无转化多发性骨髓瘤生存率要明显高于SBP组(P<0.05)。放射治疗孤立性浆细胞瘤可取得不错的效果,但SBP患者远期生存率不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周美秀盛易明宋建文汪华
关键词:孤立性浆细胞瘤疗效
高分级脑胶质瘤术后三维适形放疗并同期化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术后高分级胶质瘤的疗效、安全性和预后。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高分级胶质瘤术后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RT-TMZ组34例,RT组30例。RT-TMZ组在三维适形放疗的同时采用TMZ化疗,28d为1个疗程,每例患者共行4~6个疗程的化疗;RT组仅行三维适形放疗。两组患者放疗方法及剂量相同,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均定期随访。结果全脑CT或MRI示实体肿瘤治疗有效率:RT-TMZ组55.6%,高于RT组33.3%。RT-TMZ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3.5%、47%、23.5%,1、2年PFS分别为67.6%、38.2%;RT组1、2、3年分别为53.3%、23.3%、10.0%,1、2年PFS分别为40%、13.3%。1、2、3年生存率和1、2年PF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两组均较轻,耐受性好。术中肿瘤残留患者2年生存率6.7%,无残留患者2年生存率44.5%,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口服TMZ治疗高分级胶质瘤术后患者疗效优于单纯放疗,能提高无疾病生存时间和1、2、3年生存率,不良反应轻微,肿瘤术中切除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
康恭礼龚巧英李国庆吴新生彭世义汪华
关键词:高分级胶质瘤三维适形放疗替莫唑胺化疗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AG014699增加胰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相关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AG014699提高含BRCA2基因缺陷的胰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Capan-1和Panc-1两种胰腺癌细胞株,分成单纯药物组、单纯放疗组和药物联合放疗组,MTT法检测药物IC50,通过克隆形...
汪华钟睿谢建国康恭礼李金高
关键词:放射增敏PARP抑制剂DNA修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