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宏斌

作品数:188 被引量:403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8篇期刊文章
  • 65篇专利
  • 21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5篇金属学及工艺
  • 42篇一般工业技术
  • 7篇电气工程
  • 6篇机械工程
  • 5篇医药卫生
  • 3篇化学工程
  • 2篇冶金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7篇模具钢
  • 26篇合金
  • 15篇热作模具
  • 15篇内耗
  • 14篇热作模具钢
  • 14篇钛合金
  • 13篇电池
  • 13篇燃料电池
  • 13篇羟基磷灰石
  • 13篇淬火
  • 12篇氧化锆
  • 12篇二氧化锆
  • 11篇冷作模具
  • 11篇冷作模具钢
  • 11篇贝氏体
  • 10篇韧性
  • 10篇H13钢
  • 9篇调质
  • 9篇热疲劳
  • 8篇再制造

机构

  • 181篇上海大学
  • 16篇上海出入境检...
  • 6篇杭州市萧山区...
  • 6篇宝钢特钢有限...
  • 6篇畔星科技(浙...
  • 5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东华大学
  • 3篇浙江正达模具...
  • 2篇湖北工业大学
  • 2篇上海海关工业...
  • 1篇装甲兵工程学...
  • 1篇湖北理工学院
  • 1篇装备再制造技...
  • 1篇武汉铁路局
  • 1篇上海海关
  • 1篇江苏通用钢球...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88篇汪宏斌
  • 91篇吴晓春
  • 35篇闵永安
  • 33篇陈卓
  • 21篇吴益文
  • 20篇李重河
  • 18篇鲁雄刚
  • 11篇罗毅
  • 11篇全仁夫
  • 10篇徐凌云
  • 10篇贺进
  • 9篇张捷宇
  • 8篇徐凌云
  • 8篇陈玉华
  • 8篇邓黎辉
  • 8篇杨行玉
  • 8篇李绍宏
  • 7篇陈建亭
  • 7篇陈光耀
  • 7篇彭金明

传媒

  • 18篇上海金属
  • 10篇理化检验(物...
  • 8篇金属热处理
  • 7篇材料热处理学...
  • 6篇机械工程材料
  • 4篇第四届模具实...
  • 3篇钢铁
  • 3篇特种铸造及有...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铸造技术
  • 3篇热加工工艺
  • 3篇物理测试
  • 2篇材料科学与工...
  • 2篇钢铁研究学报
  • 2篇复合材料学报
  • 2篇热处理
  • 2篇第十五届华东...
  • 2篇第六届全国表...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太阳能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0篇2022
  • 7篇2021
  • 4篇2020
  • 9篇2019
  • 9篇2018
  • 3篇2017
  • 14篇2016
  • 10篇2015
  • 11篇2014
  • 8篇2013
  • 6篇2012
  • 7篇2011
  • 20篇2010
  • 12篇2009
  • 15篇2008
  • 12篇2007
  • 18篇2006
  • 11篇2005
  • 1篇2004
1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回火对非调质SG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采用低频力学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并结合JMatPro软件分析了贝氏体型非调质SG钢在350°C回火后的组织及强韧化机制,分析其内耗与温度的关系曲线中Snoek峰、SKK峰及其微观形貌,探讨了贝氏体中铁素体...
汪宏斌薛厂彭金明罗毅吴晓春
关键词:内耗回火贝氏体
文献传递
强化处理对GCr15钢球残余应力和微观组织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实验研究了强化处理后钢球残余应力和微观组织的改变.本文研究了经强化处理后,钢球沿径向表面残余应力大小、残余奥氏体含量及硬度分布;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经表面形变强化后的轴承钢球进行显微组织及裂纹观察.研究表明:轴承钢球次表层残余应力为压应力,随电解抛光深度的增加,逐渐会出现一个最大压应力的峰值,而后压应力值逐渐减小.强化处理过程中会发生应力诱发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但对压应力分布影响不大.将静态Herzt接触理论应用于钢球的动态碰撞强化中,分析探讨钢球裂纹的形成,与实验结果相一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蔡培雷汪宏斌陈卓
关键词:轴承钢残余应力
一种燃料电池用Pt-M球状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用Pt‑M球状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选取SiO<Sub>2</Sub>与PDDA加入到纯水中分散后离心分离,然后将分出的粉末与Pt(acac)<Sub>2</Sub>以及金属M的化合物加入到四甘醇中,...
汪宏斌时思思陈卓秦子威周科
文献传递
热疲劳对40Cr钢磁性能的影响
2013年
研究了汽车连杆常用材料40Cr钢在不同热疲劳阶段其磁性能参数,最大磁感应强度(Bmax)、剩余磁感应强度(Br)和矫顽力(Hc)的变化,并优化了外磁场强度的测量参数。结果表明:检测磁场为25A/cm时,Bmax和Br值随热疲劳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单调减小,且Br曲线的变化幅度大于Bmax曲线的变化幅度,用Br最能表征出材料的热疲劳状态。
吴益文汪宏斌张聪任晨徐凌云吉静
关键词:磁性能热疲劳
含Fe、Cr、Zr合金元素的α+β钛合金及其板材和棒材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Fe、Cr、Zr合金元素的 α+β 钛合金及其板材和棒材的制备方法,其组分的质量百分数为:3.0‑4.5wt%的铝、0.3‑2.0wt%的铁、3.0‑5.0wt%的铬、1.0‑2.0wt%的锆,余量为钛...
李重河王树森鲁雄刚李明阳艾力·瓦杰德王世华耿淑华汪宏斌秦子威
文献传递
高强韧低合金冷作模具钢SDC55的组织和性能被引量:3
2010年
研究了高强韧低合金冷作模具钢的组织和性能。利用JMatpro相图计算辅助进行合金成分设计。运用SEM和TEM等研究了SDC55的微观组织特征和强韧化机制。结果表明,经过淬火回火后,SDC55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着弥散细小的碳化物颗粒,残留奥氏体呈薄膜状包裹在马氏体边缘。经930℃淬火180℃两次两小时回火后,SDC55的冲击韧性达到158 J,硬度达到62 HRC。与D2钢比较,硬度基本相当,韧性显著提高。
邓黎辉汪宏斌李绍宏吴晓春
关键词:冷作模具钢
镀锡板生产过程中的板形分析
2016年
以某镀锡板生产线为研究对象,测量了钢板在平整、镀锡、横切、烘烤等工序前后板形的变化,并对得到的L翘曲值进行了统计和拟合。结果表明:平整过程是决定钢板板形的关键工序,平整后钢板的翘曲值显著下降;镀锡前后对钢卷进行矫直调整,同样能够改善板形。该研究结果对改善镀锡板生产工艺有借鉴作用。
徐凌云王彪张琳琳金曼汪宏斌吴益文
关键词:镀锡板板形翘曲生产过程平整
调质态40Cr钢旋转弯曲疲劳寿命与显微组织的关系被引量:3
2012年
文中对调质态的40Cr钢进行了旋转弯曲疲劳试验,采用透射电镜对经过不同的旋转弯曲疲劳试验阶段的试样进行微观分析,并测定了不同疲劳阶段试样内部的位错密度。结果表明:开始时位错从晶界萌生,向晶内扩展,形成亚晶粒组织。随着旋转弯曲疲劳循环次数增加,位错密度逐渐增加,晶内碳化物也发生明显变形以至破裂。建立位错密度与旋转弯曲疲劳之间的数学方程式,旋转弯曲疲劳所引起的位错密度增殖与疲劳循环次数呈线性正比关系,函数公式为ρ=2.0108×108 N-1.914×108,R2=0.98193。研究结果可供无损检测法制订再制造毛坯剩余寿命判据参考。
吴益文汪宏斌华沂王迎春徐凌云吉静任晨
关键词:40CR钢显微组织位错密度
大截面非调质预硬型塑料模具钢组织对硬度均匀性的影响被引量:13
2008年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截面尺寸为460mm×800mm的非调质预硬型塑料模具钢(NQP钢)模块心部和表层的组织,结果表明,心部组织较表层粗大,表层存在变形带特征,但精细结构均为位错密度较高的贝氏体铁素体板条和板条间不连续的碳化物或残余奥氏体组成,心部贝氏体铁素体板条稍宽于表层。结合NQP钢连续冷却时的相变特点,分析其截面硬度波动在±1.5HRC内的原因在于其有较好的贝氏体淬透性,模块整个截面上都得到了均匀的贝氏体组织,贝氏体板条宽度和位错密度的差异使得其表层硬度稍高于心部。
罗毅吴晓春汪宏斌闵永安
关键词:非调质钢预硬化处理塑料模具钢硬度均匀性
一种铜碳易切削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碳易切削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易切削不锈钢的化学组成(wt%)如下:C 0.1~0.6%,Cr 10.0~20.0%,Cu 1.0~2.0%,Mo 0.0~1.2%,Si0.3~0.9%,Mn 0.4...
吴晓春耿鸿明汪宏斌闵永安
文献传递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