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怡岚
- 作品数:19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音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历史地理更多>>
- 论周小燕声乐教学思想中的整体观
- 声乐艺术重实践性、重个性的特点决定其多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方式,而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的修养、思想、艺术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尤其是教学指导思想的有无,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但关于声乐教学思想的研究过去为很多声乐教师所忽视,导致...
- 涂怡岚
- 关键词:声乐教学思想整体观
- 文献传递
- 为建设人民音乐而努力——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周小燕教授
- 2011年
- 在中国,在世界,作为一个享誉国际乐坛的艺术大师,周小燕闪光的名字和同样闪光的艺术生涯为我们铸造了整整半个多世纪的灿烂辉煌,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生命不息、创造不止的艺术开拓者形象。"周小燕"这三个极平凡的汉字,成为全中国最富于歌唱的名字。
- 涂怡岚
- 关键词:教书育人楷模音乐人民艺术大师艺术生涯
- 启发式教学在周小燕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三)
- 2012年
- 对于周小燕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研究声乐教学方法产生的机制。声乐教学具有个性化传授的特殊性,因此,方法也应与之适应,具有多变性和创新性。
- 涂怡岚
- 关键词:声乐学生声乐技巧歌唱演员云南民歌《白毛女》情绪基调
- 再见了,东方之莺——周小燕先生追思会综述
- 2016年
- 2016年3月4日凌晨零时32分,把一生献给中国声乐教育事业的歌唱家、教育家周小燕先生在上海瑞金医院平静地离开了。3月10日上午,周小燕先生告别仪式在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各界群众千余人满怀悲痛前来送别这位呕心沥血倾情于中国声乐事业的教育家。是日下午,周小燕先生的亲人、同事和各地赶来的学生们聚集在上海音乐学院排演中心,追思这位把一生献给祖国、献给事业、献给学生的伟大老师。
- 涂怡岚
- 关键词:中国声乐
- 从课堂到舞台 从舞台回课堂——中国音乐剧创演与教育刍议被引量:1
- 2011年
- 岁末将至,很多媒体都爱举办一些评选,如果要评选2011年最受关注的文化现象,我想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的上演一定会荣列其中,而且肯定排名靠前。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三个月完成上海、北京的百场演出,票房突破4500万。
- 涂怡岚
- 关键词:中国音乐中央歌剧院专业剧团
- 论周小燕声乐教学整体观的形成和确立
- <正>罗兰德·福斯特(Roland Foster)在其1935年出版的著作中指出:"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唱家,你的思想和你的身体一样,都必须保持一个很积极的状态,灵活的头脑和你的嗓子一样重要"。这里的"头脑",指的就是"...
- 涂怡岚
- 文献传递
- 三种唱法,三个角度——漫议唱法融合
- 2011年
- 关于"三种唱法"的讨论自提出至今,二十年来一直未曾间断。赞成现有"三种唱法"界定清晰的观点认为,这样有利于针对性培养人才,也有利于声乐比赛的公平。反对的观点则认为,"三种唱法"界定模糊,不具有科学性,已经干扰了中国声乐事业的发展。对于唱法的研究和争鸣,这些年逐渐体现在以"
- 涂怡岚
- 关键词:中国声乐声乐比赛通俗唱法声乐训练
- 启发式教学在周小燕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二)
- 2012年
- 在上一篇中笔者介绍了周小燕先生在声乐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三种启发式教学方法:通感法、提问法、母音对比法。周先生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因材施教,也就是根据学生个人条件的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歌唱能力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方法上的调整和创新。
- 涂怡岚
- 关键词:歌唱能力声乐教师提问法通感
- 则其仪表 式其模范--周小燕教授声乐表演、教学、研究70年艺术活动述略被引量:4
- 2008年
- 1935年,18岁的周小燕带着对音乐艺术的满怀憧憬走进了上海国立音专的大门,在跟随俄籍教师波利比科娃学习了一年钢琴之后,1936年,周小燕作为声乐主科的学生,随俄籍教师苏石林开始了声乐学习,也开始了半个多世纪对于声乐表演艺术的探索和实践。在70余年时光中,周小燕经历了声乐学习者、声乐表演者、声乐研究者、声乐教育者的多重身份转变,从一个会唱不会教的演员进步成为会唱能教的教师进而成长为会唱会教的声乐大师。
- 涂怡岚
- 关键词:声乐表演艺术艺术活动仪表模范教学声乐学习
- 中美音乐交流五十年:在“协奏”与“合奏”中建构国家间信任被引量:1
- 2022年
- “信任是国际关系中最好的黏合剂。”音乐是世界各国人民沟通情感、增进互信的重要桥梁。本文以1972年中美签署《上海公报》以来的中美音乐交流为研究对象,以国家间信任建构为理论研究视角,概述两国音乐交流从恢复接触、深入合作到互学互鉴的50年历程,分析音乐交流辅助中美信任生成、发展和修复的过程与机制。尽管中美之间长期缺乏深层战略互信,兼具深度和广度的多元音乐交流促进了两国人民的情感信任和文明互鉴,在建构中美国家间信任的过程中发挥难以替代的协调、稳定与补偿作用。面临中美关系变局和全球疫情的双重挑战,音乐交流的持续与发展有利于守住中美人文交流的下限,协力增加中美合作和互信的空间。
- 涂怡超涂怡岚
- 关键词:音乐交流信任国家间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