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蓬飞

作品数:16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皮肤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瘤
  • 3篇丘疹
  • 3篇腺癌
  • 3篇红斑
  • 3篇表型
  • 3篇病理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瘤
  • 2篇肉瘤
  • 2篇皮肤科
  • 2篇皮损
  • 2篇皮炎
  • 2篇丘疹病
  • 2篇误诊
  • 2篇细胞淋巴瘤
  • 2篇淋巴瘤样丘疹...
  • 2篇瘤样

机构

  • 16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市第五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6篇王琳
  • 16篇温蓬飞
  • 4篇王婷婷
  • 3篇张清颖
  • 3篇黎静宜
  • 2篇吴文超
  • 2篇刘小菁
  • 2篇解瑶
  • 1篇李薇
  • 1篇薛斯亮
  • 1篇刘晓羽
  • 1篇周敏
  • 1篇张文燕
  • 1篇唐源
  • 1篇刘宏杰
  • 1篇蒋献
  • 1篇吴泰相
  • 1篇杨瀚君
  • 1篇张筱雁
  • 1篇张敏

传媒

  • 3篇中华皮肤科杂...
  • 3篇华西医学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毕业后医...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淋巴瘤样接触性皮炎伴肺腺癌1例被引量:1
2016年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8岁。咳嗽,气短5年就诊于某中医院,经反复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后,背部(治疗部位)出现红肿、水疱,自觉瘙痒,并逐渐加重。其后患者相继就诊于多家医院,服用“赛庚啶片、依巴斯丁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等,治疗历时3个月,红肿水疱消退,遗留紫红色浸润性斑块,部分突出皮面,瘙痒重,遂就诊于本科。
张清颖温蓬飞王婷婷黎静宜王琳
关键词:接触性皮炎肺腺癌复方甘草酸苷片穴位敷贴疗法冬病夏治
“三阴性”乳腺癌术后皮肤转移长期误诊一例被引量:2
2013年
患者女,44岁。因左乳腺癌术后8个月、左胸部红斑2个月,于2012年6月就诊于我科。8个月前患者洗澡时扪及左侧乳腺尾部包块,蚕豆大小,无红肿热痛,就诊于某市级医院,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双乳腺体增生,双乳皮下假体渗漏、机化。患者曾于2011年10月行“注射式隆乳材料清除术+左乳肿物切除术”,术中冰冻组织病理学查见癌细胞,遂行“左乳保留乳头乳晕改良根治术”。
张清颖温蓬飞王琳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皮肤转移误诊
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被引量:2
2018年
报告1例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患者女,46岁。双侧腹股沟红斑、条索状肿块伴疼痛1年。皮肤科检查:双侧腹股沟浸润性红斑,左侧腹股沟可触及4 cm×10 cm条索状质硬肿块,表面皮肤松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大量淋巴样细胞浸润,可见淋巴细胞亲表皮现象,真皮内可见散在多核巨细胞。免疫病理示淋巴样细胞CD2、CD5及CD4均阳性;多核巨细胞CD68/PGM-1阳性。弹性纤维染色可见部分区域弹性纤维减少。TCR-γ基因重排示克隆性扩增峰。诊断: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
张筱雁温蓬飞王琳
关键词:皮肤松弛症肉芽肿性
面部毛母质瘤一例
2014年
患儿女,9个月,因发现左下睑包块3个月就诊.患儿3个月前左下睑不慎被撞击出现皮肤淤斑,未予特殊处理,1个月前感冒后原撞击部位出现一个质硬包块,突出皮面,无破溃,伴轻压痛.至我院就诊.初诊为血管瘤?建议活检,组织病理报告: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中层局限性区域胶原纤维间隙明显增宽,血管轻度增生,有散在扩张的淋巴管,小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AB染色阴性.疑为横纹肌肉瘤.彩超检查,结果:肿块血管丰富,初步诊断为血管瘤?鉴于临床表现、彩超与病理报告明显不符合,建议患者行肿块切除后再行组织学检查.患儿既往体健,家族中无遗传性疾病史及类似疾病患者.
周沁田温蓬飞王琳
关键词:组织学检查病理报告横纹肌肉瘤浆细胞浸润血管瘤皮肤淤斑
淋巴瘤样丘疹病皮损中不同部位不同表型的肿瘤细胞克隆来源的相关性探讨
温蓬飞王婷婷杨瀚君王锐男周敏吴文超刘小菁王琳
敷贴中草药引发的淋巴瘤样接触性皮炎合并肺腺癌1例
张清颖温蓬飞黎静宜王琳
干扰素治疗蕈样霉菌病的系统评价
2011年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方法,评估干扰素(IFN)治疗蕈样霉菌病(M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截止2010年5月的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方法,纳入所有比较IFN与其他方法治疗MF的随机对照试验及临床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0.2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符合标准的已发表文献,包括142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IFNα-单独使用对MF的疗效优于安慰剂组[OR=69.36,95%CI(3.71~1 296.64)]及地精丹方剂[OR=35.53,95%CI(1.78~710.56)];而IFNα-与胸腺肽[OR=15.11,95%CI(0.71~322.61)]及IFNα-+阿维A酯[OR=3.10,95%CI(0.79~12.12)]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FN-γ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与单用NB-UVB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5.00,95%CI(0.46~485.32)]。90%的患者出现轻度"流感样症状"的不良反应,多可缓解及消退。结论 IFN是目前治疗MF的一线用药,疗效确切且大部分患者耐受性较好。
温蓬飞余佳穆潺吴泰相王琳
关键词:干扰素蕈样霉菌病淋巴瘤T细胞
以红斑为表现的多菌型麻风1例分析
2010年
温蓬飞王琳
早期先天梅毒1例
2009年
温蓬飞王婷婷王琳
关键词:早期先天梅毒面部红斑入睡困难母乳喂养外阴溃疡右大腿
纤维肉瘤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一例被引量:3
2010年
患者女,36岁.因背部反复发生丘疹、结节12年,于2009年2月至我科就诊.12年前无明显诱因于背部出现淡红色绿豆大结节,无自觉症状,结节逐渐长大至花生米大小,于当地医院行肿物切除术(具体不详),未作组织病理检查.切口愈合过程中逐渐出现"瘢痕组织"增生,伴有轻度疼痛和瘙痒.8年前在原切口部位又出现类似结节,再次于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示"炎性水肿".
温蓬飞王琳
关键词: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组织病理检查瘤型切口部位肿物切除术大结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