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气管
  • 2篇心病
  • 2篇气管切开
  • 2篇气管切开术
  • 2篇切开
  • 2篇切开术
  • 2篇危重
  • 2篇危重病
  • 2篇危重病患者
  • 2篇经皮扩张
  • 2篇经皮扩张气管...
  • 2篇经皮扩张气管...
  • 2篇病患
  • 1篇低血容量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酶
  • 1篇心肌酶活性

机构

  • 4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沙湾县人民医...

作者

  • 7篇玉素甫江
  • 4篇张晓霞
  • 4篇杨建中
  • 4篇彭鹏
  • 2篇李文超
  • 2篇艾克柏尔
  • 1篇刘涛
  • 1篇秦淑蓉
  • 1篇米也塞尔
  • 1篇李吉明
  • 1篇艾克拜尔
  • 1篇左红
  • 1篇高冉冉
  • 1篇艾克伯尔
  • 1篇程涛

传媒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新疆医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胸膜活检对96例渗出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2009年
资料与方法 2000年3月-2008年12月先后通过经皮针刺胸膜活检患者96例,其中男547例,女42例;年龄15~81岁,平均40.8岁;病程2天~6个月。临床表现:咳嗽89例,胸闷、呼吸困难72例,胸痛76例,发热45例,双侧胸腔积液10例,咯血12例,临床初步诊断结核性胸膜炎90例,怀疑恶性胸腔积液6例。
刘涛玉素甫江
关键词:渗出性胸腔积液双侧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膜炎恶性胸腔积液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张晓霞杨建中彭鹏艾克伯尔玉素甫江
关键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危重病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急危重患者皮肤切口困难气道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与传统气管切开术在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不同的危重病患者实施了PDT,同时观察患者术中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血压及手术时间和并发症。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7.5~10.4min。术中并发症主要有缺氧、低血压、导管误放等;术后近期并发症主要有出血和皮下气肿等;术后远期并发症主要有术口感染、导管堵塞等。结论 PDT操作简单、方便、快速、高效,既适应院内急救、也适应院外急救的建立人工气道较安全的方法。
张晓霞杨建中彭鹏艾克柏尔玉素甫江
关键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危重病
气管插管术前快速补液对呼吸衰竭合并低血容量状态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合并低血容量状态患者气管插管术前进行容量实验,并进行快速补液对其出现低血压的判断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9—01—2012—06就诊于急救中心拟行气管插管术并考虑低血容量状态的呼吸衰竭患者308例,按照低血容量休克指南所定分级,2名医师根据患者血压、脉压、心率、尿量和神经系统症状情况确定是否进行容量试验和快速补液,并按照是否在气管插管前行容量试验及快速补液分为两组。组1为气管插管前未进行容量试验和快速补液组(n;161);组2为气管插管前进行容量试验并快速补液组(n=147)。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值、既往疾病、气管插管术前后补液量、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乳酸浓度及呼吸频率等指标,同时观察术后是否发生低血压及发生低血压后恢复时间等参数。结果在两组年龄、性别、BMI值均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m乳酸(Lac)、术前术后补液量、发生低血压后恢复时间、低血压发生的例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未行补液患者出现低血压风险是补液患者的12.874倍,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短的患者发生低血压风险降低。结论容量试验可以快速判断呼吸衰竭是否合并低血容量状态,在呼吸衰竭合并低血容量状态的患者气管插管前进行适量补液可以减少插管后出现低血压的发生率。
杨建中李文超彭鹏张晓霞艾克柏尔玉素甫江米也塞尔高冉冉
关键词:快速补液呼吸衰竭低血容量气管插管
无痛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廖新慧玉素甫江
关键词:无痛性心肌梗死AMI诊断慢性肺心病心肌酶活性肌钙蛋白肌红蛋白
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相关性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尿酸浓度及观察血尿酸增高是否可作为冠心病严重程度客观生化指标,进而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我院200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冠心病(经冠脉造影、心电图及心肌梗死病史明确)的患者110例,另选正常对照组100例,对其血尿酸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排除对象:痛风、肿瘤、血液病、口服利尿剂及其他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等因素。所有患者抽取空腹静脉血,比较两组间的血尿酸水平。结果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尿酸水平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中血尿酸水平明显增高;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左红秦淑蓉玉素甫江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尿酸
下腔静脉扩张指数在脓毒症休克性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扩张指数在脓毒症休克性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EICU收治的确诊为脓毒症休克且已于液体复苏开始即刻及其后24h时应用床旁超声测量了下腔静脉吸气及呼气时管径的成年患者62例,按照自液体复苏后24h时下腔静脉扩张指数(dIVC),dIVC≥9%组为H组,dIVC〈9%组为L组,收集液体复苏即刻及其后24h时的血肌酐(Scr)值、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APACHEⅡ评分、血清乳酸(Lac)水平并统计AKI发生率、EICU内病死率及其确诊后28d病死率,观察dIVC对EICU内脓毒症休克性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及对其预后所产生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中共有41例发生AKI,其中L组和H组分别为26例、15例,L组AKI发生率高于H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47,P〈0.05);所有患者中有23例在EICU内发生死亡,其中L组为16例(48.5%),H组为7例(24.1%),L组明显高于H组(x^2=3.921,P〈0.05);两组患者确诊28d后共死亡29例,L组和H组分别死亡18例(54.5%)、11例(37.9%),L组患者病死率虽高于H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11,P〉0.05)。确诊28d后死亡的患者中,发生AKI患者23例,而未发生AKI患者有6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26,P〈0.05)。结论脓毒症休克性AKI可加重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不良预后,而过低的dIVC町增加脓毒症休克性AKI的发生风险,进而加重其不良预后。所以,在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追求过低的dIVC,以免加重其不良预后。
程涛张晓霞玉素甫江杨建中艾克拜尔李文超李吉明彭鹏
关键词:脓毒症休克血流动力学急性肾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