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会仁

作品数:32 被引量:292H指数:12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0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8篇种源
  • 11篇地理变异
  • 11篇种源试验
  • 10篇落叶松
  • 6篇扦插
  • 6篇区划
  • 6篇种源选择
  • 6篇繁殖技术
  • 6篇白桦
  • 6篇长白落叶松
  • 5篇扦插繁殖
  • 5篇种源区划
  • 5篇胡桃楸
  • 4篇兴安落叶松
  • 4篇云杉
  • 4篇红皮云杉
  • 3篇地理变异规律
  • 3篇扦插繁殖技术
  • 3篇子代
  • 3篇繁殖

机构

  • 3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辽宁省林业学...
  • 1篇吉林省林业勘...
  • 1篇吉林省林科院
  • 1篇绥化林业技工...

作者

  • 32篇王会仁
  • 14篇杨书文
  • 14篇刘桂丰
  • 10篇杨传平
  • 9篇彭宏梅
  • 9篇夏德安
  • 7篇李景云
  • 6篇张靖
  • 5篇张世英
  • 5篇李俊涛
  • 3篇滕文华
  • 3篇于海滨
  • 3篇邵顺流
  • 3篇杨立学
  • 3篇刘吉春
  • 3篇詹亚光
  • 3篇王秋玉
  • 2篇于秉君
  • 2篇姜静
  • 2篇孙洪志

传媒

  • 21篇东北林业大学...
  • 4篇森林工程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防护林科技
  • 1篇林业科技
  • 1篇林产化学与工...
  • 1篇宁夏农林科技
  • 1篇辽宁林业科技

年份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0篇1991
  • 4篇1990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松天然林生长变异及早期选择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究红松早期选择的适宜年龄。[方法]对小兴安岭5个种源25株红松天然林个体进行了调查。[结果]红松天然林个体的生长变异随年龄增大而减小,40年是个体生长从激烈分化转为相对平稳的转折年龄。根据变异系数、相关系数和选择效率3个指标的分析,初步确定红松天然林早期选择的最佳年龄40年。可用40年的树高和胸径平方预估150年的材积。[结论]为红松选择优树、确定遗传改良试验鉴定年龄等育种手段提供了理论依据。
周佳王会仁侯丹夏德安
中国兴安落叶松分布区外种源试验研究(Ⅰ)——地理变异规律与最佳种源的选择被引量:4
1990年
本文以兴安落叶松自然分布区内16个种源8a生于代的生长、形态和适应性、抗性等性状为材料,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趋势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兴安落叶松种内地理变异的规律与模式。经向偏东,纬向偏南的小兴安岭东南部种源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枝叶茂盛的特点,呈现明显的经向为主,纬向为辅,经纬双向连续渐变;利用筛选的各类特征的代表性状与主要气候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兴安落叶松种源子代变异的主要因素是水份和气温,休现了种源子代综合性状与气候因子的高度适应,反映了干湿、冷暖气候生态的变化模式。文中还根据生长性状及综合指数的选择结果,提出了帽儿山林区及毗邻地区的最佳种源为友好、乌伊岭种源。并据各类特征代表性状的PCA结果将全部参试点(16个)的兴安落叶松种源划分为四大类群(种源组):即大兴安岭北部种源组;大兴安岭中南部种源组;大小兴安岭过渡种源组和小兴安岭东南部种源组。并以小兴安岭东南部种源组为最佳种源组(包括友好、乌伊岭和鹤北种源)。
杨书文杨传平张世英彭宏梅李俊涛夏德安刘桂丰王会仁
关键词:兴安落叶松种源地理变异种源试验
全文增补中
帽儿山地区21年生兴安落叶松种源试验被引量:19
2002年
利用兴安落叶松自然分布区内 17个种源 2 1年生的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性状及树干通直度进行方差分析 ,其结果是 ,种源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并运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兴安落叶松地理变异规律 ,结果表明 :兴安落叶松的生长性状与纬度呈负相关 ,与经度呈正相关 ;呈明显的经向为主 ,纬向为辅 ,经纬双向连续渐变的特点 ;利用生长性状材料结合 17个种源的地理位置对种源进行聚类分析 ,将各种源在 2 .7遗传距离上分成 3个种源区 :即大兴安岭南、西、北部种源区 (编号为Ⅰ ) ;小兴安岭北部、大兴安岭东部种源区 (编号为Ⅲ ) ;小兴安岭东南部种源区 (编号为Ⅳ ) ,用LSD法对各种源进行多重比较 ,结合综合指数法 。
杨传平姜静唐盛松李景云王会仁
关键词:兴安落叶松种源试验地理变异种源区划
胡桃楸地理变异规律及最佳种源的初步选择被引量:17
1990年
通过对帽儿山试验林场胡桃楸种源试验幼树资料的研究表明:胡桃楸的生长性状,适应性状和形态性状分别与经度、纬度呈显著负相关,表现出以经向变异为主,纬向变异为辅,经纬双向渐变的趋势。同时为帽儿山及毗邻地区造林用种初步选出了最佳种源。
杨书文刘桂丰张世英王会仁彭宏梅杨传平夏德安张靖
关键词:胡桃楸种源试验地理变异种源选择
胡桃楸早期选择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1990年
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天然林和人工林各10和12株优势木的树干解析材料分析表明:高、径生长由剧烈分化到相对平稳的转折年龄天然林为15a,人工林为12—14a,幼成龄相关系数随幼期年龄的增加而增大,增大速率依不同类型的相关和不同起源的林分而异,人工林6与22a树高相关就达显著水平,早期选择效率随幼龄增加,人工林呈“峰状”分布,天然林则依次下降。初步确定该地区胡桃楸最佳早期选择龄天然林为15a,人工林为14a,
杨书文刘桂丰赵克尊于秉君李俊涛王会仁夏德安
关键词:胡桃楸
全文增补中
长白落叶松优树自由授粉子代评比试验
1990年
本文在落叶松种间和长白落叶松种源选择的基础上,开展了56株优树自由授粉子代评比工作。对4年生各家系树高显著性测定表明,在1%水准上家系间差异达极显著,优于对照树高的有34个家系,占家系总数的59.6%。通过家系的表型来评定母本的遗传品质,表现出母本具有较优良的遗传特性。初步为第一代无性系种子园和新建第一代无性系改良种子园以及将子代测定林改建为实生苗种子园提供依据和物质基础。
王会仁李森友杨书文刘桂丰杨传平张靖邓振强
关键词:长白落叶松种源优树家系子代测定种子园
全文增补中
白桦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Ⅰ)被引量:23
1994年
通过白桦嫩枝扦插及移栽试验、对影响插穗生根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使用生根促进剂和枝条的幼化状态对生根率有显著影响。扦插苗的成活率在不同的移栽时间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用伐根的当年生半木质木萌条扦插生根效果最好,平均生根率在70%以上。移栽成活率为62.5%。
詹亚光李景云刘吉春李莉滕文华王会仁秦泗华刘玉喜
关键词:白桦扦插繁殖
15年生红皮云杉种源的地理变异及种源选择被引量:4
1997年
对红皮云杉(PiceaKoraiensisNakai)第一次种源试验的3个代表试验林,8个种源15年生子代生长性状的调查分析表明:红皮云杉天然分布区内存在着遗传变异;影响种源生长性状变异的主要地理因子为纬度和海拔;对3个试验林种源生长性状的遗传稳定性分析表明:高产稳产型种源仍然是柴河、天桥岭。
王秋玉吴月亮蔡宝明王会仁刘吉春
关键词:地理变异种源选择红皮云杉
中国兴安落叶松分布区外种源试验研究—种源区的划分
1991年
本文在“中国兴安落叶松分布区外种源试验研究(Ⅰ)——地理变异规律与最佳种源选择”的基础上,根据帽儿山参试点9年生兴安落叶松种源子代,综合性状的主分量分析结果,将兴安落叶松全分布的自然区域划分成4个种源区。它们是:内蒙古大兴安岭种源区(编号Ⅰ);黑龙江大兴安岭种源区(编号Ⅱ);小兴安岭西北部种源区(编号Ⅲ)和小兴安岭东南部种源区(编号Ⅳ)。文章还对各种源区的遗传特点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种子调拨的意见。
杨书文杨传平张世英张靖于海滨王会仁
关键词:兴安落叶松种源
2年生白桦种源的地理变异被引量:21
2001年
在“八五”期间对白桦所做全分布区种源试验的基础上 ,又做了一次局部分布区的种源试验。试验选取来自 7个省份的 16个种源 ,在 3个试验点定植。对 16个种源的 2年生幼树高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表明 ,各种源间的差异极显著 ;利用幼树高与种源的地理因子 (经、纬度 )、气候因子 (温度、积温、降水、湿度、日照、无霜期 )作相关分析 ,研究白桦种源的地理变异 ,发现幼树高与纬度呈负相关 ,与经度呈正相关 ,温度与无霜期是影响地理变异的主要气候因子。初步判断 ,白桦的地理变异符合经纬向双重渐变的模式 ,反映了冷—暖的气候生态模式 。
朱翔杨传平李忠庞志慧赵云王会仁李景云
关键词:白桦种源试验地理变异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