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俊华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技术
  • 1篇诱导气管插管
  • 1篇愈合
  • 1篇镇痛
  • 1篇软组织
  • 1篇软组织创面
  • 1篇生物半透膜
  • 1篇术后
  • 1篇术后镇痛
  • 1篇气管
  • 1篇气管插管
  • 1篇氢吗啡酮
  • 1篇全麻
  • 1篇全麻诱导
  • 1篇全麻诱导气管...
  • 1篇吗啡
  • 1篇难愈性
  • 1篇难愈性创面
  • 1篇封闭引流

机构

  • 2篇承德医学院附...

作者

  • 2篇王俊华
  • 1篇霍峰
  • 1篇张鸿霞
  • 1篇戴文英
  • 1篇冯欣姝
  • 1篇李艳
  • 1篇王平
  • 1篇陈凤平
  • 1篇杨玲

传媒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求医问药(下...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氢吗啡酮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及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2017年
目的观察盐酸氢吗啡酮对全身麻醉(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应激反应的变化及氢吗啡酮和芬太尼联合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择期全麻行口腔颌面部肿物切除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氢吗啡酮1组、氢吗啡酮2组和芬太尼组,每组20例。建立静脉通路后,氢吗啡酮1组静脉注射氢吗啡酮0.2mg,氢吗啡酮2组静脉注射氢吗啡酮0.4mg,芬太尼组静脉注射芬太尼0.2mg,5min后常规诱导气管插管。记录患者入室后5min(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3min(T4)、插管后5min(T5)、插管后10min(T6)7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术后镇痛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芬太尼组及氢吗啡酮联合芬太尼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芬太尼组给予芬太尼1.0mg,氢吗啡酮联合芬太尼组给予氢吗啡酮1.6mg、芬太尼0.5mg,总量150mL,记录术后2、4、8、12、24h各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RSS)、PCA按压次数等,观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MAP、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氢吗啡酮2组不同时间点MAP、HR较平稳。术后镇痛两组患者VAS、RSS、PCA有效按压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氢吗啡酮联合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4mg盐酸氢吗啡酮和0.2mg芬太尼均能有效减弱全麻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且氢吗啡酮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对MAP、HR的影响更小,全麻诱导插管更为平稳。适合用于口腔外科术后镇痛。
李艳王平杨玲霍峰王俊华
关键词:氢吗啡酮气管插管术后镇痛全麻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难愈性创面患者的护理体会被引量:1
2012年
负压封闭引流(vaccum sealing drainage VSD)是用内含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覆盖或填充皮肤或缺损软组织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密闭空间,通过连接负压源,利用可控制的负压促进创面愈合的治疗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自2010年8月至2012年2月共计应用VSD技术治疗难愈性创面20例,其中慢性溃疡12例,热压伤2例,压疮6例。患者手术平均次数为1-2次,可保持有效引流5-7天,患者均痊愈出院。
冯欣姝陈凤平张鸿霞戴文英王俊华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难愈性创面促进创面愈合软组织创面生物半透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