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华 作品数:7 被引量:9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更多>>
汇率传递、币值稳定与货币政策权衡 2021年 运用Gopinath et al.(2016)开发的主导货币范式(DCP)对汇率传递(ERPT)进行理论分析,并运用状态空间计量模型进行验证发现:我国汇率传递系数具有时变特征,长期保持低位稳定趋势;进口价格和通胀率受汇率传递影响较为一致,但出口价格汇率传递由正变负;汇率变化对国内物价的传递方向和程度在不同供求环境和政策环境下具有不同的反应机制。进而提出建议:权衡货币政策时应加强汇率传递监测,还要把握汇率传递对利率环境的状态依赖性。 王兴华关键词:汇率传递 币值稳定 货币政策 跨境资本流动监管中“双支柱”的冲突与协调 被引量:3 2020年 “双支柱”调控框架中货币政策侧重稳定物价,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宏观审慎政策侧重逆周期调节以防范系统性风险,目标并不尽一致。针对跨境资本流动冲击,在一个经济周期里两种政策可能会产生冲突:复苏阶段产生I型冲突,即扩张的货币政策与扩流入的宏观审慎政策两者可能存在冲突;经济高涨阶段产生II型冲突,即紧缩的货币政策与控流入的宏观审慎政策两者可能存在冲突。运用我国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近些年以来存在4次可能产生冲突的时机:2010年3季度至2012年2季度、2014年3季度、2015年1季度和2018年2季度。最后提出通过识别风险、加强政策目标设计与协调、降低协调成本三大措施,促进双支柱在跨境资本流动领域良好运行。 王兴华关键词:宏观审慎政策 货币政策 跨境资本 让人民币“靓”起来──人行渭南市中心支行提高人民币整洁度工作纪实 2001年 王兴华关键词:人民币 整洁度 跨境资本流动、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工具启停时机 被引量:1 2020年 正确地理解和识别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对于启动外汇宏观审慎工具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改变以往偏重短期分析的思路,以真实周期模型(RBC)和泡沫模型(Bubble Model)相结合的方式,论证跨境资本流动领域系统性风险的积累机制:短期资本在长期资本流入到一定阶段才制造并放大泡沫,直至当流向出现逆转时泡沫破裂,明斯基时刻到来。进而运用我国数据对其进行了识别和刻画,并与传统衡量外汇市场风险的EMP进行比较,发现依据以上模型构建的跨境资本领域系统性风险指数在提示宏观审慎工具的启停时机上比EMP更为优越。 王兴华关键词:跨境资本流动 我国货币政策松紧度综合指数的构建——基于网络爬虫和文本挖掘 被引量:1 2019年 本文通过网络爬虫采集数据,基于文本挖掘,从货币政策客观因子与货币政策主观因子角度出发,探索构建货币政策松紧度预期指数。主观因子由两个子因子构成,即从新浪微博文本挖掘得到的货币政策专家指数因子与根据百度指数整理计算得到的货币政策网络指数因子。客观指数也由两个子因子构成,即从不同期限的同业拆借利率得到的Shibor主成分因子与从不同期限的国债收益率得到的国债利率均值因子。研究发现,将专家指数因子拆解为横向判断货币政策取向现状与纵向预期货币政策方向选择,并且赋予主观因子较大权重,赋予客观因子较小权重,以此拟合得到的两个货币政策松紧度综合指数有较好的现实解释力和实践参考价值。 张琦 丁立贵 王兴华关键词:网络爬虫 文本挖掘 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工具原理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3 2019年 本文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工具原理和传导机制、实施进程进行了总结,并在衡量风险的基础上,运用虚拟变量进一步评价了政策效果。总体而言,当前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产生了逆周期的影响,有助于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但是相对跨境资本流动压力变化而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单个政策工具中,效果最强的是MPA及无息风险准备金;政策组合中,境外金融机构境内存放的准备金率与外汇头寸管理同时使用效果较好。 王兴华关键词:跨境资本流动 宏观审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