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卒中急性期肺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9年
- 急性肺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卒中后因呼吸中枢的神经通路中断或间接作用致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血液动力学异常,进而引起缺氧状态,将明显增加急性期患者死亡率,延长住院时间,导致心肺功能、体适能下降、自主活动时间不足,进一步影响神经功能恢复,还会增加卒中再发风险。本文拟卒中后急性期肺功能障碍的可能原因、呼吸病理机制、评估以及肺康复治疗进行综述,为卒中后的临床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李莉王大明李永祥宋杰张梦也陆双双
- 关键词:脑卒中肺功能障碍电阻抗断层成像体外膈肌起搏器
- 球囊扩张术结合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术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经吞咽X线荧光透视诊断为环咽肌失弛缓症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注水方式使12号双腔气囊导尿管球囊充盈以扩张环咽肌,并结合门德尔松、Shaker训练手法等综合手段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评估吞咽功能。结果 20例患者治愈15例,有效5例;治疗后饮水试验分级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后吞咽障碍分级评分高于治疗前,咽通过时间从治疗前0.28s缩短到治疗后的0.16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球囊扩张术结合门德尔松手法、Shaker训练法等综合康复手段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导致的吞咽功能障碍。
- 施爱群王福生王大明胡浩宇
- 关键词:球囊扩张术手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
- 扩散张量成像评估脑卒中运动功能研究新进展被引量:2
- 2019年
-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缺损是脑卒中致残的主要原因,在临床量表评估之外,运用影像学方法评估运动功能以早期预测临床结局,为康复干预提供依据正成为新兴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从扩散张量成像(DTI)角度,围绕该技术在预测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监测治疗反应及评估白质纤维束重塑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旨在为临床合理应用该技术,指导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 张梦也王大明宋杰李永祥李莉陆双双
- 关键词:脑卒中扩散张量成像各向异性
- 急性脑血管病的连续脑电图监测被引量:3
- 2007年
- 连续脑电图(CEEG)运用于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监护已有近30年时间,但临床上尚未将其作为常规监测手段。近15年来,CEEG技术已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在实时监测急性缺血和癫癎方面,为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方向。文章就CEEG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做了简要评述。
- 王大明胡浩宇
- 关键词:连续脑电图急性脑血管病缺血癫痫
- 不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中弥散张量成像的临床应用
- 2014年
- 康复训练后,不完全性颈髓损伤(incomplete cervical cord injury,ICCI)患者的运动功能可有改善.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已是中枢神经系统诊断领域的重要补充手段,为临床及科研带来了丰富的信息.本文通过观察ICCI患者康复过程中颈髓DTI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的变化,探讨DTI对ICCI患者康复疗效预测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 施爱群王福生胡浩宇王大明李捷
-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康复治疗颈髓损伤伤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各向异性分数
- 吞咽相关脑电分析研究进展
- 2020年
- 吞咽障碍在脑血管意外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本文回顾国内外文献,从脑电角度阐述吞咽的病理生理机制,分析了口腔前期、口腔准备期、口腔期、咽期及食管期这五个吞咽分期以及运动想象任务下的相关皮质活动,包括事件相关电位、运动相关皮质电位、皮层震荡以及功能连接脑网络,旨在利用脑电技术为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功能评估及诊断治疗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 陆双双王大明宋杰李莉李莉许丽
- 关键词:吞咽脑电事件相关电位
- 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弥散张量成像与长期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脑卒中后锥体束的继发性变性与卒中预后有关,其中卒中后1个月时的继发性变性与脑卒中长期预后的关系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评估发病后1个月时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锥体束继发性损害程度,分析其与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有偏瘫体征的首次发病亚急性期卒中病例,在其距发病1个月时,基于感兴趣区方法在大脑脚锥体束解剖学区域测定两侧各项异性值(fractional anisotropy,FA),于发病后6个月时随访评定预后。其中,运动障碍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中的肢体运动功能条目(motor subindex of NIHSS,m-NIHSS)评定,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采用功能独立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s,FIM)评定,功能预后用改良Ranking量表(modified ranking scale,mRS)评定。结果病灶侧FA值显著低于非病灶侧FA值(P<0.001),病灶侧与非病灶侧的FA比值(ratio of fractional anisotropy,rFA)与6个月时的m-NIHSS、FIM、mRS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01,r=-0.741;P<0.001,r=0.670;P<0.001,r=-0.648)。结论发病1个月时的弥散张量成像检查在预测脑卒中患者的长期预后,特别是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方面可能具有潜在的价值。
- 罗芳富胡浩宇王大明
- 关键词:脑卒中弥散张量成像预后大脑脚
- 六味地黄丸加减中药膏方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效果观察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加减中药膏方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PD)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肝肾阴虚型PD患者92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多巴丝肼片,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六味地黄丸加减中药膏方。比较两组疗效、统一帕金森病量表评分(UPDRS)、帕金森病睡眠量表评分(PDSS)、自主神经功能量表(SCOPA-AUT)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UPDRS、SCOPA-AUT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D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六味地黄丸加减中药膏方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肝肾不足型PD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且服用方便,较安全。
- 张薇王大明赵瀛
- 关键词:帕金森病六味地黄丸加减中药膏方多巴丝肼片
- 脑卒中患者运动网络和默认网络的功能连接变化被引量:1
- 2018年
-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目前,脑卒中后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机制尚不清楚,影响脑卒中后功能康复的因素有病灶大小和部位、局部血流情况、运动通路的完整性、继发轴突变性以及神经可塑性等。
- 宋杰王大明李永祥李莉张梦也
- 关键词:脑卒中保健知识疾病健康
- 持续脑电图监测中α波百分比变异度预测幕上自发性颅内出血长期预后
-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卒中单元内收治的首次急性幕上自发性颅内出血(supratentorial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病例的早期持续脑电图监测(Continuous electroenc...
- 王大明胡浩宇胡娅娜吕莉君郑水红朱郎宁王京鹤
- 关键词:脑出血预后神经电生理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