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如良

作品数:31 被引量:14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肿瘤
  • 8篇腺癌
  • 7篇乳腺
  • 6篇乳腺癌
  • 6篇细胞
  • 5篇乳腺肿
  • 5篇乳腺肿瘤
  • 5篇腺肿瘤
  • 5篇化疗
  • 5篇基因
  • 5篇骨转移
  • 5篇恶性
  • 4篇晚期
  • 4篇甲基化
  • 4篇粪便
  • 4篇肝癌
  • 3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疗法
  • 3篇免疫

机构

  • 18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解放军总医院...
  • 3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解放军第30...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涿州市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0篇王如良
  • 20篇肖文华
  • 18篇朱建华
  • 14篇李秋文
  • 9篇郝怡鑫
  • 8篇李留树
  • 6篇段昕妤
  • 6篇赵慧霞
  • 5篇叶明
  • 5篇孙君重
  • 4篇杜楠
  • 4篇董伟伟
  • 3篇宋三泰
  • 3篇江泽飞
  • 3篇付艳
  • 3篇李光辉
  • 2篇成翠香
  • 2篇赵惠霞
  • 2篇叶明
  • 2篇康欢荣

传媒

  • 3篇临床肿瘤学杂...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现代康复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解放军保健医...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1
  • 1篇2000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球囊后凸椎体成形术对椎体转移癌患者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的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后凸椎体成形术(PKP)在缓解椎体转移癌患者疼痛和功能恢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8例椎体转移癌患者接受了PKP治疗。记录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止痛药物应用比例、疼痛程度、止痛药用量和活动能力。结果:45个椎体的PKP手术均1次成功。术后1周13例(46.4%)患者疼痛完全缓解,13例(46.4%)明显缓解。术后止痛药物应用比例、疼痛评分、活动能力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PKP能快速缓解椎体转移瘤引起的疼痛,增强病椎强度和稳定性,预防病椎进一步压缩骨折,具有简单、安全、有效等优点。
朱建华肖文华孙玉鹏郝怡鑫王如良李秋文彭秀梅
关键词:脊柱转移癌疼痛
大剂量甲孕酮治疗晚期耐药乳腺癌的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09年
朱建华肖文华王如良李秋文
关键词:乳腺肿瘤甲孕酮
多发骨转移癌的综合治疗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多发骨转移癌的治疗方法及疗效,并分析影响骨转移癌疗效及生存的因素. 方法:1、综合治疗组共31例.化疗方案根据原发灶及病理类型不同而异,肺腺癌多以NVB+DDP,MMC+VDS+DDP,泰素+DDP方...
朱建华李留树王如良
关键词:骨转移癌化疗
文献传递
恶性黑色素瘤生物化疗的临床研究初探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观察并比较Ⅲ、Ⅳ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应用生物化学治疗、生物治疗或化学治疗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分析82例Ⅲ、Ⅳ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化学治疗(顺铂、氮烯咪胺、吉西他滨),生物治疗(白介素2、干扰素α、树突状细胞疫苗)或生物化疗(上述两者结合)的临床疗效。其中生物化疗组32例、生物治疗组26例、化学治疗组24例。中位随访时间2年(1~4年)。结果近期疗效:生物化疗组有效率(RR)为71.9%,与生物治疗组(RR46.2%)和化学治疗组(RR54.2%)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远期疗效:生物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MST)为34个月,与生物治疗组(MST26个月)和化学治疗组(MST14个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的2年生存率分别为40.6%、38.5%和12.5%。生物化疗组毒副作用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但经一般处理,患者均可耐受。结论细胞因子联合树突状细胞疫苗能明显提高接受化疗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治疗的有效率。
杜楠李留树肖文华李秋文孙君重朱建华赵晖王如良
关键词:黑色素瘤生物疗法药物疗法
p53基因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上颌窦癌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p53抑癌基因在难治性上颌窦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局部瘤内注射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紫杉醇+卡铂化疗,每3周1次,共3个周期。结果3个周期治疗后,MRI显示肿瘤完全消失。除中等度发热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p53基因可显著增强上颌窦癌化疗敏感性和逆转癌细胞耐药,可作为难治性上颌窦癌治疗选择。
肖文华朱建华付艳成翠香王如良
关键词:上颌窦癌P53基因腺病毒化疗
肝细胞癌组织中HLA-DR,-DQ的表达及其意义
2011年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抗原(HLA)-DR和-DQ分子在肝细胞癌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HLA-DR和HLA-DQ抗原在38例人肝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情况,并和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癌组织中HLA-DR和HLA-DQ抗原信号主要定位于细胞浆。HLA-DR的阳性率为5.3%(2/38),HLA-DQ的阳性率为92.1%(35/38),但在4例伴淋巴结转移的肝癌中,3例无HLA-DQ的表达,HLA-DQ表达与肝癌的淋巴结转移负相关(P<0.0001)。HLA-DR和HLA-DQ表达与年龄和肝癌的组织分化无相关性(P>0.05)。结论 HLA-DQ的表达在肝癌组织中很常见,无HLA-DQ的表达可能提示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李宏涛肖文华李秋文郝怡鑫朱建华王如良叶明
关键词:HLA-DRHLA-DQ肝癌免疫组织化学
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进展被引量:11
2001年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成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肺癌患者中的80%左右为非小细胞肺癌.肺癌的治疗方法从作用范围分为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前者以手术、放疗为主,后者包括化疗、生物治疗和中医药治疗.其中化疗应用最早,经验最多.近年来新药相继问世,用药方案不断改进,疗效明显提高.但不同的治疗方法的细胞周期作用点和机制不同,联合用药可以达到相辅相成,取长补短,提高疗效的作用.因此综合治疗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的基本策略.
李留树王如良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恶性肿瘤疗效
MDA-MSP技术检测粪便miR34b/c甲基化及其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粪便miR34b/c甲基化状态的检测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从126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粪便和64例正常对照者的粪便中分别提取DNA,采用多重置换扩增(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MDA)技术对经过亚硫酸氢盐修饰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扩增,结合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组织和粪便中miR34b/c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结直肠癌癌组织miR34b/c基因的甲基化阳性率为95.2%(120/126),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为11.9%(15/126),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miR34b/c甲基化状态与各临床病理参数无显著相关(P>0.05).结直肠癌粪便miR34b/c甲基化阳性率为90.2%(111/12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7.8%(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粪便DNAmiR34b/c用于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为91.2%,特异性为92.2%.结论:miR34b/c甲基化是结直肠癌的重要分子特征,检测粪便miR34b/c甲基化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一个全新的肿瘤标志物.MDA结合MSP为miRNA的甲基化分析提供了一种较理想的研究手段.
张丰云管静芝赵慧霞李秋文董伟伟段昕妤朱建华王如良郝怡鑫叶明肖文华
关键词:甲基化特异性PCR多重置换扩增粪便
甲孕酮治疗乳腺癌骨髓转移复发一例被引量:2
2006年
患者女,47岁。1997年行右侧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前分期为T2N1M0,术后病理为单纯癌,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10/23,雌激素受体(ER)阴性、孕激素受体(PR)阳性。术后曾行环磷酰胺、阿霉素、氟尿嘧啶(CAF)辅助化疗2个周期,之后间断服用三苯氧胺1年余。2003年4月,患者出现发热、贫血、乏力、心悸,腰痛,诊断为乳腺癌术后骨髓转移;多发性骨转移。选择泰索帝、顺铂化疗,并配合输注血小板(每周期3—4次)、注射粒细胞刺激因子、抗感染、止吐、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及支持治疗。治疗2周期后,患者骨髓内肿瘤细胞较前有所减少,仍未见巨核细胞。改用去甲长春花碱、健择治疗2个周期后,复查骨髓,未见肿瘤细胞,ECT结果示骨异常浓聚灶消失,外周血像恢复正常。继续用该方案巩固治疗4个周期。患者自2003年10月初开始口服三苯氧胺巩固治疗。2004年10月又出现发热、乏力、贫血、皮肤淤血斑块。入院后骨髓涂片检查,提示骨髓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血常规检查,血小板为15×10^9/L。因患者一般情况差,改用口服甲孕酮治疗(500mg,2次/d),未采用其他辅助治疗。治疗1个月后复查骨髓,肿瘤细胞明显减少。外周血检查,血小板为103×10^9/L。3个月后复查骨髓,肿瘤细胞消失。至今,患者已经治疗1年,定期复查骨髓及外周血均未见异常,仍在门诊继续甲孕酮巩固治疗。
朱建华李留树肖文华杜楠王如良
关键词:甲孕酮乳腺肿瘤肿瘤转移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MS-275显著改变肝癌HepG2细胞中exosome的免疫相关分子种类和含量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MS-275修饰的肝癌细胞exosome所含肿瘤抗原和免疫分子的变化。方法采用蔗糖梯度离心联合超滤技术分离和纯化肝癌HepG2细胞在MS-275处理前后分泌的exosome,并用免疫电镜和Westemblot杂交技术分别观察exosome表达热休克蛋白70、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HLA—Ⅱ、NY-ESO-1和CD80等免疫分子的变化。MS-275处理前后样本均数的比较用配对f检验。结果经MS-275处理后,肝癌HepG2细胞分泌exosome的数量和总蛋白含量均较处理前显著增加,分别为(303.0±3.2)×10^6个/ml比(236.0±2.8)×10^6个/ml和(1.37±0.18)mg比(0.78±0.11)mg,t值分别为27.29和4.85,P值均〈0.01。免疫电镜下,100个exosome所含免疫分子HSP70、HLA—I、HLA-DR和CD80胶体金颗粒数均明显增加,分别为(79.8±5.2)个比(60.2±3.2)个、(65.6±6.3)个比(38.4±2.7)个、(26.9±2.7)个比(3.0±0.16)个和(42.7±5.2)个比(28.9±1.9)个,t值分别为5.56、6.87、15.3和4.32,P值〈0.01或〈0.05;NY—ESO-1所含胶体金颗粒数无明显变化[(40.2±4.6)个比(32.2±4.5)个,t=2.15,P〉0.051。Westernblot结果也证实了上述免疫电镜的发现。结论MS-275修饰肝癌细胞能显著改变exosome各种免疫分子的含量和种类,有利于增强exosome的免疫刺激作用,为体外大规模制备抗肝癌亚细胞瘤苗提供了新思路。
李秋文肖文华萨仁高娃董伟伟赵惠霞段昕妤朱建华康欢荣付艳郝怡鑫王如良宋林萍叶明
关键词:肝细胞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EXOSOME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