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华
-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社会学更多>>
- 功利婚恋观的价值逻辑及现实困境被引量:3
- 2014年
- 在消费社会的语境下,当代青年男女对待生活和爱情的态度愈来愈现实和功利,尤其是对金钱和物质的崇尚前所未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有时代和社会的现实因素外,深层次根源在于,个体意义上的大众在"消费"观念的刺激和诱导之下,将金钱视为了衡量人生成功和幸福的唯一依据,混淆了手段和目的的关系。进而,功利的婚姻、世俗的考量战胜了理想的爱情,以至于真正的幸福离我们越来越远。而以爱情为基础婚恋共识的达成对克服功利婚恋观有着积极的意义。
- 张再林王建华王建伟
- 关键词:婚恋伦理
- 阿莹散文的文学三域
- 2014年
- 阿莹的散文创作历经乡土和亲情的童年回望、欧陆风情和俄苏沧桑变迁的中西对比、陕西新变的细微捕捉、长安风物和汉唐古迹的文化关切,其步履纵横耀县和西安、跨越陕西和欧陆,故而其作品拥有对人生真谛的切己叙写、中西贯通的开阔视野和古今融汇的时空对话。其对现实的热切投入、对人生的浓情瞩目和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刻反思使得其作品成为触摸陕西文化肌理的一个微观切口,也使得阿莹成为当代陕西作家中散文创作的佼佼者。
- 王建华
- 罪与恶的体认和超越——论卡夫卡生命信仰的永恒之思
- 2014年
- 卡夫卡的信仰奠基于对原罪和善恶观念的理解之上,在他看来,原罪使得人类被上帝所离弃,但是人类由此而知羞耻、辨善恶,并在善与恶的决断中进一步意识到了自我的局限,面对上帝隐匿的现实,基于对罪的体认和恶的认知,人类必须在自身生命的精神世界中重新找寻信仰的根基。卡夫卡的信仰不是宗教意义上的信仰,而是对存在的反思,也是对人类精神永恒的一种追求。
- 王建华王建伟
- 关键词:原罪善恶永恒
- 肉体里隐匿着灵魂自身的秘密——灵肉二元论之身体维度探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灵肉二元一直是西方文学和西方哲学的核心议题,受制于伦理和宗教语境的主宰和束缚,在过往的文学叙事、宗教隐喻和哲学思辨中,肉体往往被认为是灵魂的桎梏和监狱,这一思想导致了清教主义思想的盛行,也使得身体沦为人类文明书面记载中一个面目模糊的存在。于是,身体在"德"与"礼"的束缚中进退无据,既没有理论话语的表达权,也没有现实存在的着陆场。但可感、可欲的身体却一直是人类思想的精神沃土,以梅洛·庞蒂为代表的身体哲学的凸显为身体存在的合理性提供了最有力的辩护。同时,中国哲学中身心一体的思想和马克思、恩格斯本人对生命本身的关注都为解决灵肉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资源。
- 王建华张再林
- 关键词:身体哲学
- 梅洛-庞蒂的“身体意向性”与刘宗周的“意”的学说被引量:3
- 2016年
- 一种详尽而深入的研究发现,在西方现象学家梅洛-庞蒂的"身体意向"之"意"与中国宋明新儒学家刘宗周的"诚意"之"意"之间,存在着一种不期而遇的理论的相契和一致:二者都把"意"视为我们自身生命的目的属性、可能属性、激活属性、整合属性以及体现属性,并由此把"意"最终视为我们自身生命乃至整个宇宙的终极性的本体论的存在。另一方面,这种哲学理论上的"同"却难掩二者之"异"。由于囿于中西各自不同的哲学传统,如果说刘宗周的"意"的学说乃为一种重视生命修为的亦本体亦工夫、本体与功夫并重的学说的话,那么,梅洛-庞蒂的"意"的学说则仅仅停留于纯粹理论的慧观的层面。这使二者本质上看似一致,但就哲学宗旨而言却迥然异趣,并从中以一种典型理论个案反映出中西哲学之间固有的深层差异。
- 张再林王建华
- 关键词:梅洛-庞蒂刘宗周本体论功夫论
- “阴阳”新释——从梅洛-庞蒂的“身体间性”出发被引量:6
- 2016年
- 作为对西方传统哲学种种二元对立消解的梅洛-庞蒂的"身体间性"概念的推出,既代表了西方哲学的一场根本性革命,也为解读中国哲学核心概念的"阴阳"提供了契机,使其与中国哲学的理论接轨成为可能。因为,正如梅氏的"身体间性"体现为身体间的隐体与显体的统一、能动与受动的统一以及男性与女性的统一那样,无独有偶,中国的阴阳概念亦有三个层面与之完全相应,即:作为"显微无间"的阴阳、作为"阳禀阴受"的阴阳以及作为"乾男坤女"的阴阳。这种不谋而合不仅体现了中西思想的殊途同归,也为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哲学历久弥新的理论魅力和千古不灭的思想光辉。
- 张再林王建华
- 关键词:梅洛-庞蒂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