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SL对复灌性局部脑缺血大鼠脑电活动的影响被引量:3
- 1993年
- 研究目的探讨蝙蝠葛苏林碱(DSL)对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研究背景已确证某些钙通道阻断剂(如尼莫地平)有抗脑缺血作用。DSL是新近证明的、能选择性作用于神经细胞的钙通道阻断剂,它对脑缺血的影响尚未见研究报道。研究方法 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Ⅰ、Ⅱ、Ⅲ是低、中、高3个不同剂量DSL的实验组;Ⅳ为阴性对照组;Ⅴ为尼莫地干阳性对照组。用尼龙线经颈内动脉可逆性插入到大脑前动脉内,建立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电图在双侧顶区记录。研究结果 MCA阻断后,缺血侧的EEG波幅降低,甚至成电平线,然后逐渐恢复,1小时后可恢复到50%以上。复通后1小时Ⅱ、Ⅲ及Ⅴ组的EEG波幅有明显增高,与阴性对照的Ⅳ组差异显著(P<0.05),且这3组动物的生存时间也明显延长。结论 DSL对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万光瑞王建芬赵合运张玉珍李东亮原志庆
- 关键词:蝙蝠葛苏林碱脑缺血
- 肺心病与并发器官功能衰竭
- 1997年
- 孙俊娥王建芬
- 关键词:肺心病并发症多器官衰竭
- 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行为和运动功能的动态观察被引量:3
- 1995年
- 采用定量的方法动态观察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行为和运动能力,旨在为缺血性脑损伤行为评价提供敏感的指标。用直径0.2mm的尼龙线经颈内动脉可逆性插入到大脑前动脉,建立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术后1、2、4、8、24、48h观察神经症状。运动能力的评价采用握-引测验、网屏测验和转棒测验,在术后1、2、3、7、14d进行。主要结果如下:该模型的偏瘫很快消失,术后4h就难以用肉眼观察出运动的异常。而提尾悬空试验的阳性体征持续到术后3d,转棒的成绩在术后1周恢复正常。握-引和网屏测验未能显示出肌力的异常,应考虑设计更完善的方法以排除干扰因素。上述结果提示提尾悬空和转棒测验是评价脑缺血大鼠运动缺陷的简便、客观且较敏感方法。
- 李东亮王建芬沈红李玉书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动物实验
- 大学生心脏收缩时间间期的性别差异及与心率的相关分析
- 1991年
- 用微机自动检测的方法测定了93名大学生(男50,女43)的心脏收缩时间间期(STI),并进行了STI与心率的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STI的多数指标女性较男性稍高,其中MST、ICT性别差异非常显著,EMT差异显著;而PEP/LVET、ICT/LVET、Qu/LVET、EML、PWTT等指标性别差异不显著。男组和女组的EMT、LVET、PEP、MST、ICT与心率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而PEP/LVET、ICT/LVET、Qu/LVET及EML、PWTT与心率不相关。
- 李东亮王建芬
- 关键词:STI性别心率大学生
- 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学习记忆障碍被引量:2
- 1993年
-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为研究脑缺血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常用开颅凝闭大脑中动脉的方法来建立大鼠局部脑缺血模型。但是,开颅不仅破坏颅内压和脑脊液循环,而且只能用于研究脑缺血,不能观察再灌注的损伤效应。我们在参考国外文献基础上,经改进建立了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
- 李东亮王建芬李玉书程晓虹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记忆
- 大鼠左侧MCA阻塞后运动和行为的观察
- 1997年
- 目的探讨大鼠一侧MCA阻塞后行为改变的特征和评定其运动障碍的客观方法.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分成假手术和阻塞两组,阻塞组用直径0.2mm的尼龙线经在颈内动脉插入到大脑前动脉,阻塞大脑中动脉(MCA)根部。术后1、2、4、8,24、48h观察神经行为。用握-引和网屏测验评定肌力,转棒测验测定运动协调能力。结果典型的偏瘫4h后难以用肉眼查出,转圈有时相性。提尾悬空试验阳性体征持续到术后3d运动协调障碍持续到本后7d.结论提尾悬空试验阳性是一侧MCA阻塞的特征性表现,转体测验能对运动协调能力定量评定.
- 王建芬周素凤李东亮
- 关键词:脑缺血病理
- 局部脑缺血与再灌注大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7
- 1992年
- 用直径0.2mm 的尼龙线经颈内动脉可逆性插入到大脑前动脉,建立了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经 TTC 染色、印度墨水灌流和血脑屏障损伤的观察,证实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脑缺血与再灌注的病理发展过程。且不需开颅,方法简单。
- 李东亮王合轩王建芬李玉书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