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忠昶

作品数:57 被引量:247H指数:9
供职机构:大连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建筑科学
  • 17篇矿业工程
  • 9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地铁
  • 10篇数值模拟
  • 10篇值模拟
  • 7篇煤层
  • 6篇离层
  • 6篇覆岩
  • 5篇应力
  • 5篇隧道
  • 5篇密贴
  • 5篇厚煤层
  • 5篇车站
  • 5篇沉降
  • 4篇盾构
  • 4篇注浆
  • 4篇围岩
  • 3篇导水
  • 3篇导水裂隙
  • 3篇导水裂隙带
  • 3篇地层变形
  • 3篇地铁车站

机构

  • 30篇大连交通大学
  • 26篇大连大学
  • 12篇大连理工大学
  • 6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铁法煤业(集...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南宁学院

作者

  • 57篇王忠昶
  • 16篇赵德深
  • 10篇杨庆
  • 8篇王海涛
  • 8篇夏洪春
  • 6篇栾茂田
  • 5篇朱训国
  • 5篇张文泉
  • 4篇白海峰
  • 4篇李亚洲
  • 3篇吴会军
  • 3篇唐静
  • 2篇吴维权
  • 2篇刘晓洲
  • 2篇陈枫
  • 2篇姜雪峰
  • 1篇张涛
  • 1篇潘科
  • 1篇许长志
  • 1篇樊成

传媒

  • 5篇辽宁工程技术...
  • 5篇大连交通大学...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岩土力学
  • 3篇广西大学学报...
  • 3篇煤矿安全
  • 3篇中国铁道科学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大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矿业研究与开...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地震研究
  • 1篇矿山测量
  • 1篇矿山压力与顶...
  • 1篇煤矿开采
  • 1篇煤炭学报
  • 1篇铁道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8
  • 8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管线的影响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为了获得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对临近地下管线的变形和应力的影响规律,以大连地铁二号线某区间隧道工程为背景,利用FLAC3D软件对隧道盾构施工引发的地层变形所导致的管线变形、应力进行了精细模拟,得到双线隧道施工完成后横向地表沉降槽不符合叠加理论,存在少量差值,双线隧道贯通时最大沉降值为11.26 mm,盾构隧道地层体积损失率为1.46%,地表沉降槽宽度系数为0.81.按两条隧道互不影响沉降叠加,最大沉降值为11.93 mm;右线隧道贯通时,燃气管最大沉降值为10.1 mm,左线隧道贯通时,燃气管最大沉降值为11.4 mm,最大沉降位置向左有少量偏移.随着右线盾构掘进施工,污水管道沉降逐渐增大,最大沉降变形为5.45 mm,线隧道贯通后,污水管线最大沉降值为9.79 mm.整个过程两管均处于安全状态.
王忠昶虢新平王川唐静
关键词:地铁隧道盾构施工数值模拟
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运移规律的相似材料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为研究特厚煤层开采上覆岩层垮落特征及覆岩运动规律,以铁煤集团大平煤矿某工作面特厚煤层为原型,运用室内相似材料模拟技术,对煤层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的周期来压、垮落步距、岩层位移、破坏规律进行模拟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岩层裂隙自下而上不断发展,初次垮落步距为69m,老顶垮落步距为23m和周期垮落步距为46-52m。覆岩离层存在于采空区正上方的0.7H范围内,最大值位置随高度的增加而在水平方向上远离开切眼位置。本模拟实验结果为特厚煤层综采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赵德深陈枫王忠昶
关键词:特厚煤层相似材料模拟垮落步距离层
采动覆岩破坏及离层发育特征的三维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11年
为了获得煤层采动覆岩移动及离层空间分布特征,考虑覆岩的碎胀性,根据抗弯刚度的不同在相应的界面设置接触单元,以基本顶初次跨落为时间起点,以初次跨落步距为初次开挖长度,以周期来压步距为开挖步长,以来压周期为开挖周期,应用数值模拟手段,获得了水平煤层开采时的覆岩破坏、移动与变形及离层的发展与分布的时空规律,确定了可充填离层的区域范围,为指导实施离层充填减沉技术及工程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王金山王忠昶
关键词:覆岩离层抗弯刚度
基于能量平衡法的原状冻土Ⅰ型非线性断裂韧度测试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基于能量平衡的原理,采用冻土弯曲断裂试验模型,根据不同深度的冻胀量、冻深与时间变化规律,严格控制试样制作及试验时的温度,对原状冻土进行了断裂韧度测试试验。得出Ⅰ型直裂纹试样的GC和GC*值,从而为原状冻土的非线性断裂破坏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拓宽了思路。
刘晓洲吴寅王忠昶李洪升武俊杰
软岩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破坏特征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为了探讨软弱岩层条件下厚煤层综放开采的覆岩破坏及矿压显现规律,运用三维相似材料模型实验台对铁煤集团大平煤矿S2S9工作面开采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综合运用内部传感器监测和外部量测来获取模型应力、位移。实验结果表明:在未充分采动前,覆岩裂隙带范围总体趋势是按"梯形"的方式向上向前扩展,在工作面的推进过程中,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为20 m,老顶初次垮落步距为34 m,周期垮落步距为10 m左右,垮落带高度约为21 m,导水裂隙带高度达约为120 m。回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前方煤壁垂直应力逐渐增加,工作面推至既定工作面长度时达最大值;内应力场范围为10 m左右,峰值点距煤壁80 m左右,前方煤壁应力挠动范围在200 m左右;软弱覆岩发育裂隙部分在后期弥合。该研究为软弱覆岩下厚煤层安全开采提供参考依据。
赵德深陈枫王忠昶
关键词:软弱覆岩厚煤层相似材料模拟
岩石类材料损伤局部化分叉被引量:3
2008年
为获得弹塑性变形时破坏失稳的损伤效应,假定岩石类材料各向同性损伤,将损伤变量与加卸载函数引入不连续分叉方法,考虑损伤时的刚度退化和体积扩容,推导出材料损伤失稳时的最大硬化模量和局部化方向角及其与损伤程度和初始泊松比的关系,在平面应力与应变条件下对单轴拉伸压缩试件的分叉失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局部化方向角与最大硬化模量依赖于材料的初始泊松比与损伤程度;平面应力或应变时,拉伸与压缩得到的局部化方位角之和为90°,最大硬化模量可分为平面应力与应变条件两种,与单轴拉伸或压缩条件无关。
王忠昶王大国赵德深
地铁盾构双线隧道施工地层变形及衬砌结构应力数值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为预测盾构双隧道施工周围土体的变形及衬砌结构管片应力规律,以石家庄地铁1号线07标段北宋—谈固站区间双线隧道为工程背景,在考虑各土层材料性质及盾构施工工艺的基础上,利用FLAC3D建立了盾构双隧道的三维精细数值模型,研究了盾构双隧道衬砌管片的应力规律,并与现场实际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盾构隧道开挖造成的地层沉降大致沿隧道轴线与水平线夹角45°向地表扩散.横向地表沉降的影响距离距隧道中心约为30m.随着隧道埋深增加,对应地表监测点位累计沉降值变小,与隧道埋深成反比对应关系.隧道附近土体的第一主应力存在应力集中现象,应力集中系数约为1.3.衬砌管片应力分布存在差异性,靠近双隧道共同扰动的管片侧的拉应力和剪切应力集中现象较为明显.衬砌管片横断面形变以"椭圆化"变形为主,兼有断面收缩变形.
王忠昶常龙夏洪春
关键词:地层变形应力
考虑损伤效应的岩石类材料局部化特性分析被引量:12
2007年
在各向同性损伤条件下,考虑岩石损伤过程中的刚度降低和体积扩容,通过理论推导建立了岩石发生分叉失稳时的最大硬化模量和临界局部化方向,探讨了局部化方向角对于岩石的损伤程度和初始泊松比的依赖关系,并对平面应力与平面应变两种条件下单轴拉伸试件的分叉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岩石的初始泊松比与损伤程度越大,局部化方向角越大;尽管平面应力与平面应变条件下单轴拉伸问题的局部化方向角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但平面应力条件下的局部化方向角低于平面应变条件下同样情况下的局部化方向角。
栾茂田王忠昶杨庆
关键词:岩石类材料
软岩巷道锚网-U型钢支架联合支护技术被引量:8
2014年
为了有效的控制小康煤矿极软岩巷道的变形,针对小康矿强蠕变软岩和地应力以水平挤压为主的特点,通过理论分析和实测获得巷道围岩松动圈为3.5 m,提出了圆形巷道全封闭的锚喷网配合U型钢可缩支架及壁后充填的支护技术,确定了预应力锚杆(索)配合U型钢+壁后充填的新型支护参数,在S2S2工作面运输顺槽进行现场实测,对掘进期间圆形巷道全封闭支护方式下的巷道变形进行了分析,并与原先的拱形开放式支护巷道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圆形巷道全封闭支护条件下巷道表面收敛量和收敛速度有明显的减小趋势,该技术对软岩巷道的围岩控制效果非常显著。
王忠昶唐静李伟朱训国赵德深
关键词:软岩圆形巷道联合支护
不规则环形交叉口交通流特性研究
2024年
为分析环形交叉口通行拥堵问题,以大连市数码广场不规则环形交叉口为例,通过实测数据分析入口交通流的到达时空及速度分布特性,通过Fluent流体对交叉口交通拥堵情况进行模拟分析,并得到环形交叉口拥堵部位及缓解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交叉口入口车流量与时间关系不大,与交叉口地理位置有关,其中早高峰小时入口到达和驶离车流量服从负二项分布,早高峰入口车速服从威布尔分布;环形交叉口拥堵情况多出现在交叉口出入口处,且短交织区拥堵现象较长交织区更严重。当内径由50 m增大至65 m时,交织角角度减小8°,环内压力减小25.6%,同时最小速度增大464%;当内径由65 m增大至80 m时,交织角角度减小4°,环内压力减小20.2%,同时最小速度增大62%。
王忠昶侯嵩蕾唐博林庞彦知
关键词:环形交叉口交通拥堵交通流特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