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凌
- 作品数:19 被引量:105H指数:7
- 供职机构: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 2008年
- 目的:提高对恙虫病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对我院呼吸内科2000年8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60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恙虫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100%),焦痂(85%),皮疹(55%),淋巴结肿大(66.7%),外斐反应OXK>1:160(48.2%)。结论:发病前野外活动史或者草地坐卧史、皮肤焦痂、局部淋巴结肿大、外斐反应(OXK)阳性等对恙虫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 王浩凌徐大敏刘翔
- 关键词:恙虫病发热焦痂
- 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3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分析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0例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患者的用药情况、临床症状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产生药源性双流仑样反应的药品依次为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噻肟、甲硝唑;有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临床表现。28例患者经急诊抢救成功并好转出院;2例年龄较大并伴有慢性病者收住院,经综合治疗均好转出院。结论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
- 王浩凌徐玉仙
- 罗格列酮对肺成纤维细胞TGF-β1信号转导途径的干预作用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人肺成纤维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CTGF mRNA、核因子-κB(NF-κB)及激活子蛋白-1(AP-1)表达的影响及其罗格列酮对肺成纤维细胞TGF-β1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以人肺成纤维细胞系(HLF-02)为研究对象,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GF-β1、姜黄素、吡咯烷二硫基甲酸盐(PDTC)、罗格列酮作用后的CTGF、NF-κB及AP-1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TGF蛋白、RT-PCR技术测CTGF mRNA的表达。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1ng/mLTGF-β1作用15min后,CTGF表达水平即增强(P<0.01),并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CTGF mRNA的表达亦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作用24h表达最多。②1ng/mLTGF-β1作用30min后,NF-κB及AP-1的表达水平增强(P<0.01),以后表达趋于稳定,抑制剂(PDTC100μmol/L、姜黄素50μmol/L)抑制这两条通路后CTGF的表达明显下降。③低(5μmol/L)、中(10μmol/L)、高(15μmol/L)浓度罗格列酮预处理细胞30min+TGF-β1作用24h组较单纯TGF-β1处理24h组CTGF、NF-κB及AP-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并且可以明显抑制1ng/mLTGF-β1作用24h引起的CTGF mRNA的表达(P<0.01)。结论在体外,罗格列酮可通过NF-κB及AP-1信号转导途径启动人肺成纤维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抑制TGF-β1诱导CTGF转录和表达。
- 石俊青谢敏王佑娟凌伟王浩凌
- 关键词:人肺成纤维细胞罗格列酮
- 胸腔镜在渗出性胸腔积液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研究内科胸腔镜在渗出性胸腔积液检查中的高效性、安全性、并发症。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5年8月128例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各组64例。A组胸腔积液行常规检查,B组行内科胸腔镜检查。结果 A组:36例为结核性,24例为恶性,3例为炎性或脓胸,1例患者病因不明确,5例患者需手术诊断。B组:40例为结核性,21例为恶性,3例炎性或脓胸,3例需手术诊断。恶性肿瘤患者45名(35.2%,P<0.01),结核性胸膜炎患者76人(59.4%),炎性或脓胸患者6人(4.7%),1人病因不明确(0.7%)。其中腺癌占28例,鳞癌5例,小细胞癌9例,恶性间皮瘤3例。内科胸腔镜并发症较少(7%,P<0.05)。结论内科胸腔积液诊断尤其针对反复或持续性胸腔积液患者,是一种高效、微创、安全的检查手段。
- 杨燕徐大敏王浩凌
- 关键词:胸腔镜胸腔积液
-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疾病中的早期诊断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研究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肺疾病的早期诊断中的高效性、安全性和并发症。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胸部CT提示胸内包块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的28例患者行EBUS-TBNA,穿刺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28例患者中23例行EBUS-TBNA检查,EBUS-TBNA诊断出肺癌患者10例,转移性肿瘤4例,淋巴瘤3例,结核病3例,结节病2例,炎性患者1例。EBUS-TBNA诊断恶性肿瘤率高达74.0%,比预期诊断率明显升高(53.2%,P<0.01)。EBUS-TBNA诊断准确率:肺癌91.0%;淋巴瘤100.0%;转移性肿瘤75.0%;结核75.0%,结节病50.0%,炎性病变100.0%。所有行EBUS-TBNA检查患者,仅有2例出现轻度缺氧,1例出现出血症状。结论 EBUS-TBNA针对早期诊断呼吸疾病特别是纵隔肿块,是一种高效、微创、安全的检查手段。
- 杨燕徐大敏王浩凌
- 关键词:胸内肿块纵隔淋巴结
- γ干扰素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 [目的]: 观察经气管给予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中肺组织内TGF-β1、CTGF、I型胶原及Ⅲ型胶原表达特点;研究地塞米松、γ干扰素对大鼠肺组织内TGF-β1、CTGF、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探讨忏扰...
- 王浩凌
- 关键词:肺纤维化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Γ干扰素干预作用
- 文献传递
- 肝细胞生长因子与特发性肺纤维化被引量:3
- 2007年
-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肺部疾患,以肺间质纤维化为主要特征,其发病隐匿,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从发病后到死亡,IPF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3~5年。目前对于IPF的治疗仍然是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药物为主,但疗效不佳。已有的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治疗1PF的有效率小于30%,合用免疫抑制剂后不但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而且也不能有效降低IPF患者的病死率。这些都似乎说明炎细胞的浸润并不是导致IPF发病的原因,而是继发于IPF的一种炎症反应。随着对IPF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新的治疗方法与药物正逐步受到医学界的重视,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便是其中一种。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对HGF在IPF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王浩凌谢敏
-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细胞凋亡纤溶系统
- 脉冲振荡技术在气道反应性测定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技术(impulse oscillation system,IOS)在气道反应性测定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0例肺功能正常人(对照组)以及55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实验组),采用脉冲振荡法测定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气道阻力变化,同时测定肺通气功能变化,并对所测结果进行对比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与肺功能正常人相比,共振频率(RF)、呼吸总阻抗(Z5)、总气道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周边气道阻力(R5-R20)均增加,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IOS各测定指标中除电抗(X5)与FEV1呈正相关,其余各指标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IOS与常规肺功能检查方法在气道反应性测定中具有很好的相关性,IOS对气道高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程德忠王浩凌徐大敏
- 关键词:脉冲振荡肺功能气道高反应性
- 气道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治疗良性重度气道狭窄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应用气管球囊扩张和气管支架置入治疗良性气道重度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局麻下将7例各种原因引起的良性重度气管、主支气管狭窄患者,在支气管镜直视下应用气管球囊扩张气道狭窄部,然后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放置镍钛合金气管支架。结果经气道球囊扩张后,7例重度气管狭窄患者的镍钛合金支架均一次性放置成功,支架扩张良好,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立即缓解。结论气道球囊可以简单、安全和快速的扩张狭窄气道,为支架置入及支架完全扩张提供条件,是解决良性重度气道狭窄较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 程德忠徐大敏王浩凌刘继东程晓伟曾孝琼田婧
- 关键词:气管狭窄球囊扩张
- 苦参碱、γ干扰素对大鼠肺纤维化干预作用被引量:15
- 2008年
- 目的:探讨苦参碱、γ干扰素(IFN-γ)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60只,分为健康对照组、肺纤维化模型组、苦参碱干预组、IFN-γ干预组,各组分别于7d、14d、28d处死5只,行HE染色及Masson染色半定量判断肺组织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测肺组织TGF-β1、CTGF、I型胶原及Ⅲ型胶原的蛋白水平表达。结果:苦参碱干预组、IFN-γ干预组大鼠肺泡炎、肺纤维化程度均较模型组好转。与模型组相比,苦参碱、IFN-γ都能够抑制肺组织中的TGF-β1、CTGF、I型胶原及Ⅲ型胶原的表达(P<0.05)。结论:苦参碱及IFN-γ对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均有一定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和CTGF的表达来减少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的生成。
- 刘涛谢敏王浩凌凌伟
- 关键词:肺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苦参碱Γ干扰素